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用漏电取电机构,包括断路器壳体(1),断路器壳体(1)的中部设有分隔板(2),分隔板(2)的一侧设有电路板,分隔板(2)的另一侧设有双金属片(3),双金属片(3)的外侧经导线连接接线端子(4),双金属片(3)的内侧设有T9高碳钢材质的取电弹簧(5),取电弹簧(5)的内侧贴合断路器壳体(1)且处于收缩状态,取电弹簧(5)的端部穿过分隔板(2)并连接电路板,双金属片(3)在远离取电弹簧(5)的一侧设有调节螺丝(6),调节螺丝(6)的外部设有扣合连接断路器壳体(1)的定位螺母(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双金属片和电路板之间的接线难度,并提高两者在连接后的稳定性。并提高两者在连接后的稳定性。并提高两者在连接后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用漏电取电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是一种断路器用漏电取电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为实现断路器的热保护功能,目前的断路器壳体内会设置双金属片,由双金属片在发热后经连杆带动执行机构开闸,实现对断路器的过负荷保护;同时,为实现对断路器内电路板的取电,双金属片的一侧还会通过导线直接连接电路板。现有双金属片的安装方式是将双金属片的外部分别连接接线端子、动触头和电路板,其中双金属片和电路板由于分别设置在断路器的左右两侧并经隔板相互分隔,从而需要导线穿过隔板进行连接,且导线的两端分别以焊锡的方式固定在电路板和双金属片上。但该结构的缺陷在于,一方面由于厂家需要分别对导线的两端进行焊锡,且受断路器内部元件的阻碍使得作业人员很难将工具直接伸入至焊接位置完成焊锡,从而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和操作难度。另一方面,由于该导线的线径较细,使其在焊锡和后续使用时很容易出现断线的问题,进一步降低导线和双金属片的连接稳定性。
[0003]因此,现有电路板与双金属片的导线连接结构存在接线困难、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用漏电取电机构。它能够降低双金属片和电路板之间的接线难度,并提高两者在连接后的稳定性。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断路器用漏电取电机构,包括断路器壳体,断路器壳体的中部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的一侧设有电路板,分隔板的另一侧设有双金属片,双金属片的外侧经导线连接接线端子,双金属片的内侧设有T9高碳钢材质的取电弹簧,取电弹簧的内侧贴合断路器壳体且处于收缩状态,取电弹簧的端部穿过分隔板并连接电路板,双金属片在远离取电弹簧的一侧设有调节螺丝,调节螺丝的外部设有扣合连接断路器壳体的定位螺母。
[0006]前述的断路器用漏电取电机构中,所述双金属片的一侧连接有引弧片,引弧片的端部延伸至断路器的灭弧装置下方。
[0007]前述的断路器用漏电取电机构中,所述取电弹簧为宝塔弹簧,引弧片的一端设有配合取电弹簧的折弯部。
[0008]前述的断路器用漏电取电机构中,所述取电弹簧、引弧片、双金属片和调节螺丝之间依次贴合。
[0009]前述的断路器用漏电取电机构中,所述取电弹簧内侧的断路器壳体上设有长条形的滑槽,滑槽上扣合连接有夹块,夹块的外端与取电弹簧的侧面完全贴合。
[0010]前述的断路器用漏电取电机构中,所述调节螺丝外侧的断路器壳体上设有贯穿的操作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取电弹簧代替传统导线对双金属片和电路板进行连接,使得取电弹簧和双金属片能够通过相互压合的方式实现电连接,从而有效减少一个焊锡点,降低操作人员的接线难度;通过采用T9高碳钢材质的取电弹簧,使其相比常规导线的硬度更高,焊锡效果更好,从而有效提高取电弹簧和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断线问题;在此基础上,配合双金属片另一侧的调节螺丝,使其在热测时能够对双金属片向内按压,从而带动取电弹簧收缩并提高其与双金属片的电连接稳定性。
[0012]此外,由于双金属片在正常状态下处于倾斜状态,使得双金属片的端面容易与引弧片形成点接触,降低其电连接稳定性;而本申请通过滑槽和夹块的配合,则能够利用夹块调整取电弹簧的倾斜角度,进而使取电弹簧的接触面能够趋近于引弧片的相互平行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取电弹簧进行挤压收缩便容易使取电弹簧和引弧片之间形成面接触,进而提高对取电弹簧的电连接稳定性。
