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盐运移原理,将覆膜、滴灌、开沟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重盐碱地开沟覆膜滴灌土壤改良技术。以常规膜下滴灌技术为基础,播种前在膜下开沟,播种后形成膜下部土壤比两膜间裸露土壤低10-20cm,作物株距8-15cm,行距30-60cm,两膜之间地表裸露区宽度30-60cm。该技术可广泛用于土壤改良方面,具有保墒、抗旱、改良土壤、保温、保肥、成本低、脱盐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水土工程方面的土壤改良技术,具体涉及农业种植中盐碱地 土壤开沟覆膜滴灌改良技术。
技术介绍
重盐碱地改良技术,是在我国北方干旱区倍受重视的盐碱地开荒、中低产田改造 的技术。由于我国北方干旱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等)降雨稀少,蒸发强 烈,盐碱地大面积存在,治理盐碱地技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盐碱地改良主要有化学改良、生物改良、水利改良和农作技术改良四种技术。化学改良主要原理是利用化学药剂(盐碱丰、康地宝等)中和土壤中的有害盐分 粒子,此改良方法成本高,药品花费80元/亩,同时改良的效果也较差,目前仅仅停留在试 验阶段,大面积推广应用有较大难度。生物改良是指利用耐碱作物(苜蓿、油葵、红柳等)治理生荒盐碱地或次生盐碱 地,但是耐碱作物一般经济效益较低,不能形成规模种植,难以保证农业的收入,因此发展 也受到抑制。水利改良技术是利用加大灌水定额(120m3/亩)进行淹灌,将盐分融于水中,淋洗 于耕作层以下;此方法能较好的解决盐碱问题,但是用水量过大,难以有充足的水源,同时 造成地下水位升高,造成次生盐碱化,带来新的危害。农作技术改良利用新的机械设备将农田秸秆打碎,覆盖于土壤表面,进行深翻,使 秸秆埋于地下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该技术的缺点在于秸秆粉碎程度不 够,影响来年耕作(覆膜、播种),对于生荒盐碱地更是没有秸秆可用。本专利技术拟在克服以上盐碱地治理技术不足的基础上,采用开沟、覆膜同时利用滴 灌技术,研制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的、可以进行推广的重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研制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的、可以进行推广的重盐碱地改良技 术应有于盐碱地治理。原理“盐随水来,盐随水去”,以水盐的运移规律达到以水制盐的目的。地下水升高,盐分随地下水上升到达土壤表面形成盐碱,因此采用滴灌技术,即可 以节水,同时防止深层渗漏造成的地下水位升高;对作物进行覆膜,可以增温、保墒,防止水 分的蒸发,进行滴灌灌溉后水从地膜中间裸露地面蒸发,将膜下的盐分带到膜外,保证作物 的正常生长;灌水后,水向地势低洼处的作物根区汇集,地势高处土壤水蒸发,将盐分“拉 带”到地势高处。本专利技术将这三点结合起来,可以将总盐含量达2-4%的重盐碱土,在作物的根系区 进行脱盐,脱盐率达到60-80%,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水土环境,保证出苗率、幼苗成活率和作物产量。3附图说明图1为重盐碱地开沟覆膜滴灌土壤改良技术的具体布置。图2为重盐碱地开沟覆膜滴灌土壤改良技术脱盐原理图。1滴灌带2 地膜3 作物4 土壤湿润区5 土壤脱盐通道6 土壤盐分累积区7 土壤水分蒸发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新开垦的生荒盐碱地,土壤0-40cm平均总盐含量3. 5%。利用重盐碱地开沟覆膜 滴灌土壤改良技术种植打瓜,株距10cm,行距50cm,两膜间距60cm (见图1),出苗率95%, 保苗率90%,进行滴灌两次后,土壤耕作层0-40cm(见图2),平均总盐含量下降到1. 02%, 脱盐率达70%。实施例2新开垦的生荒盐碱地,土壤0-40cm平均总盐含量3. 5%。利用重盐碱地开沟覆膜 滴灌土壤改良技术种植打瓜,株距10cm,行距50cm,两膜间距50cm (见图1),出苗率95%, 保苗率88%,进行滴灌两次后,土壤耕作层0-40cm(见图2),平均总盐含量下降到1. 1 %,脱 盐率达68.6%。实施例3新开垦的生荒盐碱地,土壤0-40cm平均总盐含量3. 5%。利用重盐碱地开沟覆膜 滴灌土壤改良技术种植棉花,株距10cm,行距窄行30cm,宽行60cm,两膜间距40cm,出苗率 95 %,保苗率88 %,进行滴灌两次后,土壤耕作层0-40cm平均总盐含量下降到1. 05 %,脱盐 率达70%。实施例4新开垦的生荒盐碱地,土壤0-40cm平均总盐含量3. 5%。利用重盐碱地开沟覆膜 滴灌土壤改良技术种植棉花,株距10cm,行距窄行30cm,宽行60cm,两膜间距20cm,出苗率 91%,保苗率87%,进行滴灌两次后,土壤耕作层0-40cm,平均总盐含量下降到1. 13%,脱 盐率达67. 7%。权利要求一种重盐碱地开沟覆膜滴灌土壤改良技术,其特征在于首先将重盐碱地整平,根据播种模式,对覆膜土壤下部进行开沟,按照常规膜下滴灌模式进行播种;2.根据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播种后形成覆膜处土壤比两膜中间裸露地表低 10-20cm ;3.根据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进行膜下滴灌播种时,株距8-15cm,行距30-60cm;4.根据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进行作物膜下滴灌播种,两膜之间地表裸露区宽度 30_60cmo全文摘要利用“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盐运移原理,将覆膜、滴灌、开沟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重盐碱地开沟覆膜滴灌土壤改良技术。以常规膜下滴灌技术为基础,播种前在膜下开沟,播种后形成膜下部土壤比两膜间裸露土壤低10-20cm,作物株距8-15cm,行距30-60cm,两膜之间地表裸露区宽度30-60cm。该技术可广泛用于土壤改良方面,具有保墒、抗旱、改良土壤、保温、保肥、成本低、脱盐率高等优点。文档编号A01G1/00GK101919331SQ200910113360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9日专利技术者何新林, 刘洪光, 李明思, 杨慧慧, 王振华, 郑旭荣 申请人:石河子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盐碱地开沟覆膜滴灌土壤改良技术,其特征在于:首先将重盐碱地整平,根据播种模式,对覆膜土壤下部进行开沟,按照常规膜下滴灌模式进行播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光,郑旭荣,何新林,李明思,王振华,杨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