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基润滑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铜铝拉丝油及其制备方法,该铜铝拉丝油组成为:基础油、乳化剂、辅助乳化剂、消泡剂、防锈剂、防腐剂和抗磨剂。该使用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将铜铝拉丝油按重量百分比配置成3%至45%的水基乳液,在铜铝拉丝过程中将该水基乳液冲淋至拉丝模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极佳的光安定性和储存稳定性,成本低,冷却效果好,传热速度快,使用过程中温度升幅小,不易燃,易清洗,保证了使用环境安全。采用本产品拉制的铜丝、铝丝线形均匀,表面光亮,不易锈蚀。具备良好的紫外和储存安定性、良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基润滑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是一种铜铝拉丝油及其制备方法。 铜线(丝)、铝线(丝)是电力行业输送电的主要传输导线,通常由拉拔工艺制得,即将直径较大的金属丝如钢丝通过模具孔隙,在外力作用下拉拔使其截面积縮小形成所需直径的线材。对于成型直径在1. 8mm以下者,通常采用湿式拉拔法,即利用润滑油作为润 滑介质的拉拔方法,该法使用水基润滑剂,不仅对铜铝坯件和模具冷却效果好,还解决了干 式拉拔法采用润滑粉作润滑介质给产品带来的质量问题,拉拔出的产品表面圆润、细腻、光 滑、透亮、无杂物滞留,断丝率降低,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水基铜、铝拉丝油在拉拔丝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有( 一 )润滑在拉拔金属丝过程 中,铜铝坯件和模具间会产生剧烈摩擦,如无润滑剂润滑,模具将加速损毁,金属丝表面也 将发生损伤甚至断裂,由于水基铜铝拉丝油配方中,含有基础油、油性剂及易于在摩擦副表 面形成分子膜的良好性能的极压抗磨剂等组分,使得铜铝坯件和模具间的摩擦极大降低, 不仅模具得以保护,而且产品表面光洁度提高,质量改善;(二)移热在拉拔丝过程中,金 属丝与模具间会发生摩擦,产生大量热量,如不及时将热量移除,会使工作区温度急剧上 升,损毁模具,影响产品质量,同时高温易引燃油品或使油品蒸发冒烟导致现场环境恶化。 采用水基铜、铝拉丝油,由于水的汽化潜热大,在水汽化的同时会使工作区温度急剧降低, 从而确保了工作现场的安全。 王丽新在《铜拉丝润滑液的研制》(材料保护. 2006,6(39) :35-37) 一文中, 介绍了选用7号机油为基础油,乳化剂以油酸三乙醇胺为主、石油磺酸钠,土耳其红油,聚 乙烯基丁基醚为辅料进行调制,防锈剂为苯骈三氮唑,极压抗磨剂在有机硫化物、有机磷化 物、有机氯化物中选用有机磷化物(烷基亚磷酸酯),消泡剂为二甲基硅酮油,杀菌剂为三 丹油;谢玉松在《国内外钢丝拉拔润滑动向》(润滑与密封. 1994,01 :57-63) —文提出用 于铜、铝及其合金丝湿拉用矿物油粘度范围在1.5 2.0。 E/50至10 12。 E/50(5(TC时 测出的恩氏粘度),添加可皂化的脂肪类物质(植物油如菜籽油,或动物油如猪油、鲸脑油) 以及极压剂(硫黄、氯化物、硫氯化合物),消菌剂一般由乙醇、酚、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含 氯碘化合物等组成。上述文献在对水基铜、铝拉丝油的基础油性质选择上,或无具体要求, 或只对其粘度作简单要求,而未针对产品润滑性能、对添加剂的感受性能、对产品光安定性 及储存稳定性与基础油的选用关系作深入研究。 专利公开号为CN 101240217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微乳型金属切削液组 合物,其由基础油或油性剂、混合醇胺、硼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防锈 剂、铜合金缓蚀剂、杀菌防腐剂、去离子水等组成。其中,基础油或油性剂是石蜡基或环烷基 矿物油(4(TC粘度为9. 5mm7s)、聚a-烯烃、植物油(如色拉油)、动物油(如猪油)、合成 醋类油(如季戊四醇醋、三经甲基丙烷醋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技术介绍
专利公开号为CN 101240209A的中国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金属切削油组 合物,包括如下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基础油或油性剂70 95 % ,添加剂5 25 % ,抗氧化 剂0. 2 3%。该多功能金属切削油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润滑性,抗磨性,防锈性等特点,通 用性强,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车、钻、磨等重负荷苛刻工艺的润滑。所述基础油为矿物油, 如白油(5#白油,40。C粘度为4 5mm7s),5厘沱(40。C粘度为25 35mm7s, IO(TC粘度 为5 6mm7s) , 150SN(40。C粘度为28 35mm7s, IO(TC粘度为5 6mm7s),或植物油,如 色拉油、环氧大豆油等,或动物油如猪油等;油性剂为合成醋类油,如油酸醋、椰子油酸醋、 合成脂肪等中一种或几种混合。添加剂为含氯、硫的添加剂;抗氧剂为二叔丁基对甲酚、苯 基_ a _萘胺、苯三唑及其衍生物等其中一种或几种复配。 