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丝网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35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工位丝网印刷机,属于丝网印刷机领域,包括底箱、上盖、位置调整组件、印刷组件和数控台,底箱的上端面为上盖,上盖的上端设有下工位平台和X轴移动组件,下工位平台和X轴移动组件上方后侧处设有位置调整组件,位置调整组件的前端设有用于印刷的印刷组件,底箱的前端上部设有数控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双工位丝网印刷机,对上工位平台进行改良,在上工位平台内设缺口,由于缺口处开设有小孔,可插入扎带进行导线的整理,在下封板上设置固定杆、固定条、复位件和导线缠绕杆,可实现导线的缠绕和防拉扯功能,由于防拉扯对导线拆卸时具有阻滞效果,可提醒检修人员应注意导线的拆卸。导线的拆卸。导线的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位丝网印刷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丝网印刷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工位丝网印刷机。

技术介绍

[0002]丝网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是用于生产印刷品的机器或设备的总称。丝网印刷机属于孔版印刷机中较有代表性的印刷设备,制作丝网的材料除真丝外,还可用尼龙丝、铜丝、钢丝或不锈钢丝等;
[0003]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209440993U,名称为一种全伺服驱动控制单色双工位复杂曲面丝网印刷机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触摸屏、上下料机械手系统、丝网印刷装置、产品工位转换装置、伺服驱动控制柜,上下料机械手系统包括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下料输送带、上料输送带、第五伺服电机、第一连接块、第一滑动模组、第一滑动块、第一挡板、第一旋转气缸、第二挡板、第二旋转气缸;
[0004]上述设备采用双工位和各种驱动组件,导线铺设在组件的支架内,由于采用双工位设计,导致设备导线过多且杂乱,在检修印刷组件和位置调整组件时,需要将其拆卸下来进行安装,由于位置调整组件和印刷组件均置于上工位平台上,所以直接拆卸上工位平台即可,但上工位平台和下工位平台之间存在很多导线,拆卸时不注意会导致导线拉扯断,该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导线抗拉扯利用阻滞效果提醒检修人员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工位丝网印刷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双工位丝网印刷机,包括底箱、上盖、位置调整组件、印刷组件和数控台,所述底箱的上端面为上盖,且上盖的上端设有下工位平台和X轴移动组件,所述下工位平台和X轴移动组件上方后侧处设有位置调整组件,且位置调整组件的前端设有用于印刷的印刷组件,所述底箱的前端上部设有数控台;
[0008]所述下工位平台和X轴移动组件与位置调整组件之间为上工位平台,所述上工位平台与下工位平台呈阶梯式设计;
[0009]所述上工位平台包括上顶板和下封板,所述下封板的上端后侧设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上端设有上顶板,所述支撑架和上顶板后端开口形成走线槽,且支撑架的前端开口为缺口用于走线,所述下封板的表面开孔内插入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杆身套设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端面开设有腰孔,且腰孔的孔内另一端设置导线缠绕杆,导线缠绕杆与固定杆之间设置用于复位的复位件。
[0010]优选的,所述复位件为限位杆和复位弹簧组成,限位杆横插在腰孔的两侧端,导线缠绕杆在限位杆上滑动;
[0011]优选的,所述导线缠绕杆的上端头开设导线凹槽用于导线的缠绕,且导线缠绕杆
通过螺母限制在固定条上,所述固定杆通过螺母限制在固定条上;
[0012]优选的,所述位置调整组件和印刷组件的导线均从走线槽走线,导线均缠绕在导线缠绕杆上用于防拉扯保护;