[0013]所以,本技术能够降低双金属片和电路板之间的接线难度,并提高两者在连接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取电弹簧的外形图;
[0016]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夹块和取电弹簧的连接示意图。
[0018]附图中的标记为:1
‑
断路器壳体,2
‑
分隔板,3
‑
双金属片,4
‑
接线端子,5
‑
取电弹簧,6
‑
调节螺丝,7
‑
定位螺母,8
‑
引弧片,9
‑
灭弧装置,10
‑
滑槽,11
‑
夹块,12
‑
操作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0]实施例1。断路器用漏电取电机构,构成如图1和2所示,包括断路器壳体1,断路器壳体1的中部设有分隔板2,分隔板2的一侧设有电路板,分隔板2的另一侧设有双金属片3,双金属片3的顶部电连接有动触头,双金属片3的外侧经导线连接接线端子4,双金属片3的内侧设有T9高碳钢材质的取电弹簧5,取电弹簧5的内侧贴合断路器壳体1且处于收缩状态,取电弹簧5的端部竖直向外伸出并穿过分隔板2焊锡连接电路板,分隔板2上设有配合取电弹簧5的圆孔;双金属片3在远离取电弹簧5的一侧设有调节螺丝6,调节螺丝6的外部设有扣合连接断路器壳体1的定位螺母7。
[0021]所述双金属片3的一侧连接有V形结构的引弧片8,引弧片8的端部延伸至断路器的灭弧装置9下方。
[0022]所述取电弹簧5为宝塔弹簧,引弧片8的一端设有配合取电弹簧5的折弯部。
[0023]所述取电弹簧5、引弧片8、双金属片3和调节螺丝6之间依次贴合。
[0024]所述调节螺丝6外侧的断路器壳体1上设有贯穿的操作孔12。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取电弹簧5在安装时先插入双金属片3和断路器壳体1的间隙处,并将取电弹簧5的一端穿过分隔板2与电路板焊锡连接。取电弹簧5插入后,将断路
器组装成型并进行热测试,从而通过控制调节螺丝6的伸入状态调整断路器的热保护效果。当调节螺丝6伸入后对双金属片3进行按压时,便会造成取电弹簧5的受压收缩并随之增大与引弧片8的接触面积,提高其电连接稳定性。调节螺丝6调整到位后便保持其伸入位置不变,使得取电弹簧5在收缩状态下还能够利用回弹力提高与引弧片8的贴合稳定性,避免引弧片8和取电弹簧5的相互分离。而在上述配合下,使得取电弹簧5能够实现双金属片3和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并省去取电弹簧5和双金属片3之间的焊锡工艺,方便取电弹簧5的安装。
[0026]实施例2。断路器用漏电取电机构,构成如图3和4所示,包括断路器壳体1,断路器壳体1的中部设有分隔板2,分隔板2的一侧设有电路板,分隔板2的另一侧设有双金属片3,双金属片3的顶部电连接有动触头,双金属片3的外侧经导线连接接线端子4,双金属片3的内侧设有T9高碳钢材质的取电弹簧5,取电弹簧5的内侧贴合断路器壳体1且处于收缩状态,取电弹簧5的端部竖直向外伸出并穿过分隔板2焊锡连接电路板,分隔板2上设有配合取电弹簧5的圆孔;双金属片3在远离取电弹簧5的一侧设有调节螺丝6,调节螺丝6的外部设有扣合连接断路器壳体1的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断路器用漏电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断路器壳体(1),断路器壳体(1)的中部设有分隔板(2),分隔板(2)的一侧设有电路板,分隔板(2)的另一侧设有双金属片(3),双金属片(3)的外侧经导线连接接线端子(4),双金属片(3)的内侧设有T9高碳钢材质的取电弹簧(5),取电弹簧(5)的内侧贴合断路器壳体(1)且处于收缩状态,取电弹簧(5)的端部穿过分隔板(2)并连接电路板,双金属片(3)在远离取电弹簧(5)的一侧设有调节螺丝(6),调节螺丝(6)的外部设有扣合连接断路器壳体(1)的定位螺母(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用漏电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片(3)的一侧连接有引弧片(8),引弧片(8)的端部延伸至断路器的灭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界伟,徐象兵,黄镇宇,季永议,
申请(专利权)人:美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