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成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712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碳纤维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成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包括模具和盖体,盖体盖接在模具上侧,模具呈矩形,沿模具的长度方向凸起形成有肋板,肋板之间设置有铁芯,铁芯外侧包裹有碳纤维,盖体下侧形成有第一压接部,第一压接部压接在铁芯之上;模具和盖体内设置有管路,管路与蒸汽机连接;解决现有技术下碳纤维在模具内受热不均,良品率较低的问题。低的问题。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成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成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屏一般通过碳纤维手臂进行搬运,所以现今工厂加工生产领域一般使用大量的碳纤维管材作为碳纤维手臂的加工搬运件,碳纤维支撑方管作为自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机械手臂一般有伸缩、旋转和升降这三种运动,其中旋转、升降运动是由横臂和产柱去完成的,支撑方管的基本作用则是承载液晶显示屏移动到所需位置以及承受抓取工件的最大重量和自身的重量等。
[0003]现有技术下在进行高压高温加工碳纤维的时候,由于碳纤维手臂上两端的体积不同,在模具内与模具内壁的间隙不同,经常会出现模具内部热量不均匀的现象,这就会导致最终成型的碳纤维产品发生碎裂,或者碳纤维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以及最终成型的碳纤维良品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成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下碳纤维在模具内受热不均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成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模具和盖体,所述盖体盖接在所述模具上侧,所述模具呈矩形,沿所述模具的长度方向凸起形成有肋板,所述肋板之间设置有铁芯,所述铁芯外侧包裹有碳纤维,所述盖体下侧形成有第一压接部,所述第一压接部压接在所述铁芯之上;
[0006]所述模具和所述盖体内设置有管路,所述管路与蒸汽机连接。
[0007]作为优选地,所述模具相互叠加,所述模具下侧设置有第二压接部,所述第二压接部压接在所述铁芯上。
[0008]作为优选地,所述模具和所述盖体内管路排列方式相同,所述管路垂直于所述模具长度方向,所述管路包括第一管组、第二管组、第三管组和第四管组,所述第一管组、第二管组、第三管组和第四管组内分别安装有四条管道,管组内相邻所述管道通过软管连通,所述第一管组、第二管组、第三管组和第四管组内的管道两端口分别与所述蒸汽机接收口和输入口连通。
[0009]作为优选地,所述端口设置在所述模具的同侧。
[0010]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管组和第二管组的端口同时通过第一通路与蒸汽机的输入口或接收口连通,所述第一管组和第二管组的另一组端口同时通过第二通路与蒸汽机的输入口或接收口连通,所述第一管组上与第二通路连接的端口与第二管组上与第一通路连接的端口相邻。
[0011]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三管组和第四管组的端口同时通过第三通路与蒸汽机的输入口或接收口连通,所述第三管组和第四管组的另一组端口同时通过第四通路与蒸汽机的输
入口或接收口连通,所述第三管组上与第四通路连接的端口与第四管组上与第三通路连接的端口相邻。
[0012]作为优选地,所述模具两端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抵接在所述铁芯上。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上形成有通孔,所述模具上形成有螺孔,螺栓穿过所述通孔旋接在所述螺孔内。
[0014]作为优选地,所述模具重叠放置六组。
[0015]一种碳纤维成型装置控制方法,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成型装置,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将模具内的第一管组、第二管组、第三管组和第四管组内通入蒸汽,将模具温度提升;
[0017]S2,将包裹在铁芯上的碳纤维材料放入至肋板之间,叠加六层模具,盖体设置在顶层,共七层;
[0018]S3,第一阶段,对模具加压至5

6MPa,不通蒸汽,持续15分钟,重复两次,第二阶段,对模具加压至7

8MPa,蒸汽压力为0.4

0.5MPa,持续18分钟,第三阶段,对模具加压至9

10MPa,蒸汽压力为0.5

0.6MPa,持续10分钟;第四阶段,对模具加压至12

13MPa,蒸汽压力为0.55

0.6MPa,持续70分钟;
[0019]S4,将第一管组、第二管组、第三管组和第四管组内蒸汽排出,待模具温蒂降低至80℃支架,取出铁芯,获得碳纤维产品。
[0020]有益效果:模具内的管路分为四组,均匀分布在模具内,管路都能与蒸汽机独立连通,可以使模具内的温度均匀升高至指定值,使模具内的温度更为均匀,增加局域温度使碳纤维手臂体积较小的一端的受热温度与另一端更为接近,使铁芯上的碳纤维布可以成型为具有一定强度的碳纤维支撑件,碳纤维的表面更为光滑,良品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模具内部管路连通图。
[0022]图中:1

第一管组;2

第二管组;3

第三管组;4

第四管组;5

第一通路;6

第二通路;7

第三通路;8

第四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27]现有技术下由于碳纤维手臂的两端体积大小不同,所以碳纤维在模具内距离模具的内壁有不同的距离,模具的温度传递到碳纤维上的时候,就会发生能量的损失,导致碳纤维的表面受热不均,导致碳纤维发生碎裂或者碳纤维为表面凹凸不平,良品率较低的问题。
[002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成型装置,其中包括模具和盖体,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和盖体,所述盖体盖接在所述模具上侧,所述模具呈矩形,沿所述模具的长度方向凸起形成有肋板,所述肋板之间设置有铁芯,所述铁芯外侧包裹有碳纤维,所述盖体下侧形成有第一压接部,所述第一压接部压接在所述铁芯之上;所述模具和所述盖体内设置有管路,所述管路与蒸汽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相互叠加,所述模具下侧设置有第二压接部,所述第二压接部压接在所述铁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和所述盖体内管路排列方式相同,所述管路垂直于所述模具长度方向,所述管路包括第一管组(1)、第二管组(2)、第三管组(3)和第四管组(4),所述第一管组(1)、第二管组(2)、第三管组(3)和第四管组(4)内分别安装有四条管道,管组内相邻所述管道通过软管连通,所述第一管组(1)、第二管组(2)、第三管组(3)和第四管组(4)内的管道两端口分别与所述蒸汽机接收口和输入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设置在所述模具的同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组(1)和第二管组(2)的端口同时通过第一通路(5)与蒸汽机的输入口或接收口连通,所述第一管组(1)和第二管组(2)的另一组端口同时通过第二通路(6)与蒸汽机的输入口或接收口连通,所述第一管组(1)上与第二通路(6)连接的端口与第二管组(2)上与第一通路(5)连接的端口相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组(3)和第四管组(4)的端口同时通过第三通路(7)与蒸汽机的输入口或接收口连通,所述第三管组(3)和第四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力军潘杰张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江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