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农牧交错带气候环境特点,如地表倾斜、干旱、多大风、黄土状成土母质、土壤为灰钙土,有机质含量低、土层瘠薄,以及因土地不合理开发利用而造成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提供一种农牧交错带窄带多带防护林组合配置方法,该方法是在生态脆弱、自然灾害多发农牧交错带上进行防护林组合配置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防护林配套体系,体现群体防护效益。运用多学科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适宜当地树种选择和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多个重复的防护林组合配置营造技术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防护林研究领域中,国内外有关防护林规划设计、营造、立体 结构和农林草优化配置技术与防护效益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 就。特别是新疆的科技工作者,根据新疆干旱、半干旱环境特点,经 过反复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宜于的防护林保护体系建设模 式,即在绿洲外围建立灌草带或防风固沙防护林带,绿洲边缘营造 大型基干防风防沙林带,绿洲内部营造窄林带小网格的防护林网,林 网内实行林农混作;同时在绿洲内部小片夹荒地、盐碱地和河滩地等建立小片经济林、用材林和大片的薪炭林等。这样,从绿洲外围到绿 洲内部,根据不同的生境和需要,设置不同的林种,使整个绿洲林木 分布均匀,布局合理,层层设防,构成一个网、片,带和乔、灌、草 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对维护绿洲生态环境,促进绿洲经济发展,推 动防护林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 大开发的实施和新疆经济的发展,局部地区的生态安全形势严峻,防 护林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伊犁河流域位于新疆的天山西部,自然条件较好,资源丰富,水 土资源开发利用具有潜力,是向西重要国际大通道,经济发展战略地 位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流域水土开发战略需求,逐年加大了对新 疆经济建设投入,尤其是伊犁河流域地区投资巨大,诸如"三北四 期"防护林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380万亩的大农业水土开发建设 工程等,为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保证。但是近十几年来由于该流域盲目开荒,水土资源不合 理开发利用,致使该流域河谷次生林面积锐减,土地退化、荒漠化和 水土流失问题逐渐突出,影响了该区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察 布查尔县南部山前农牧交错带最为严重。因此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 所和伊犁州林科所在该流域的重点区(即生态位置重要、水土开发 的重点区域)一察布查尔县南部山前农牧交错带进行重点防护林建 设、营建技术试验与示范研究。创建的一种新型防护林营建技术模式 一窄带多带式防护林组合配置技术模式。为防治伊犁河流域水土流 失、土地荒漠化、风灾危害,确保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良性循环,促进 流域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防护林保障体系 建设提供依据。本专利技术突破点是在生态脆弱、自然灾害多发农牧交错带上进行 防护林组合配置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防护林配套体系,体 现群体防护效益,恢复良性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根据农牧交错带气候环境特点,如地表倾斜、 干旱、多大风(年均8级以上的大风天数超过20天;夏季干热风危害 严重)、黄土状成土母质、土壤为灰钙土,有机质含量低、土层瘠薄(土层厚度多在20-80cm),以及因土地不合理开发利用而造成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提供一种,该 方法是在生态脆弱、自然灾害多发农牧交错带上进行防护林组合配置 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防护林配套体系,体现群体防护效益, 恢复良性的生态环境。运用多学科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适宜当 地树种选择和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多个重复的防护林组合配置营造技 术试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按下列步骤进行a、 选择抗逆性强,速生,易繁殖,水土保持性好适宜性树种(3);b、 采用林带间距(1)为12-20m,林带长为250—500m的窄带 双行结构;c、 株行距(2)为2mX3m,形成面积为9一15亩的网格,林带 行数和农林比例为林占25-40%,农占60%-75%。