上述专利文献均公开的是一种金属切削用油,仅用于车、钻、磨等重负荷工艺的冷 却、润滑;而本专利技术产品用于铜、铝拉丝,两者用途不同。 从现有文献和专利文献可以看出,现有的金属拉丝润滑技术,主要分为油基润滑 技术和水基润滑技术。油基润滑剂技术,其原料为基础油、乳化剂及其它防腐、抗氧等添加 剂,润滑油组合物直接使用,成本昂贵、浪费大量的石油资源,虽然具有较好的润滑作用,但 是难以将金属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热量迅速移走,降温效果差,且润滑油不易生物降 解,环境友好效益较差;水基润滑剂技术,选用溶于水的合成功能性添加剂,再添加其它抗 磨剂制备成润滑液,虽然利用大比热的水可以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迅速移走,但是其 在金属加工作业表面的成膜性能差,承载能力低,因此难以达到理想的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 不足,其成膜性能好、润滑效果佳、稳定性高、传热速度快、冷却效果好、易清洗、对环境友 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铜铝拉丝油,其特征在于 按原料重量百分比组成为基础油60 %至85 % ,主乳化剂8. 0 %至18. 0 % ,辅助乳化剂 2.0%至17%,消泡剂0. 1%至1.0%,防锈剂0.2%至1.5%,防腐剂0. 1%至1.0%,抗磨 剂O. 1%至1. 5%;其中,辅助乳化剂为抗磨剂为硫化鲸鱼油、硫化棉籽油、硫化烯烃棉籽油、 二苄基二硫、硫化异丁烯、磷酸三甲酚酯、亚磷酸二正丁酯、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异丙酯、 T361、偏硼酸钠、偏硼酸钾、三硼酸钾、氯化石蜡42,氯化石蜡50和氯化石蜡52中的一种或 两种以上组分混合而成,基础油是馏程为28(TC至500°C 、 IO(TC运动粘度为5mm7s至15mm2/ s的环烷基基础油,主乳化剂是分子量在150至500之间的环烷酸钠。 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消泡剂可为T901、T911、T912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上述防锈剂可为二叔丁基对甲酚、苯骈三氮唑、T701、癸二酸、月桂二酸、T746、 T703、 T704、 T708、 T711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上述防腐剂可为三丹油、2,6-二甲基吗啡啉、苯并异噻唑啉酮、3-碘-2-丙炔基丁 基氨基甲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上述抗磨剂可为硫化鲸鱼油、硫化棉籽油、硫化烯烃棉籽油、二节基二硫、硫化异 丁烯、磷酸三甲酚酯、亚磷酸二正丁酯、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异丙酯、T361、偏硼酸钠、偏硼4酸钾、三硼酸钾、氯化石蜡42,氯化石蜡50和氯化石蜡52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分混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上述铜铝拉丝油的制备方 法按下述步骤进行先将所需要量的基础油搅拌加热至5(TC至6(TC后,再加入所需要量的 主乳化剂和辅助乳化剂,在温度为5(TC至6(TC的条件下搅拌30分钟至60分钟;然后加入 所需要量的消泡剂、防锈剂、防腐剂和抗磨剂,在温度为5(TC至6(TC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停 止加热待冷却到室温后即为成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三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产品用作拉拔铜、铝线材的润滑、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铝拉丝油,其特征在于按原料重量百分比组成为:基础油60%至85%,主乳化剂8.0%至18.0%,辅助乳化剂2.0%至17%,消泡剂0.1%至1.0%,防锈剂0.2%至1.5%,防腐剂0.1%至1.0%,抗磨剂0.1%至1.5%;其中,辅助乳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AEO-7、AEO-9、OAE-6、OAE-9,烷基酚聚氧乙烯醚TX-5、TX-7、TX-10、OP-10,脂肪酸聚氧乙烯酯SG-5、SG-10、SG-20,聚乙二醇PEG-200、PEG-400、PEG-600,烷基胺聚氧乙烯醚AC-1202、AC-1203、AC-1210、AC-1802、AC-1805,山梨醇脂肪酸酯SPAN60、SPAN80、TWEEN60、TWEEN80、分子量400的聚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分混合而成,基础油是馏程为280℃至500℃、100℃运动粘度为5mm↑[2]/s至15mm↑[2]/s的环烷基基础油,主乳化剂是分子量在150至500之间的环烷酸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春革,马玲,李磊,孔祥军,马忠庭,于曙艳,雷兵,
申请(专利权)人:克拉玛依市金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