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橡胶件的模压成型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455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精密橡胶件的模压成型模具结构,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在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预制橡胶件的成型腔和飞边槽,飞边槽设置在成型腔的两侧,并与成型腔相通,在上模和下模之间还设有溢料槽,溢料槽通过保压槽与飞边槽相通连。由于在上模和下模之间增设了溢料槽,且溢料槽通过保压槽与飞边槽相通连,这样可以采用适当增加投料方法进行模压生产,不仅能保证所模压橡胶件的尺寸精度、橡胶件的密实度和外观质量,而且能有效克服抬模缺陷,能使橡胶件的Cpk值超过1.33的国家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橡胶制品的模压成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精密橡胶件的模 压成型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人们用于橡胶制品的模压成型模具的结构如图l所示,它由上模1和下模2组成,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预制橡胶件的成型腔3和飞边槽4, 这类成型模具在实际使用过程容易产生二种缺陷,第一是因胶料投入不足,使 橡胶件出现缺胶,从而导致橡胶件报废;第二是因投料过多导致抬模,使得橡 胶件的高度尺寸偏大,使所得的橡胶件为次品或不合格品;对于普通的橡胶件, 其精度要求不高,人们为了彻底解决产品缺胶而造成废品的问题,减少不必要 的浪费,通常都采用宁多勿少原则,即通过增加投料重量来保证硫化产品的合 格率,这种宁多勿少的方法带来了新的缺陷虽然产品外观质量较好,但由于 在压模成型过程中多余的胶料没有地方可去,造成抬模,使得橡胶件的高度尺 寸超差,重量超标,不仅浪费了原材料,增加了成本,而且产品的精度达不到 预定要求,这种结构的压力成型模只适于低档次的橡胶件模压生产,无法用于 高精度橡胶件产品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密橡胶件的模压成型模具结构。 所述精密橡胶件的模压成型模具结构,由上模1和下模2组成,在上模1 和下模2之间设有预制橡胶件的成型腔3和飞边槽4,飞边槽4设置在成型腔3 的两侧,并与成型腔3相通,其特征是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还设有溢料槽5, 溢料槽5通过保压槽6与飞边槽4相通连。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是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预制橡胶件的成型腔3、飞边槽4和溢料槽5,在每个成型腔3的两侧均设有与成型腔3相通连的飞边槽 4,所述溢料槽5设置在任一飞边槽4的外侧,且溢料槽5通过保压槽6与飞边 槽4相通连。由于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增设了溢料槽5,且溢料槽5通过保压槽6与飞 边槽4相通连,这样可以采用适当增加投料方法进行模压生产,不仅能保证所 模压橡胶件的尺寸精度、橡胶件的密实度和外观质量,而且能有效克服抬模缺 陷,能使橡胶件的Cpk值超过1.33的国家标准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橡胶件压力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上模;2-下模;3-成型腔;4-飞边槽;5-溢料槽;6-保压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专利技术所述精密橡胶件的模压成型模具结构,如图2所示,它由上模l和下模2组成,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若干个预制橡胶件的成型腔3,在每个成 型腔3的两侧均设有飞边槽4,飞边槽4与成型腔3相通连,在任一飞边槽4的 外侧设溢料槽5,且溢料槽5通过保压槽6与飞边槽4相通连。权利要求1、精密橡胶件的模压成型模具结构,由上模(1)和下模(2)组成,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预制橡胶件的成型腔(3)和飞边槽(4),飞边槽(4)设置在成型腔(3)的两侧,并与成型腔(3)相通,其特征是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还设有溢料槽(5),溢料槽(5)通过保压槽(6)与飞边槽(4)相通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橡胶件的模压成型模具结构,其特征是溢料槽(5)设置在任一飞边槽(4)的外侧,且溢料槽(5)通过保压槽(6)与 飞边槽(4)相通连。全文摘要一种精密橡胶件的模压成型模具结构,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在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预制橡胶件的成型腔和飞边槽,飞边槽设置在成型腔的两侧,并与成型腔相通,在上模和下模之间还设有溢料槽,溢料槽通过保压槽与飞边槽相通连。由于在上模和下模之间增设了溢料槽,且溢料槽通过保压槽与飞边槽相通连,这样可以采用适当增加投料方法进行模压生产,不仅能保证所模压橡胶件的尺寸精度、橡胶件的密实度和外观质量,而且能有效克服抬模缺陷,能使橡胶件的Cpk值超过1.33的国家标准要求。文档编号B29C43/58GK101585221SQ200910116400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柏阳, 康延功, 张美玲, 戚建国, 朱金顺, 瞿晓凤, 闫高发, 陈爱梅 申请人:常州朗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精密橡胶件的模压成型模具结构,由上模(1)和下模(2)组成,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预制橡胶件的成型腔(3)和飞边槽(4),飞边槽(4)设置在成型腔(3)的两侧,并与成型腔(3)相通,其特征是: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还设有溢料槽(5),溢料槽(5)通过保压槽(6)与飞边槽(4)相通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延功刘柏阳闫高发戚建国瞿晓凤陈爱梅张美玲朱金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朗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