步骤a树种以杨树、榆树为主的行间混交。 步骤b带间种植矮杆农作物及各种牧草(4)。 步骤c形成面积的网格为(250-500) X12m或(250-500) X20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据多次 测试,窄带多带式防护林带一般6-12带后降低风速十分显著,当气流受林带阻挡后被迫减小气流,在林前形成弱风区,气流中携带的沙 子沉降,经多带层层阻挡,6带后降低风速十分显著,12带后气流大 大减弱,使有害风大大减弱为无害风。另外由于林带占地面积较大, 一般都在16%-20%,使得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增加,温度降低,对带 间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有利。在作物生育期内普遍多次灌溉,再加 上林木以及作物的生理排水,对于防止干热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模式其优点是以群体防护效益为主,其防风固土、调节气候、培肥 改土均优于同类地区其它防护林模式;适合于地形复杂和自然灾害多 发农牧交错带,及其荒漠和半荒漠地区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l本专利技术在察布查尔县南部山前冲洪积平原农牧交错带(地理坐 标北讳43°34 ' 43°45 '和东经81°04 ' 81°09 '),开展重点防护林建设与营建技术试验,选择抗逆性强,速生,易繁殖,水土保持性好的杨树和榆树(3)行间混交,采用12m林带间距(1),林带长 500m的窄带双行结构,株行距(2)为2mX3m,形成面积为9亩的网 格500X12m,带间种植矮杆红薯农作物及红豆牧草(4),其中林占 25%,农占75%。 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在察布查尔县南部山前冲洪积平原农牧交错带(地理坐 标北纬43°34 ' 43°45 '和东经81°04 ' 81。09 '),开展重点防 护林建设与营建技术试验,选择抗逆性强,速生,易繁殖,水土保持 性好的杨树和榆树行(3)间混交,采用16m林带间距(1),林带长 500m的窄带双行结构,株行距(2)为2mX3m,形成面积为12亩的 网格500X16m,带间种植矮杆豆类农作物及紫花苜蓿牧草(4),其 中林占30%,农占70%。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在察布查尔县南部山前冲洪积平原农牧交错带(地理坐 标北炜43°34 ' 43°45 '和东经81°04 ' 81°09 '),开展重点防 护林建设与营建技术试验,选择抗逆性强,速生,易繁殖,水土保持 性好的杨树和榆树(3)行间混交,采用20m林带间距(1),林带长 500m的窄带双行结构,株行距(2)为2mX3m,形成面积为15亩的 网格500X20m,带间种植矮杆土豆农作物及红豆牧草(4),其中林 占40%,农占60%。本专利技术经过多年努力,共完成了总面积达31500亩(包括核心试 验区,示范区以及推广辐射区)。其中窄带多带式防护林技术模式设 计布置在该区中下部宁古齐村核心试验区和八乡示范区内,推广面积 8300亩。据2000年和2006耕地资源遥感调查资料分析表明,流域重点 区有牧业和农业后备土地资源221. 85万亩,在南岸大渠使用后,可作 为开发和改良利用的土地大约有124.5万亩,其中的1/2的面积约60多万亩土地适宜于农牧业。由于近6年来新增耕地22. 2万亩, 约有一半的新增耕地11. 1万亩无防护林保护。因此减去有防护林保 护的新增耕地,约有50万亩土地可作为本专利技术推广辐射的面积。对 于改善该区的生态环境以及大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恢复流域生态环境 的良性发展,增加工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及其提高人民经济收入,推动 伊犁地区产业结构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起到了积极用。对 指导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奠定了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撑。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a、选择抗逆性强,速生,易繁殖,水土保持性好适宜性树种(3);b、采用林带间距(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牧交错带窄带多带防护林组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a、选择抗逆性强,速生,易繁殖,水土保持性好适宜性树种(3); b、采用林带间距(1)为12-20m,林带长为250-500m的窄带双行结构; c、株行 距(2)为2m×3m,形成面积为9-15亩的网格,林带行数和农林比例为林占25-40%,农占60%-7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木,周生斌,张鹤年,孙永强,徐海量,刘君,廖书江,艾合买提那尤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