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涉及丁基密封胶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桶体和搅拌组件,所述桶体的右上端设置有进料口,且桶体的底部中央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桶体的顶面中央安置有固定罩,且固定罩的顶部安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端连接有主动齿轮。该无死角的混炼装置通过搅拌组件的设置,在对丁基密封胶原料进行混炼时,电机通过主动齿轮依次带动从动齿轮、驱动轴、锥齿轮一、锥齿轮二和搅拌杆转动,就能够使搅拌叶上下搅动,提高混合时的效果,同时上下之间的搅拌叶呈错位分布,能够进一步较小混炼时的死角,并且主动齿轮还能通过内齿环和固定框来带动转轴转动,使得搅拌杆在自传的同时还能进行公转,从而提高搅拌叶对原料混炼时的效率。炼时的效率。炼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丁基密封胶生产
,具体为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丁基密封胶是一种单组分,通过特殊工艺将丁基橡胶加工成的环保型不固化自粘性密封胶,还专门针对叶片制造行业特点设计,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工业等用途,在生产丁基密封胶时,需要用到混炼装置来对生胶或塑炼生胶与配合剂炼成混炼胶。
[0003]如申请号为CN202120913109.X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橡胶材料混炼装置。该技术通过在混炼腔顶部设置容置腔,在容置腔外侧设置放置台,并在放置台上安装第一转换机构和第二转换机构,第一转换机构用于带动第一下料机构和第一清洁机构旋转,第二转换机构用于带动第二下料机构和第二清洁机构旋转,放置台上还开设有第一注入孔和第二注入孔,当需要注入生胶和配合剂时,通过第一转换机构和第二转换机构,分别将第一下料机构和第二下料机构旋转至注入孔处,进行原料的注入,当混炼工作完成,需要对搅拌叶进行清洁时,将第一清洁机构和第二清洁机构旋转至注入孔,通过第一清洁机构和第二清洁机构,对搅拌叶进行清洁,从而避免残留在搅拌叶上的原料对下一次混料工作造成污染,影响混料效果,但是盖混炼装置在搅拌时,不便于对上下搅拌叶之间的原料进行搅动混合,存在一定死角,致使分散不太均匀充分,从而影响混炼效率的问题。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包括桶体和搅拌组件,所述桶体的右上端设置有进料口,且桶体的底部中央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桶体的顶面中央安置有固定罩,且固定罩的顶部安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端连接有主动齿轮,用于提高混合效率的所述搅拌组件设置于主动齿轮的一侧,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从动齿轮、驱动轴、锥齿轮一、锥齿轮二、搅拌杆和搅拌叶,所述主动齿轮的右侧啮合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的底部安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侧设置有锥齿轮一,且锥齿轮一的左右两侧均啮合有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二的一侧安置有搅拌杆,且搅拌杆的外侧设置有搅拌叶。
[0007]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关于搅拌杆的外侧呈等距分布,且上下相邻搅拌杆的搅拌叶之间呈错位分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齿轮的左侧啮合有内齿环,且内齿环的外侧固定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底部中央安置有转轴。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与桶体转动连接,且搅拌杆与转轴转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杆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粘的防粘组件,所述防粘组件包括连接柱和连接筒,所述搅拌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一侧固定有连接筒。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粘组件还包括弹簧和滑板,所述连接筒的内部安置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连接有滑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防粘组件还包括连杆和刮板,所述滑板的一侧固定有连杆,且连杆的一侧固定有刮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刮板的结构呈J型,且刮板与桶体的内侧滑动连接。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搅拌组件的设置,在对丁基密封胶原料进行混炼时,电机通过主动齿轮依次带动从动齿轮、驱动轴、锥齿轮一、锥齿轮二和搅拌杆转动,就能够使搅拌叶上下搅动,提高混合时的效果,同时上下之间的搅拌叶呈错位分布,能够进一步较小混炼时的死角,并且主动齿轮还能通过内齿环和固定框来带动转轴转动,使得搅拌杆在自传的同时还能进行公转,从而提高搅拌叶对原料混炼时的效率;
