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基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267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基质,由秸秆、牛粪、食用菌渣(食用菌生产后的废料)、污泥和有机质纤维等混合发酵的混合物及复合肥、土壤保水剂、粘结剂、凹凸棒粉、土壤消毒剂、pH调节剂均匀混合制备而成。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基质对裸露岩质边坡,废弃矿山和山体缺口进行喷播绿化,能在较短时间最大限度地恢复植被生态,达到绿化护坡之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供植被生长所需的合理物理结构与营养成分,保证坡面的基材混合物与岩质边坡有足够的粘结力,以保证坡面的植被能在岩质边坡上很好的生长扎根;保证坡面基材混合物的稳定,抵抗雨水的侵蚀;能快速封闭坡面,与植物共同作用,防止坡面的风化剥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的生态恢复
,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应用于干旱、 半干旱地区,季节性干旱、雨量集中且量大地区的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基质。技术背景-国外对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研究起步较早,日本在1973年就开发出了纤维土 绿化工法(Fiber-soil Greening Method),标志着岩体绿化工程的开始,这也 是日本最早开发的厚层基材喷射工法,即通过在坡面喷附较厚一层结构类似于自 然土壤且能够贮存水分和养分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基层材料。欧美国家在边坡生态治理上所采用的一般方法是先将边坡削缓,然后铺上约 10cm左右的土层,再采用液压喷播(hydraulic mulching)、活枝捆垛(live fascine)、表面覆盖(mulching)秸秆和干草、枝条扦插(live cutting)、植物树 柱(live staking)插禾中、石堆禾中植(vegetated riprap),绿化士啬(vegetated wall)、框格绿化法、阶梯墙绿化法、带孔砖(或砌块)等方法,其生态恢复效果 好,但造价高,而且不适用于高陡岩质边坡,不适合我国国情。国内外绿化基材的选择及配比根据实际各不相同,而基材配比是生态护坡技 术的核心,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根据各自所处地区的气候、水文等条件研发了 合适的基材配比,例如日本研发的技术只适合降水量在1200mm以上温湿气候,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适用。我国自引进国外技术以来已经研发了几种适合我国一 些地域气候、水文、土壤质地等条件的基材,如张俊云等开发的厚层基材(TBS)。但是实际运用中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材的成本偏高,影响生态护坡技术的运用和推广 生态护坡的基材是边坡绿化成功的关键。目前基材的配方材料许多采用国外进口材料,价格居高不下,配方材料的配比也机械地采用国外的固定模式。除此 之外,这些进口材料对中国气候,植物种类的适宜情况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实 际上,基材中的一些材料完全可以用国产代替,而价格只有进口的1/4左右。(2) 基材的配方千篇一律,影响了生态护坡的效果和工程验收3目前实施的基材配方不能适应不同地带,地质工程条件,土壤类型和植被适 应性等生态环境的要求,特别是其中的植物种类选择和配合优势群落的培育没有 能够考虑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地质条件,坡度,坡向(阴坡或阳坡)等生态要 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3)植生工程技术不能适应不同地质、岩石和土壤、坡度和坡形需要施工单位实施过程中,施工技术单一,不能因地制宜、适应不同地质、岩石 和土壤、坡度和坡形要求,施工质量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边坡绿化的效 果。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研发一种新型基质,使其不但有良好的护坡效 果,而且成本降低,资源丰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基质,该基质能够在干 旱,半干旱地区,季节性干旱、雨量集中且量大地区,高陡岩质边坡条件下,提 供植物长期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并且有很强的抗侵蚀性能。该基质与同类基 质相比可节约成本10-20%。