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93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杯,所述雾化杯包括上壳、与所述上壳连接的下壳、设置在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内的雾化片,所述上壳内设有聚雾管,所述聚雾管包括呈柱状的管体、自所述管体朝向两侧延伸的导向槽,所述雾化片沿轴向插入所述导向槽,所述雾化片沿的一端沿径向朝向两侧凸伸设有凸起,所述导向槽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凸伸设有卡合槽,所述雾化片插入所述聚雾管时,所述凸起插入卡合槽以限制所述雾化片相对所述聚雾管的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雾化杯,通过设置导向槽,可以避免所述雾化片沿圆周方向晃动;通过设置凸起和卡合槽的配合,可以更好的实现雾化杯的固定,且安装更加便捷。且安装更加便捷。且安装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雾化杯。

技术介绍

[0002]射流式雾化器是根据文丘里喷射原理,利用压缩空气通过细小管口形成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带动液体或其它流体一起喷射到阻挡物上,在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出气管喷出。
[0003]现有的雾化器的雾化片在壳体中有轴向限位,但是没有圆周方向的限位,会导致雾化片在壳体中产生一定的晃动,长期会影响使用效果。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雾化杯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杯,以解决现有雾化器的雾化片会产生圆周方向晃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杯,所述雾化杯包括上壳、与所述上壳连接的下壳、设置在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内的雾化片,所述上壳内设有聚雾管,所述聚雾管包括呈柱状的管体、自所述管体朝向两侧延伸的导向槽,所述雾化片沿轴向插入所述导向槽,所述雾化片沿的一端沿径向朝向两侧凸伸设有凸起,所述导向槽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凸伸设有卡合槽,所述雾化片插入所述聚雾管时,所述凸起插入卡合槽以限制所述雾化片相对所述聚雾管的轴向移动。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片远离所述聚雾管的一端沿轴向向外凸伸设有限位块,所述雾化片插入所述聚雾管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聚雾管的端部抵持。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片包括设置在中部的出雾口、凸伸入所述出雾口内且出水口朝向所述聚雾管的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处的撞击柱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撞击柱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之间的距离小于1mm。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雾管朝向所述雾化片的端面沿轴向距离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的距离大于3mm。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管呈锥形,且朝向出水口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小。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壳内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插入所述出水管。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管朝向所述上壳的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水口平齐。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口的直径为0.3mm

0.4mm。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壳包括主体部,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所述主
体部内,且所述主体部的内部底壁呈圆弧状。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雾化杯,通过设置导向槽,可以避免所述雾化片沿圆周方向晃动;通过设置凸起和卡合槽的配合,可以更好的实现雾化杯的固定,且安装更加便捷;将聚雾管端部距离出水口达到3mm以上,实现最终的残余量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雾化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雾化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区域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2中区域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雾化杯的上壳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雾化杯的雾化片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的雾化杯的下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7]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雾化杯100包括上壳1、与所述上壳1连接的下壳2、设置在所述上壳1与所述下壳2内的雾化片3。
[0028]所述上壳1包括壳体1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的聚雾管12。
[0029]所述聚雾管12包括呈柱状的管体121、自所述管体121朝向两侧延伸的导向槽122,所述导向槽122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凸伸设有卡合槽123。
[0030]所述雾化片3沿轴向插入所述导向槽122,所述雾化片3沿的一端沿径向朝向两侧凸伸设有凸起31,所述雾化片3插入所述聚雾管12时,所述凸起31插入卡合槽123以限制所述雾化片3相对所述聚雾管12的轴向移动。
[0031]所述雾化片3远离所述聚雾管12的一端沿轴向向外凸伸设有限位块32,所述雾化
片3插入所述聚雾管12时,所述限位块32与所述聚雾管12的端部抵持。
[0032]所述雾化片3包括设置在中部的出雾口33、凸伸入所述出雾口33内且出水口341朝向所述聚雾管12的出水管34、设置在所述出水管34的出水口341处的撞击柱35。
[0033]所述撞击柱35与所述出水管34的出水口341之间的距离小于1mm。
[0034]所述聚雾管12朝向所述雾化片3的端面沿轴向距离所述出水管34的出水口341的距离大于3mm。所述聚雾管12将雾化片3上的出雾口33包裹在内,并且端部距离出水口3413mm以上,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将雾化片3产生的大颗粒与小颗粒区分开,即大颗粒凝结在聚雾管12上,随之落入下壳2中,而小颗粒从聚雾管12中“跑”出,为实现最终的残余量小提供条件之一。
[0035]所述出水管34呈锥形,且朝向出水口341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小。
[0036]所述下壳2包括主体部21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1内的出气管22。所述主体部21用以与所述壳体11螺纹连接以固定所述上壳1和下壳2。
[0037]所述出气管22用以插入所述出水管34。所述出气管22朝向所述上壳1的一端设有出气口221,所述出气口221与所述出水口341平齐。所述出气口221的直径为0.3mm

0.4mm。所述出气管2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1内,且所述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杯包括上壳、与所述上壳连接的下壳、设置在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内的雾化片,所述上壳内设有聚雾管,所述聚雾管包括呈柱状的管体、自所述管体朝向两侧延伸的导向槽,所述雾化片沿轴向插入所述导向槽,所述雾化片沿的一端沿径向朝向两侧凸伸设有凸起,所述导向槽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凸伸设有卡合槽,所述雾化片插入所述聚雾管时,所述凸起插入卡合槽以限制所述雾化片相对所述聚雾管的轴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片远离所述聚雾管的一端沿轴向向外凸伸设有限位块,所述雾化片插入所述聚雾管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聚雾管的端部抵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片包括设置在中部的出雾口、凸伸入所述出雾口内且出水口朝向所述聚雾管的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处的撞击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峰杜文军仝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鹿得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