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水良好抗菌性的纺织化纤布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551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具有防水良好抗菌性的纺织化纤布料,包括化纤纺织料,所述化纤纺织料包括底布保护层以及化纤布料层,所述化纤布料层与底布保护层之间形成杀菌容纳腔,所述杀菌容纳腔中设置有杀菌布层;对于单层化纤布料制成的衣物等虽然容易吸收汗水等,但清洗也较为容易;但因为化纤布料自身结构优良,有良好的结构强度等,所以竟然被运用至各种户外或极限运动中的衣物、背包、户外用品上;在单层的化纤布料层上增设底布保护层,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体结构强度,还可在化纤布料层和底布保护层之间形成的杀菌容纳腔中填充杀菌布层,从而起到良好的杀菌阻菌作用;杀菌布层可由具有良好吸水性的布料在杀菌液中浸泡后晾干而成。好吸水性的布料在杀菌液中浸泡后晾干而成。好吸水性的布料在杀菌液中浸泡后晾干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水良好抗菌性的纺织化纤布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面料,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水良好抗菌性的纺织化纤布料。

技术介绍

[0002]化学纤维织物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新型衣料,种类较多。这里主要是指由化学纤维加工成的纯纺、混纺或交织物,也就是说由纯化纤织成的织物,不包括与天然纤维间的混纺、交织物,化纤织物的特性由织成它的化学纤维本身的特性决定,化学纤维是指以天然或人工高分子物质为原料制成的纤维。
[0003]现有的化纤面料在使用过程中紧贴人体的面料容易吸收汗水等导致抗菌性较差,难以适用于不同场合的高标准需求。因此,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抗菌性的化纤面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水良好抗菌性的纺织化纤布料。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防水良好抗菌性的纺织化纤布料,包括化纤纺织料,所述化纤纺织料包括底布保护层以及化纤布料层,所述化纤布料层与底布保护层之间形成杀菌容纳腔,所述杀菌容纳腔中设置有杀菌布层。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单层化纤布料制成的衣物等虽然容易吸收汗水等,但清洗也较为容易;但因为化纤布料自身结构优良,有良好的结构强度等,所以竟然被运用至各种户外或极限运动中的衣物、背包、户外用品上;在单层的化纤布料层上增设底布保护层,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体结构强度,还可在化纤布料层和底布保护层之间形成的杀菌容纳腔中填充杀菌布层,从而起到良好的杀菌阻菌作用;杀菌布层可由具有良好吸水性的布料在杀菌液中浸泡后晾干而成。
[0007]作为优选,所述化纤纺织料表面设置有纳米疏水层。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疏水层由纳米疏水物质喷涂而成,这种特殊的层结构可以减少水流、脏污在其表面的停留。
[0009]作为优选,所述纳米疏水层表面设置有杀菌除菌层。
[0010]作为优选,所述杀菌布层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微型纺织布筒,相邻所述微型纺织布筒抵接,所述微型纺织布筒内部中空形成透气腔。
[0011]作为优选,所述杀菌布层朝向底布保护层的一面设置有防水层。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微型纺织织布筒抵接,防水层设置在杀菌布层朝向底布保护层的一面,即相当于设置在微型纺织布筒的表面,当水淋在布料表面,会透过化纤布料层进入杀菌容纳腔中,穿过微型纺织布筒时,被底布的防水层阻挡,不会继续向下渗透,而后由微型纺织布筒将水分吸收,所以布料摸起来有潮湿感但穿着却不会有潮湿感;而
且这样的设置不会影响布料的透气性,可以微型纺织布筒之间的缝隙中进行透气。
[0013]作为优选,所述透气腔中填充设置有吸水棉。
[0014]作为优选,所述吸水棉中设置有杀菌剂。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杀菌剂填充在吸水棉中,从而起到良好的抗菌作用。
[0016]作为优选,所述化纤纺织料上设置有若干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底布保护层和化纤布料层之间;所述杀菌容纳腔避开固定部设置。
