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输液管技术领域的一种多通路式输液管,包括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一端均连通输液插头,输液插头连通有输液袋机构,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远离输液插头一端延伸至转换机构内,转换机构包括固定块、转换块和流通块。转换块内设有弧形的连通管,连通管靠近固定块一端能够与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连通,连通管连通有第一流动管,第一流动管连通有莫非氏滴管,莫非氏滴管连通有第二流动管,第二流动管连通有滤片体,滤片体与第二流动管之间设有第一流量调节器,滤片体连通有第三流动管,第三流动管连通有输液针头。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以通过固定块、流通块和转换块的设计来实现对不同药液的转换输入。不同药液的转换输入。不同药液的转换输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路式输液管
[0001]本技术属于输液管
,具体是一种多通路式输液管。
技术介绍
[0002]输液(Infusion),或大容量注射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它是注射剂的一个分支,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将药物输入体内。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静脉输液针用于连接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进行静脉输注药液和输血。其中患者在需要大量输血、或输液的情况下,常常需要一个输液管轮流插入多个吊瓶中,血液的输液管要求的过滤装置又不能与输液管统一使用,只能重新给患者皮下注射或者对患者埋针。如此,即造成了患者的痛苦,给患者带来不便。鉴于这种技术需要,迫切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输血和输液两用的,尽量减少患者皮下穿刺或埋针的痛苦的一种输血、输液两用装置。
[0003]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636616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通路输液器,包括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的上端连通有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上方分别连通有第二输入管和第一输入管,所述第二输入管为输液管,所述第一输入管为输血管,所述输出管上位于第一三通阀的下端设有滴注器,所述滴注器的下端设有用于调节输出管内流速大小的滴速器,本技术能够方便切换输血和输液两种状态,减少了患者皮下穿刺或埋针的次数,既为患者提供了便利,又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0004]该装置通过设计多通路的管道考虑到输液和输血两种情况,但是其在转化输送不同的药液时,需先关闭某一通路上的阀门,并再开启另一通路上的阀门来实现药液的转换输入,其操作较为麻烦复杂,不够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通路式输液管,以通过固定块、流通块和转换块的设计来实现对不同药液的灵活转换输入。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通路式输液管,包括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一端均连通有输液插头,输液插头远离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一端均连通有输液袋件,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远离输液插头一端均延伸至转换机构内,转换机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固定块、转换块和流通块,转换块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的滑块,固定块和流通块与转换块接触一面均设有与滑块对应的滑轨,滑轨内设有弹性层,转动块与固定块和流通块通过滑块和滑轨转动配合。
[0007]转换块内设有弧形的连通管,连通管靠近固定块一端能够与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连通,连通管远离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一端连通有第一流动管,第一流动管固定于流通块内且穿过流通块延伸至流通块外,第一流动管远离流通块一端连通有莫非氏滴管,莫非氏滴管远离第一流动管一端连通有第二流动管,第二流动管远离莫非氏滴管一端
连通有滤片体,滤片体与第二流动管之间设有第一流量调节器,滤片体远离第二流动管一端连通有第三流动管,第三流动管远离滤片体一端连通有输液针头,第三流动管与输液针头之间设有第一出液道。
[0008]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是:操作时,首先转动转动块,当转动块转动后可使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靠近连通管一端均与连通管错位,由此此时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均未与连通管连通,然后将输液插头插入至输液袋机构内,然后转动转动块使流通管的位置与所需输液的第一分流管或者第二分流管的位置对应,由此若是连通管与第一分流管的端口位置对应,第一分流管将和连通管连通,此时使连通管与第一分流管连通是为了将气体排出输液管,然后再次转动转动块,使流通管的位置与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位置错开,由此使其均不连通。
