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冷器拱形水室压装的压装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41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中冷器的工装,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中冷器拱形水室压装的压装板,所述压装板的端面呈倒置的U形,所述U形的开口端的两侧均向外延伸而形成侧筋,即所述压装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侧筋;两侧的所述侧筋作为支撑点分别压在拱形水室的拱形两侧,所述压装板的顶部与拱形水室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压装板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压装板安装防错的活口和死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不锈钢激光切割后折弯,利用两侧的侧筋作为支撑点,压装板与拱形水室的顶部不接触;压装板在压装时,两侧的侧筋同时向下压,使拱形水室的两侧均匀受力,既避免拱形水室因顶部压强过大损坏水室,又使得压装时两侧受力均匀,不会发生泄漏。不会发生泄漏。不会发生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中冷器拱形水室压装的压装板


[0001]本技术涉及用于中冷器的工装,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中冷器拱形水室压装的压装板。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中冷器的拱形水室在压装时,气缸对拱形水室的顶部施压,拱形水室的顶部压强过大,容易损坏水室。另外,拱形水室顶部受力点太少,导致水室两侧压力不均匀,造成水室泄漏。
[0003]再有,由于汽车中冷器的水室形状各异,传统的工装多采用铸造的方式成型,制作繁琐,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汽车中冷器水室压装工装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冷器拱形水室压装的压装板。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本技术的压装板的端面呈倒置的U形,所述U形的开口端的两侧均向外延伸而形成侧筋,即所述压装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侧筋;两侧的所述侧筋作为支撑点分别压在拱形水室的拱形两侧,所述压装板的顶部与拱形水室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压装板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压装板安装防错的活口和死口,所述活口对应的压装板为开放结构、无侧筋,所述死口对应的压装板上设有侧筋;所述活口与中冷器的进水口相对应。
[0007]其中:所述侧筋与U形的开口端端部之间为圆弧过渡,所述圆弧的弧度与拱形水室拱形底部的圆弧弧度相对应。
[0008]所述侧筋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压装板的长度。
[0009]所述压装板上开设活口及死口一侧的侧筋分为多段,所述压装板另一侧的侧筋为一整段或分为多段。
[0010]所述死口对应的压装板上的侧筋距离压装板侧面的距离大于同侧其余侧筋距离压装板侧面的距离。
[0011]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2]本技术为不锈钢激光切割后折弯,利用两侧的侧筋作为支撑点,压装板与拱形水室的顶部不接触;压装板在压装时,两侧的侧筋同时向下压,使拱形水室的两侧均匀受力,既避免拱形水室因顶部压强过大损坏水室,又使得压装时两侧受力均匀,不会发生泄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后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左视图;
[0018]图6为本技术安装于中冷器上的结构主视图;
[0019]图7为图6中的A—A剖视图;
[0020]图8为图6的俯视图;
[0021]其中:1为压装板,2为侧筋,3为活口,4为死口,5为拱形水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23]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压装板1的端面呈倒置的U形,U形的开口端的两侧均向外延伸而形成侧筋2,即压装板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侧筋2;两侧的侧筋2作为支撑点分别压在拱形水室5的拱形两侧,压装板1的顶部与拱形水室5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压装板1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压装板1安装防错的活口3和死口4。
[0024]本实施例的侧筋2与U形的开口端端部之间为圆弧过渡,所述圆弧的弧度与拱形水室5拱形底部的圆弧弧度相对应。这样在压装时,两侧侧筋2圆弧过渡的部分正好压装在拱形水室5拱形底部的圆弧处,进而使压装板1的顶部与拱形水室5的顶部之间不接触、而是留有间距。
[0025]侧筋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压装板1的长度,本实施例两侧侧筋2的长度均小于压装板1的长度。活口3与中冷器的进水口相对应,活口3指的是所对应的压装板1为开放结构、无侧筋2,压装板1上开设活口3及死口4一侧的侧筋2分为多段,压装板1另一侧的侧筋2为一整段或分为多段(本实施例是分为多段)。死口4指的是所对应的压装板1设有侧筋2,且死口4对应的压装板1所设的侧筋2距离压装板1侧面的距离大于同侧其余侧筋2距离压装板1侧面的距离。
[0026]本实施例的压装板1整体采用不锈钢激光切割后折弯,如图6~8所示,拱形水室5压装时,压装板1放置在拱形水室5上面,压装板1两侧的侧筋2压在拱形水室5的两侧,并在压装时两侧同时向下压,使拱形水室5的两侧受力均匀,保证拱形水室5不泄漏;利用两侧的侧筋2作为支撑点,使拱形水室5的顶部与压装板1不接触,避免拱形水室5 的顶部压强过大而损坏拱形水室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冷器拱形水室压装的压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板(1)的端面呈倒置的U形,所述U形的开口端的两侧均向外延伸而形成侧筋(2),即所述压装板(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侧筋(2);两侧的所述侧筋(2)作为支撑点分别压在拱形水室(5)的拱形两侧,所述压装板(1)的顶部与拱形水室(5)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压装板(1)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压装板(1)安装防错的活口(3)和死口(4),所述活口(3)对应的压装板(1)为开放结构、无侧筋(2),所述死口(4)对应的压装板(1)上设有侧筋(2);所述活口(3)与中冷器的进水口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中冷器拱形水室压装的压装板,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家钜陈曦曲祥东关越钱宏林孙续强黄梓洋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华铁异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