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管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31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管轴,属于桁架管轴技术领域。一种方管轴,包括立柱和对位组件,通过对位组件和方管轴本体之间的配合,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采用对位槽和对位块上下平移进行卡接,便于对单独的一端方管轴本体进行拆卸,并且不影响其他区域段的方管轴本体使用,拆装便捷,便于对方管轴本体进行维修更换,从而提高了桁架管轴的安装效率;连接内方管外壁开设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分别和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契合,从而提高了方管轴本体与立柱相交点的抗压能力,从而提高桁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并且方管轴本体通过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提高了整体强度,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管轴


[0001]本技术涉及桁架管轴
,尤其涉及一种方管轴。

技术介绍

[0002]桁架可通过直管组成的具有三角形单元的平面或空间结构,桁架杆件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在跨度较大时可比实腹梁节省材料,采用型钢材质的钢桁架,较之于普通角钢或H型钢桁架,圆管桁架用料省,防腐性能强,使用效果更好;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CN 216882892 U的中国
技术实现思路
,公开了桁架机械手,该桁架机械手由两个立柱、X轴横梁、Z轴竖梁、两组齿轮齿条、两组伺服电机和减速器、两组线轨滑块机构、气缸、侧姿组件和气动手指等元件组成,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立柱固定连接,横梁分别与导轨和齿条用螺钉连接,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与挂板固定连接,减速器与齿轮通过键连接,齿轮与齿条配合,将伺服电机的转动转化为机械手沿着线轨的移动。机械手沿X轴方向的水平移动与机械手沿Z轴的竖直移动均由伺服电机

减速器

齿轮

齿条传动链带动。该桁架机械手成本低、控制方便、执行动作灵活等优点,可适用于多品种、大批量的柔性化作业,可以有效稳定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符合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0004]现有的桁架管轴在安装组合固定时,多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在立柱的顶端,并且多数的管轴为整体安装在多个立柱的上端,由于设备较大管轴的安装费时费力,长时间使用后,在后期需要维护时,拆装较为不便,影响维护效率,不便于快速使两个桁架管进行组合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管轴为整体安装,设备较大安装费时费力,长时间使用后,在后期需要维护时,拆装较为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方管轴。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方管轴,包括立柱和对位组件,所述对位组件的两端均插接有方管轴本体,且对位组件与两组方管轴本体均固定连接在立柱的顶端,两组所述方管轴本体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轨;
[0008]所述对位组件包括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且第二立板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对位块,所述第一立板的一侧开设有供对位块插接的对位槽,且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相对一侧均焊接有连接内方管,且两组连接内方管的外壁与两组方管轴本体相对一端的内壁滑动连接,两组所述方管轴本体的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两组第一通孔,所述连接内方管的一侧开设有两组第一螺纹孔,且两组第一螺纹孔分别与两组第一通孔对应设置。
[0009]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方管轴本体的下表面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通孔,且方管轴本体内壁的两侧焊接有两组第一加强筋,所述方管轴本体内壁的顶部和底部焊接有两组第二加强筋,且方管轴本体内壁的四端均一体成型有承重部。
[0010]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内方管的两侧均开设有供两组第一加强筋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且连接内方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供两组第二加强筋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槽,所述连接内方管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二通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螺纹孔,且连接内方管的四端均设置有与承重部滑动连接的滑动部。
[0011]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轨通过多组第三定位螺栓贯穿与方管轴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方管轴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多组供第三定位螺栓螺纹连接的螺孔,且导轨的一侧焊接有卡块,所述导轨与卡块相对一侧卡死和有供卡块插接的卡槽。
[001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的顶端一体成型有载板,且载板的上表面焊接有限位侧板,所述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底板,且底板的一侧与限位侧板一侧的下端相抵触,所述载板的横截面大于立柱的横截面,且载板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撑板,且两组撑板分别焊接在立柱两侧的上端。
[00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侧板的一侧贯穿有四组第二定位螺栓,其中两组第二定位螺栓贯穿两组方管轴本体一侧的两组第一通孔与连接内方管的两组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载板的下表面贯穿有两组第一定位螺栓,且两组第一定位螺栓均贯穿底板与两组方管轴本体下表面的第二通孔和连接内方管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4]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立板的横截面与第二立板的横截面相同,且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均为矩形板,两组所述方管轴本体的横截面与第一立板的横截面相同。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管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对位组件和方管轴本体之间的配合,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采用对位槽和对位块上下平移进行卡接,便于对单独的一端方管轴本体进行拆卸,并且不影响其他区域段的方管轴本体使用,拆装便捷,便于对方管轴本体进行维修更换,从而提高了桁架管轴的安装效率;
[0017]2、通过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与连接内方管之间的配合,连接内方管外壁开设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分别和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契合,从而提高了方管轴本体与立柱相交点的抗压能力,从而提高桁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并且方管轴本体通过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提高了整体强度,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方管轴的安装时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方管轴的立柱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方管轴的对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方管轴的方管轴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00、立柱;101、载板;102、撑板;103、底板;104、限位侧板;105、第一定位螺栓;106、第二定位螺栓;200、对位组件;201、第一立板;202、第二立板;203、对位槽;204、对位块;205、连接内方管;2051、第一螺纹孔;2052、滑动部;2053、第一滑槽;2054、第二滑槽;2055、第二螺纹孔;300、方管轴本体;301、承重部;302、第一加强筋;303、第二加强筋;304、第一通孔;305、第二通孔;400、导轨;401、第三定位螺栓;402、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管轴,包括立柱(100)和对位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组件(200)的两端均插接有方管轴本体(300),且对位组件(200)与两组方管轴本体(300)均固定连接在立柱(100)的顶端,两组所述方管轴本体(300)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轨(400);所述对位组件(200)包括第一立板(201)和第二立板(202),且第二立板(20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对位块(204),所述第一立板(201)的一侧开设有供对位块(204)插接的对位槽(203),且第一立板(201)与第二立板(202)相对一侧均焊接有连接内方管(205),且两组连接内方管(205)的外壁与两组方管轴本体(300)相对一端的内壁滑动连接,两组所述方管轴本体(300)的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两组第一通孔(304),所述连接内方管(205)的一侧开设有两组第一螺纹孔(2051),且两组第一螺纹孔(2051)分别与两组第一通孔(304)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管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轴本体(300)的下表面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通孔(305),且方管轴本体(300)内壁的两侧焊接有两组第一加强筋(302),所述方管轴本体(300)内壁的顶部和底部焊接有两组第二加强筋(303),且方管轴本体(300)内壁的四端均一体成型有承重部(3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管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内方管(205)的两侧均开设有供两组第一加强筋(302)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2053),且连接内方管(20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供两组第二加强筋(303)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槽(2054),所述连接内方管(205)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二通孔(305)对应设置的第二螺纹孔(2055),且连接内方管(205)的四端均设置有与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巧明谢国平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腾立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