[0009]然后便可将输液针头插入至患者的皮肤内,当输液针头插入至患者皮肤后,转动转动块,使连通管与第一分流管的端口连通,然后患者需要输入的药液将从第一流动管流动至莫非氏滴管处,然后药液将随着第二流动管流动至滤片体处,滤片体将会对流动到此处的要进行进行过滤,主要是为了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出,以避免空气随着药液流动至患者体内,从而影响患者的输液效果,由此通过转动转动块可实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与连通管的连通和未连通,从而可灵活的调节需输入的不同的输液管内的药液,不用分别的开启和关闭不同的分流管上的开关来控制药液的流动,从而弥补了现有技术中,针对多通路的输液管其设有多个开关来控制药液流动的缺陷。
[0010]进一步,流通块底部粘接有发热包,发热包套设于第一流动管上,发热包内设有铁粉和活性炭,且发热包远离第一流动管一侧设有带通孔的包裹衣,包裹衣上粘接有封闭衣。
[0011]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是:由于天气的情况的不同,所以当在冬天时因为天气太冷所以需输入至患者体内的药液较为的冰凉,当输入的药液太过于冰凉时可能造成患者体温下降,一定程度将会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由此在一定的情况下需对输液管进行加热,以使输入的药液更为贴合人体的体温。当对输液管进行调节温度时,首先将封闭衣撕下,然后因为包裹衣上设有通孔,所以氧气将会从通孔处流动至发热包内,然后当铁粉和活性炭接触到氧气后将会产生氧气反应,从而发生加热反应,其中氧气和铁粉进行接触后将反映产生氧化铁,其中当铁被腐蚀时会释放出热量,从而使发热包升温,当发热包升温后,其可对流经第一流动管处的药液进行加热,从而使药液的温度升至适宜患者的体温。并且当发热包内的铁粉和活性炭在氧化作用下发热时,其是逐渐的升温的,并不是突然的升温,从而可减少药液温度突然增加从而使患者进行输入药液时的不适感。
[0012]进一步,固定块、转动块和流通块均为透明。
[0013]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是:透明的固定块、转动块和流通块可更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调节转动块的转动角度,从而提高更换各分流管输送药液的速度。
[0014]进一步,输液袋件包括输液袋和输液罩体,输液袋位于输液罩体内,输液罩体顶部铰接有盖子,盖子底部设有挂钩,且输液罩体整体结构透明。
[0015]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是:操作时,直接将输液袋放入至输液罩体内,然后通过挂钩将输液袋挂住,使输液袋始终处于竖直状态,然后可使输液袋内的药液被顺利的输入至患者体内,并且通过将输液袋设置在输液罩体内,一定程度可加强对输液袋的保护,以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时,输液袋掉落至地下从而使药液漏出的问题。
[0016]进一步,盖子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钩。
[0017]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固定钩可将该输液罩体固定在需固定位置上,由此便于将该装置固定。
[0018]进一步,挂钩上设有弹性层。
[0019]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是:弹性层的设计可增加挂钩与输液袋接触时的摩擦力,从而可使输液袋较为稳定固定于输液罩体内。
[0020]进一步,转换块上设有防滑纹。
[0021]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是:防滑纹的设计,可增加手部与转换块接触时的摩擦力,从而当用手转动转换块时,转换块可较为容易被转动。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路式输液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一端均连通有输液插头,输液插头远离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一端均连通有输液袋件,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远离输液插头一端均延伸至转换机构内,转换机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固定块、转换块和流通块,转换块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的滑块,固定块和流通块与转换块接触一面均设有与滑块对应的滑轨,滑轨内设有弹性层,转动块与固定块和流通块通过滑块和滑轨转动配合;转换块内设有弧形的连通管,连通管靠近固定块一端能够与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连通,连通管远离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一端连通有第一流动管,第一流动管固定于流通块内且穿过流通块延伸至流通块外,第一流动管远离流通块一端连通有莫非氏滴管,莫非氏滴管远离第一流动管一端连通有第二流动管,第二流动管远离莫非氏滴管一端连通有滤片体,滤片体与第二流动管之间设有第一流量调节器,滤片体远离第二流动管一端连通有第三流动管,第三流动管远离滤片体一端连通有输液针头,第三流动管与输液针头之间设有第一出液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路式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流通块底部粘接有发热包,发热包套设于第一流动管上,发热包内设有铁粉和活性炭,且发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