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林草资源,兼顾土壤类型,地质条件,坡度,坡向(阴坡或阳坡)等生态要素,因地制宜、适应不同地质、岩石和 土壤、坡度和坡形要求,有利于公路沿线区域的环境质量和持续性发展,保护及 恢复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基 质是由复合基质和调节剂组成,所述的复合基质各成分质量配比为食用菌废渣10%-60%、牛粪15%-57%、秸秆末15%-55%、污泥5%-40%,上述各成分均以干基 计算;所述的调节剂各成分质量百分数是以所述的复合基质总重为基准土壤保 水剂0. 5% 、聚乙烯醇0. 1%-1. 5%、凹凸棒粉1%_18%、控释有机无机复合 肥1%-5%、 土壤消毒剂0. 3%-1%、 pH调节剂0. 2%-2%、有机肥1%-8. 5%。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防护 绿化基质是由复合基质和调节剂组成,所述的复合基质各成分质量配比为食用菌废渣10%-60%、牛粪15%-57°/。、秸秆末15%-55%、污泥5%_40%,上述各成分均 以干基计算;所述的调节剂各成分质量百分数是以所述的复合基质总重为基准土壤保水剂0. 1%-1. 5% 、聚乙烯醇0. 1%-1. 5%、凹凸棒粉1°/。-18%、控释有机无 机复合肥1%-5%、 土壤消毒剂0. 3%-1%、 pH调节剂0. 2%-2%、有机肥1%-8. 5%。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基质各成分混合发酵后应用,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基质其体积为绿化种植土的15%-55%。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壤保水剂吸水倍数在300 500倍,控释有机无机复合肥控释效果持续在3个月以上,pH调节剂 为熟石灰或过磷酸钙。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烯醇和凹凸棒 粉组成粘接剂,其中凹凸棒粉为60目 200目。不同基质配比材料不同,以及实际边坡的地理、地质、气象条件的不同,生 态基材的性质和功能也就不同,所以对于实际工程,所采用的基材就要因地适宜。本专利技术的生态防护绿化基质兼顾了多种生态工程条件,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功能(1) 提供植被生长所需的合理物理结构;(2) 保证坡面的基材混合物与岩质边坡有足够的粘结力,以保证坡面的植被 能在岩质边坡上很好的生长扎根;(3) 提供植物长期生长所需平衡养分与水分;(4) 保证坡面基材混合物的稳定,抵抗雨水的侵蚀;(5) 能快速封闭坡面,与植物共同作用,防止坡面的风化剥落。(6) 喷射后的基材在要求的时间内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保持自身的稳定, 如有可能的话,还应尽量增加边坡的稳定性;(7) 基材的pH值保持在植物最适宜的生长发育的范围内;(8) 尽量做到就地取材,以减少护坡费用。由于坡面环境恶劣,后期养护困难,因此护坡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遵循一下原则(1) 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2) 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水分、pH值、土壤性质等);(3) 抗逆性强(包括抗早性、抗寒性、抗贫膺等);(4) 能迅速生长,短期内覆盖坡面;(5) 适应粗放管理,能产生适量种子,且种子成本低;(6) 为使植物群落稳定,多采用混播设计, 一般应包括禾本科和豆科的植物种搭配。本专利技术以土壤学,生态学,环境学和植物营养学等为指导,通过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上述绿化基质的功能,可以应用于以下条件的边坡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各类质地的边坡,季节性干旱、雨量集中且量大地区的高陡岩质边坡尤为适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岩质边坡护坡基材以农林废弃物秸秆、牛粪、菌渣和城市污泥等废弃物为原料的厚层喷播基材,使废弃物资源化,既减少了污染又增加了生态经济效益,与现有基材相比可节约成本30%左右。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基质对裸露岩质边坡,废弃矿山和山体缺口进行喷播绿化,能在较短时间最大限度地恢复植被生态,达到绿化护坡之目的。使用秸秆、牛粪、菌渣、污泥和有机质纤维等混合发酵的混合物替代草炭土,添加凹凸棒粉可以减少粘结剂的用量,能使喷播基材成本下降10-20%,而且使众多的裸露边坡、废弃矿山和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基质是由复合基质和调节剂组成,所述的复合基质各成分质量配比为:食用菌废渣10%-60%、牛粪15%-57%、秸秆末15%-55%、污泥5%-40%,上述各成分均以干基计算;所述的调节剂各成分质量百分数是以所述的复合基质总重为基准:土壤保水剂0.1%-1.5%、聚乙烯醇0.1%-1.5%、凹凸棒粉1%-18%、控释有机无机复合肥1%-5%、土壤消毒剂0.3%-1%、pH调节剂0.2%-2%、有机肥1%-8.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友华宋法龙张承祥胡宏祥于红梅何金铃黄界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