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25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结构,包括上钢塔段和下钢塔段,上钢塔段与下钢塔段之间通过竖转铰接件连接,上钢塔段与下钢塔段通过竖转铰接件转至同一直线上时,上钢塔段与下钢塔段之间安装有嵌补段并成型为钢塔柱,且嵌补段沿钢塔段的周向围合而成;钢塔柱与桥面之间呈倾斜状分布,上钢塔段设有若干用于连接抗风缆的锚固件和用于连接斜拉钢绳的斜拉锁锚箱,斜拉锁锚箱位于锚固件的上方,且斜拉锁锚箱沿顺桥向设置,锚固件沿横桥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钢塔段上设锚固件和斜拉锁锚箱,通过斜拉锁锚箱能很好的固定倾斜状的钢塔柱在桥梁上的顺桥向的位置,通过锚固件在施工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大大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大大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桥用钢塔柱
,尤其涉及一种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斜拉桥凭借跨度大、外形美观的特点已经在桥梁行业中广泛应用,斜拉桥主要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索塔型式有A型、倒Y型、H型的独柱,材料有钢和混凝土。因为钢结构强度大,自重小的优点,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钢塔柱,钢塔柱通常采用竖转施工方法,那么对于钢塔柱在竖转过程中的顺畅性及对于钢塔柱成型之后的稳定性及外形拼装有一定的要求;因钢塔柱通常高度较高,如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稳定性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多数钢塔柱在竖转过程中不具备在遇到恶劣天气时所具有的稳定性,特别是上部的钢塔段,极易发生危险;还有由于有些钢塔柱与桥面之间呈倾斜状分布,那么在钢塔柱竖转到位之后,钢塔柱与桥面之间的固定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再竖转过程中顺畅性好、稳定性好及竖转之后钢塔节段拼装精度高的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结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结构包括上钢塔段和下钢塔段,所述上钢塔段与所述下钢塔段之间通过竖转铰接件连接,所述上钢塔段与所述下钢塔段通过所述竖转铰接件转至同一直线上时,所述上钢塔段与所述下钢塔段之间安装有嵌补段并成型为钢塔柱,且所述嵌补段沿钢塔段的周向围合而成;所述钢塔柱与桥面之间呈倾斜状分布,所述上钢塔段设有若干用于连接抗风缆的锚固件和用于连接斜拉钢绳的斜拉锁锚箱,所述斜拉锁锚箱位于所述锚固件的上方,且所述斜拉锁锚箱沿顺桥向设置,所述锚固件沿横桥向设置。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上下钢塔段通过竖转铰接件连接,并在竖转完成之后通过嵌补段将上下钢塔段固定成型为钢塔柱,具有上下钢塔段之间竖转方便,且通过嵌补段的设置使得成型为钢塔柱之后的稳定性更好、外形也更为美观;通过在上钢塔段上设锚固件和斜拉锁锚箱,通过斜拉锁锚箱能很好的固定倾斜状的钢塔柱在桥梁上的顺桥向的位置,通过锚固件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将风缆拉紧锚固,避免大风力对上钢塔段的影响,大大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
[0006]作为优选,所述钢塔柱的横截面为矩形状,沿横桥向的所述钢塔柱的宽度a均相同,沿顺桥向的所述钢塔柱的长度b由塔底至塔顶逐步缩小;通过上述钢塔柱的结构设置,在保证钢塔柱强度的情况之下,不但使得钢塔柱在竖转过程中更为顺畅及竖转之后的稳定性更好,而且材料使用也可以大幅度降低。
[0007]作为优选,所述钢塔柱分为第一至第十钢塔,且第一至第十钢塔沿所述钢塔柱的底部至顶部依次排列;所述下钢塔段包括第一至第四钢塔,所述上钢塔段包括第六至第十钢塔,其中第五钢塔为嵌补段;所述上钢塔段内的每段钢塔的高度h1均高于所述下钢塔段
内的每段钢塔的高度h2;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钢塔柱的拼装更为方便,同时上钢塔段与下钢塔段之间的钢塔高度差,不但使得上下钢塔段内的钢塔分布更为合理,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整个钢塔柱的结构稳定性。
[0008]作为优选,所述锚固件至少设有六根,并沿所述上钢塔段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列,且每根所述锚固件均与所述上钢塔段的侧壁呈倾斜状设置;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的锚固件,不但能提升在遇到恶劣天气时的施工安全性,而且钢塔柱的上端在通过如此设置的锚固件使得稳定性更好。