[0016]2、本技术通过防粘组件的设置,当转轴带动搅拌杆转动时,能够通过连接筒和连杆带动刮板来对桶体内壁进行刮动,避免丁基密封胶原料持续粘附在桶体内壁上,产生混炼死角,影响混炼效率,同时在刮动时,弹簧能够推动滑板,使得连杆带动刮板与桶体内壁紧贴,进一步提高刮料时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的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的搅拌组件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桶体;2、进料口;3、出料口;4、固定罩;5、电机;6、主动齿轮;7、内齿环;8、固定框;9、转轴;10、搅拌组件;1001、从动齿轮;1002、驱动轴;1003、锥齿轮一;1004、锥齿轮二;1005、搅拌杆;1006、搅拌叶;11、防粘组件;1101、连接柱;1102、连接筒;1103、弹簧;1104、滑板;1105、连杆;1106、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包括桶体1和搅拌组件10,桶体1的右上端设置有进料口2,且桶体1的底部中央设置有出料口3,桶体1的顶面中央安置有固定罩4,且固定罩4的顶部安置有电机5,电机5的底端连接有主动齿轮6,主动齿轮6的左侧啮合有内齿环7,且内齿环7的外侧固定有固定框8,固定框8的底部中央安置有转轴9,用于提高混合效率的搅拌组件10设置于主动齿轮6的一侧,搅拌组件10包括从动齿轮1001、驱动轴1002、锥齿轮一1003、锥齿轮二1004、搅拌杆1005和搅拌叶1006,主动齿轮6的右侧啮合有从动齿轮1001,且从动齿轮1001的底部安置有驱动轴1002,驱动轴1002的外侧设置有锥齿轮一1003,且锥齿轮一1003的左右两侧均啮合有锥齿轮二1004,锥齿轮二1004的一侧安置有搅
拌杆1005,且搅拌杆1005的外侧设置有搅拌叶1006,搅拌叶1006关于搅拌杆1005的外侧呈等距分布,且上下相邻搅拌杆1005的搅拌叶1006之间呈错位分布,电机5通过主动齿轮6依次带动从动齿轮1001、驱动轴1002、锥齿轮一1003、锥齿轮二1004和搅拌杆1005转动,就能够使搅拌叶1006上下搅动,提高混合时的效果,同时上下之间的搅拌叶1006呈错位分布,能够进一步较小混炼时的死角,转轴9与桶体1转动连接,且搅拌杆1005与转轴9转动连接,主动齿轮6还能通过内齿环7和固定框8来带动转轴9转动,使得搅拌杆1005在自传的同时还能进行公转,从而提高搅拌叶1006对原料混炼时的效率。
[0024]如图4所示,搅拌杆1005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粘的防粘组件11,防粘组件11包括连接柱1101和连接筒1102,搅拌杆100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柱1101,且连接柱110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筒1102,防粘组件11还包括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包括桶体(1)和搅拌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的右上端设置有进料口(2),且桶体(1)的底部中央设置有出料口(3),所述桶体(1)的顶面中央安置有固定罩(4),且固定罩(4)的顶部安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底端连接有主动齿轮(6),用于提高混合效率的所述搅拌组件(10)设置于主动齿轮(6)的一侧,所述搅拌组件(10)包括从动齿轮(1001)、驱动轴(1002)、锥齿轮一(1003)、锥齿轮二(1004)、搅拌杆(1005)和搅拌叶(1006),所述主动齿轮(6)的右侧啮合有从动齿轮(1001),且从动齿轮(1001)的底部安置有驱动轴(1002),所述驱动轴(1002)的外侧设置有锥齿轮一(1003),且锥齿轮一(1003)的左右两侧均啮合有锥齿轮二(1004),所述锥齿轮二(1004)的一侧安置有搅拌杆(1005),且搅拌杆(1005)的外侧设置有搅拌叶(10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1006)关于搅拌杆(1005)的外侧呈等距分布,且上下相邻搅拌杆(1005)的搅拌叶(1006)之间呈错位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死角的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6)的左侧啮合有内齿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林,高亦岚,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鑫弘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