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在底座的顶端两侧分别固定有移动结构及第二夹持板,移动结构朝向第二夹持板的一侧连接有固定结构,移动结构能够驱动固定结构在底座顶部相对第二夹持板运动,第二夹持板朝向固定结构的一侧通过三角爪盘固定有夹持螺杆;通过设置有移动结构,通过电机输出轴驱动转动杆旋转,转动杆通过与转动支撑板的转动配合驱动转动支撑板带动其顶部第一夹持板相对底座左右滑动,从而实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间距调节的目的,调节过程依靠电机输出动力完成,省时省力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参数,以进一步保证调节精度。以进一步保证调节精度。以进一步保证调节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螺杆
,具体提供一种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螺杆是指外壁切有螺旋槽的圆柱结构或者切有锥面螺旋槽的圆锥结构,不同的螺杆在其外壁加工有不同形状规格的螺旋槽,在螺杆加工过程中,需要将螺杆端部进行夹持,在螺杆保持转动的过程中利用刀具在螺杆外壁加工出不同规格形状的螺纹形。
[0003]现有专利中,公开号为CN21444467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器的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通过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可以根据加工需求将汽车制动器的螺杆水平固定在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之间,且通过支板上表面的上固定环,可以根据加工需求将汽车制动器的螺杆垂直固定在上固定环内,提高了该夹持装置的实用性。
[0004]上述汽车制动器的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在进行使用时仍存在下述问题:
[0005]1)通过螺套与螺杆之间的螺纹配合,驱动右支杆利用底部滑轨和滑槽结构相对底部工作台滑动,从而实现对右固定环和左固定环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方便适用于长度不同的汽车制动器的螺杆;该过程需要人工转动螺套实现,耗时耗力的同时,调节精度较低;
[0006]2)由于滑轨和滑槽结构顶部质量较重,在承载螺杆以后会对滑轨和滑槽的滑动过程造成阻碍,严重时甚至压坏滑轨和滑槽结构,导致无法滑动;同时滑轨与滑槽内嵌于工作台内部,难以润滑维护及清理;
[0007]3)由于螺杆两侧均采用在固定环内部通过夹持环带动紧固环夹紧螺杆两端的方式,螺杆两端夹紧力不同容易导致螺杆两端存在竖直位置或水平位置偏差,无法保证螺杆两端同轴度,从而易对螺杆加工精度造成影响。
[0008]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间距调节耗时耗力、调节精度低、滑轨滑槽易损坏、同心度低等缺陷。
[0011](二)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3]一种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的顶端两侧分别固定有移动结构及第二夹持板,所述移动结构朝向第二夹持板的一侧连接有固定结构,所述移动结构能够驱动固定结构在底座顶部相对第二夹持板运动,所述第二夹持板朝向固定结构的一侧通过三角爪盘固定有夹持螺杆。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移动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架、电机、第二固定架、转动杆、第三固定架以及移动杆;所述电机通过第一固定架固定于所述底座顶端
的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穿过第二固定架且转动杆连接固定结构,所述移动杆两端通过第三固定架固定于底座的顶部,所述固定结构套设于所述移动杆外周且能够相对于移动杆轴向滑动。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侧视截面呈“L”字形,所述电机固定于第一固定架的水平板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从第一固定架的竖直板穿出。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于底座顶部且位于转动杆的轴向两端。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固定架固定于底座顶部且位于移动杆的轴向两端,且所述移动杆对称设置于转动杆的两侧。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夹持板、固定座、夹持头、移动支撑板以及转动支撑板;所述第一夹持板朝向夹持螺杆的一侧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有夹持头,所述第一夹持板的底部通过移动支撑板固定连接有转动支撑板,所述移动支撑板与转动杆转动配合,所述转动支撑板与移动杆滑动配合。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持头呈三角锥形。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支撑板的两侧开设有用于容置移动杆的通孔。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动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置转动杆且内壁设置有螺纹的通孔。
[00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动支撑板的中部通孔设置有内螺纹,转动杆外壁设置有与内螺纹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0023](三)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其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5]1)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通过设置有移动结构,通过电机输出轴驱动转动杆旋转,转动杆通过与转动支撑板的转动配合驱动转动支撑板带动其顶部第一夹持板相对底座左右滑动,从而实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间距调节的目的,调节过程依靠电机输出动力完成,省时省力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参数,以进一步保证调节精度。
[0026]2)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依靠转动杆与转动支撑板之间的螺母丝杆结构实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间距调节,夹持螺杆的质量由第二夹持板通过底座支撑,第一夹持板仅对夹持螺杆实现轴向抵接,降低螺母丝杆结构承载受压而可能导致损坏的风险,此外,螺母丝杆结构位于底座的顶部,便于实现装卸、润滑及维护。
[0027]3)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设置有夹持头,通过夹持头与夹持螺杆一端的抵接位置即能够确定螺杆两端安装后是否存在高低偏差,通过两侧对称设置的移动杆保证转动支撑板滑动过程中水平位置的稳定,从而提高转动支撑板上夹持头与夹持螺杆抵接时的水平位置准确,进而有效保证螺杆两端同轴度,从而保证螺杆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第三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固定结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移动结构;201、第一固定架;202、电机;203、第二固定架;204、转动杆;205、第三固定架;206、移动杆;3、固定结构;301、第一夹持板;302、固定座;303、夹持头;304、移动支撑板;305、转动支撑板;4、螺杆;5、三角爪盘;6、第二夹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1)的顶端两侧分别固定有移动结构(2)及第二夹持板(6),所述移动结构(2)朝向第二夹持板(6)的一侧连接有固定结构(3),所述移动结构(2)能够驱动固定结构(3)在底座(1)顶部相对第二夹持板(6)运动,所述第二夹持板(6)朝向固定结构(3)的一侧通过三角爪盘(5)固定有夹持螺杆(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2)包括第一固定架(201)、电机(202)、第二固定架(203)、转动杆(204)、第三固定架(205)以及移动杆(206);所述电机(202)通过第一固定架(201)固定于所述底座(1)顶端的一侧,所述电机(202)的输出轴同轴连接转动杆(204),所述转动杆(204)穿过第二固定架(203)且转动杆(204)连接固定结构(3),所述移动杆(206)两端通过第三固定架(205)固定于底座(1)的顶部,所述固定结构(3)套设于所述移动杆(206)外周且能够相对于移动杆(206)轴向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201)的侧视截面呈“L”字形,所述电机(202)固定于第一固定架(201)的水平板顶部,所述电机(202)的输出轴从第一固定架(201)的竖直板穿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杆加工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架(203)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小斌,张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正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