[0009]作为优选,所述斜拉锁锚箱固定在所述上钢塔段的第十钢塔上,且所述斜拉锁锚箱与所述上钢塔段的侧壁呈倾斜状设置;将斜拉锁锚箱固定在上钢塔段的顶端,使得整个钢塔柱在顺桥向的位置上稳定性更好,同时设为呈倾斜状设置,使得斜拉锁锚箱与桥面之间的大大缩短,能提升整个钢塔柱顺桥向的稳定性。
[0010]作为优选,所述竖转铰接件位于所述嵌补段的内侧,所述竖转铰接件包括上铰座和下铰座,所述上铰座安装在所述上钢塔段的底端面上,所述下铰座安装在所述下钢塔段的顶端面上,所述上铰座与所述下铰座之间通过销轴连接;将竖转铰接件位于所述嵌补段的内侧,这样使得上下钢塔段通过嵌补段连接固定时,稳定性更好,同时外形也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结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斜拉锁锚箱在上钢塔段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嵌补段;2、钢塔柱;3、锚固件;4、斜拉锁锚箱;400、上钢塔段;500、下钢塔段;600、竖转铰接件;601、上铰座;602、下铰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上钢塔段400和下钢塔段500,上钢塔段400与下钢塔段500之间通过竖转铰接件600连接,上钢塔段400与下钢塔段500通过竖转铰接件600转至同一直线上时,上钢塔段400与下钢塔段500之间安装有嵌补段1并成型为钢塔柱2,且嵌补段1沿钢塔段的周向围合而成,嵌补段2的外侧壁与钢塔段的外侧壁平齐,整体性更好,外形更为美观,且受力点也更为均匀;钢塔柱2与桥面之间呈倾斜状分布,上钢塔段400设有若干用于连接抗风缆的锚固件3和用于连接斜拉钢绳的斜拉锁锚箱4,斜拉锁锚箱4位于锚固件3的上方,且斜拉锁锚箱4沿顺桥向设置,锚固件3沿横桥向设置。
[0015]钢塔柱2的横截面为矩形状,其四角均设置倒角状;沿横桥向的钢塔柱2的宽度a均相同,沿顺桥向的钢塔柱2的长度b由塔底至塔顶逐步缩小。
[0016]钢塔柱2分为第一至第十钢塔,且第一至第十钢塔沿钢塔柱2的底部至顶部依次排列,各钢塔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成型;下钢塔段500包括第一至第四钢塔,上钢塔段400包括第六至第十钢塔,其中第五钢塔为嵌补段1;上钢塔段400内的每段钢塔的高度h1均高于下钢塔段500内的每段钢塔的高度h2,因下钢塔段500为钢塔柱2的底部,这是承受力的钢塔段,高度设置小能使得稳定性更好,上钢塔段400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灵活变化,高度设置大也不会使得稳定性减弱,使得钢塔之间的焊接施工更为高效。
[0017]如附图1所示,第六至第十钢塔中的每个钢塔均由两个块体焊接构成,这样不但便于上钢塔段400的施工,同时也便于提升上钢塔段400的强度,同时第九钢塔与第十钢塔之间的焊接缝隙呈倾斜状分布,其倾斜率与斜拉锁锚箱4的倾斜率相等,这样使得在斜拉锁锚箱受到拉力时,第九钢塔与第十钢塔之间不容易发生断焊缝,安全性能大大增强。
[0018]锚固件3至少设有六根,并沿上钢塔段400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列,且每根锚固件3均与上钢塔段400的侧壁呈倾斜状设置。
[0019]斜拉锁锚箱4固定在上钢塔段400的第十钢塔上,且斜拉锁锚箱4与上钢塔段400的侧壁呈倾斜状设置,斜拉锁锚箱4的设置方向与钢塔柱2的倾斜方向相反,这样能确保钢塔柱2竖转成型之后的稳定性。同时斜拉锁锚箱4设置有两个并呈八字形分布,使得倾斜状的钢塔柱在桥梁上的顺桥向的位置上的固定更为稳定。
[0020]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结构,包括上钢塔段(400)和下钢塔段(5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塔段(400)与所述下钢塔段(500)之间通过竖转铰接件(600)连接,所述上钢塔段(400)与所述下钢塔段(500)通过所述竖转铰接件(600)转至同一直线上时,所述上钢塔段(400)与所述下钢塔段(500)之间安装有嵌补段(1)并成型为钢塔柱(2),且所述嵌补段(1)沿钢塔段的周向围合而成;所述钢塔柱(2)与桥面之间呈倾斜状分布,所述上钢塔段(400)设有若干用于连接抗风缆的锚固件(3)和用于连接斜拉钢绳的斜拉锁锚箱(4),所述斜拉锁锚箱(4)位于所述锚固件(3)的上方,且所述斜拉锁锚箱(4)沿顺桥向设置,所述锚固件(3)沿横桥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塔柱(2)的横截面为矩形状,沿横桥向的所述钢塔柱(2)的宽度a均相同,沿顺桥向的所述钢塔柱(2)的长度b由塔底至塔顶逐步缩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塔柱(2)分为第一至第十钢塔,且第一至第十钢塔沿所述钢塔柱(2)的底部至顶部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华东白海洋范明扬沈许昌林叶儿肖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