[0013]优选的,所述上顶板和下封板的外壁通过封条封闭。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中,针对双工位丝网印刷机的导线过多且杂乱的问题,对上工位平台进行改良,在上工位平台内设缺口,由于缺口处开设有小孔,可插入扎带进行导线的整理,在下封板上设置固定杆、固定条、复位件和导线缠绕杆,可实现导线的缠绕和防拉扯功能,由于防拉扯对导线拆卸时具有阻滞效果,可提醒检修人员应注意导线的拆卸。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上工位平台展示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上工位平台侧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复位件和导线缠绕杆结构图。
[0020]图中:1、底箱;2、上盖;3、位置调整组件;4、印刷组件;5、上工位平台;501、上顶板;502、下封板;503、支撑架;504、走线槽;505、缺口;506、固定杆;507、固定条;508、腰孔;509、复位件;510、导线缠绕杆;6、下工位平台;7、数控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双工位丝网印刷机,包括底箱1、上盖2、位置调整组件3、印刷组件4和数控台7,底箱1的上端面为上盖2,且上盖2的上端设有下工位平台6和X轴移动组件,下工位平台6和X轴移动组件上方后侧处设有位置调整组件3,且位置调整组件3的前端设有用于印刷的印刷组件4,底箱1的前端上部设有数控台7;
[0023]下工位平台6和X轴移动组件与位置调整组件3之间为上工位平台5,上工位平台5与下工位平台6呈阶梯式设计;
[0024]上工位平台5包括上顶板501和下封板502,下封板502的上端后侧设有支撑架503,且支撑架503的上端设有上顶板501,所诉支撑架503和上顶板501后端开口形成走线槽504,且支撑架503的前端开口为缺口505用于走线,下封板502的表面开孔内插入固定有固定杆506,且固定杆506的杆身套设有固定条507,固定条507的端面开设有腰孔508,且腰孔508的孔内另一端设置导线缠绕杆510,导线缠绕杆510与固定杆506之间设置用于复位的复位件509。
[0025]在安装时,位置调整组件3和印刷组件4的导线通过支架铺设至缺口505处,贯穿缺口505缠绕在固定杆506和导线缠绕杆510的导线凹槽内,实现导线的缠绕抗拉扯的安装,完成这一安装后再进行其他部件的安装,检修时,拆卸位置调整组件3和印刷组件4时导线被扯出,导线拉扯过程中,导线缠绕杆510朝固定杆506方向运动,此时复位弹簧收缩,实现导线的抗拉扯,防止导线被过度拉扯导致损坏,由于收缩时具有一定的阻滞,会提醒检修人员
应注意导线的问题。
[0026]复位件509为限位杆和复位弹簧组成,限位杆横插在腰孔508的两侧端,导线缠绕杆510在限位杆上滑动;导线缠绕杆510的上端头开设导线凹槽用于导线的缠绕,且导线缠绕杆510通过螺母限制在固定条507上,固定杆506通过螺母限制在固定条507上;
[0027]位置调整组件3和印刷组件4的导线均从走线槽504走线,导线均缠绕在导线缠绕杆510上用于防拉扯保护;上顶板501和下封板502的外壁通过封条封闭。
[0028]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丝网印刷机,包括底箱(1)、上盖(2)、位置调整组件(3)、印刷组件(4)和数控台(7),所述底箱(1)的上端面为上盖(2),且上盖(2)的上端设有下工位平台(6)和X轴移动组件,所述下工位平台(6)和X轴移动组件上方后侧处设有位置调整组件(3),且位置调整组件(3)的前端设有用于印刷的印刷组件(4),所述底箱(1)的前端上部设有数控台(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工位平台(6)和X轴移动组件与位置调整组件(3)之间为上工位平台(5),所述上工位平台(5)与下工位平台(6)呈阶梯式设计;所述上工位平台(5)包括上顶板(501)和下封板(502),所述下封板(502)的上端后侧设有支撑架(503),且支撑架(503)的上端设有上顶板(501),所诉支撑架(503)和上顶板(501)后端开口形成走线槽(504),且支撑架(503)的前端开口为缺口(505)用于走线,所述下封板(502)的表面开孔内插入固定有固定杆(506),且固定杆(506)的杆身套设有固定条(50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中青党万恩王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正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