[0017]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为缝制或粘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缝制或者胶粘的方式将底布保护层和化纤布料层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方式更加牢靠也不影响布料的使用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在单层的化纤布料层上增设底布保护层,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体结构强度,还可在化纤布料层和底布保护层之间形成的杀菌容纳腔中填充杀菌布层,从而起到良好的杀菌阻菌作用;菌布层若干阵列设置的微型纺织布筒,相邻微型纺织布筒抵接;相邻微型纺织织布筒抵接,防水层设置在杀菌布层朝向底布保护层的一面,即相当于设置在微型纺织布筒的表面,当水淋在布料表面,会透过化纤布料层进入杀菌容纳腔中,穿过微型纺织布筒时,被底布的防水层阻挡,不会继续向下渗透,而后由微型纺织布筒将水分吸收,吸水棉中的杀菌剂可起到良好的杀菌抗菌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2]图2是实施例中部分结构剖视图。
[0023]图中,1、化纤纺织料;11、底布保护层;12、化纤布料层;13、杀菌容纳腔;14、杀菌布层;141、微型纺织布筒;142、透气腔;143、吸水棉;15、防水层;2、纳米疏水层;3、杀菌除菌层;4、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6]实施例:
[0027]一种具有防水良好抗菌性的纺织化纤布料,如图1所示,包括化纤纺织料1,化纤纺织料1包括底布保护层11以及化纤布料层12,化纤布料层12与底布保护层11之间形成杀菌容纳腔13,杀菌容纳腔13中设置有杀菌布层14。
[0028]如图1所示,化纤纺织料1表面设置有纳米疏水层2,纳米疏水层2由纳米疏水涂料涂覆而成,纳米疏水涂料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29]如图1所示,纳米疏水层2表面设置有杀菌除菌层3,杀菌除菌层由杀菌剂涂覆而成,在此也不做赘述。
[0030]如图2所示,杀菌布层14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微型纺织布筒141,相邻微型纺织布
筒141抵接,微型纺织布筒141内部中空形成透气腔142。
[0031]如图2所示,杀菌布层14朝向底布保护层11的一面设置有防水层15,防水层15由防水涂料涂覆而成。
[0032]如图1所示,透气腔142中填充设置有吸水棉143。
[0033]如图1所示,吸水棉143中设置有杀菌剂。
[0034]如图1所示,化纤纺织料1上设置有若干固定部4,固定部4设置在底布保护层11和化纤布料层12之间;杀菌容纳腔13避开固定部4设置。
[0035]如图1所示,固定部4为缝制或粘接。
[0036]工作原理:
[0037]在单层的化纤布料层上增设底布保护层,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体结构强度,还可在化纤布料层和底布保护层之间形成的杀菌容纳腔中填充杀菌布层,从而起到良好的杀菌阻菌作用;菌布层若干阵列设置的微型纺织布筒141,相邻微型纺织布筒141抵接;相邻微型纺织织布筒抵接,防水层设置在杀菌布层朝向底布保护层的一面,即相当于设置在微型纺织布筒的表面,当水淋在布料表面,会透过化纤布料层进入杀菌容纳腔中,穿过微型纺织布筒时,被底布的防水层阻挡,不会继续向下渗透,而后由微型纺织布筒将水分吸收,吸水棉中的杀菌剂可起到良好的杀菌抗菌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水良好抗菌性的纺织化纤布料,包括化纤纺织料(1),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纤纺织料(1)包括底布保护层(11)以及化纤布料层(12),所述化纤布料层(12)与底布保护层(11)之间形成杀菌容纳腔(13),所述杀菌容纳腔(13)中设置有杀菌布层(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防水良好抗菌性的纺织化纤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纤纺织料(1)表面设置有纳米疏水层(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具有防水良好抗菌性的纺织化纤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疏水层(2)表面设置有杀菌除菌层(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具有防水良好抗菌性的纺织化纤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布层(14)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微型纺织布筒(141),相邻所述微型纺织布筒(141)抵接,所述微型纺织布筒(141)内部中空形成透气腔(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映俊李汉铧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俊达织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