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的充水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645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的充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尾水管闸门提门充水前的准备;步骤2,技术供水排水管道充水;步骤3,压力钢管及蜗壳充水;步骤4,调整减压阀压力并对技术供水系统各负荷充水。能够大大节约机组检修后,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充水的时间,将发电机组迅速恢复至备用状态;能够有效避免巨型机组充水过程中存在的阀门憋压无法开启的现象;对管道排气较为充分,大大减少水锤对机组各部位冷却器及相关管道的影响;能够降低技术供水减压阀压力调整过程高压对管道和各部冷却器的影响。程高压对管道和各部冷却器的影响。程高压对管道和各部冷却器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的充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轮发电机组及技术供水
,具体涉及一种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的充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三峡地下电站布置有26台机组700MW的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采用的是坝后式厂房,标准水位落差为85m。正常发电情况下上游水流依次通过布置在坝顶的进水口快速闸门、引水压力钢管、进入水轮机蜗壳、通过导叶后给水轮机做功、再通过尾水管排至下游。
[0003]技术供水系统作为整个水轮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其冷却水取水口布置在水轮机蜗壳内,冷却水带走机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后排至下游尾水。
[0004]机组停机检修时,机组导叶全关,进水口快速闸门和尾水管出口处的尾水闸门关闭;通过水泵将机组内的积水排空后对机组进行检修。检修完成后需要对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进行充水操作,如何快速、安全的完成充水操作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0005]现有的充水操作采用按从水流走向,逐级充水的方式。现有的充水方式存在充水时间长,管道排气不充分,充水期间水锤对管道影响较大,没有考虑阀门漏水或者减压阀压力调整过程中对各机组各部冷却器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的充水方法,此充水方法能够大大节约机组检修后,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充水的时间,将发电机组迅速恢复至备用状态;能够有效避免巨型机组充水过程中存在的阀门憋压无法开启的现象;此方法对管道排气较为充分,大大减少水锤对机组各部位冷却器及相关管道的影响;本方法能够降低技术供水减压阀压力调整过程高压对管道和各部冷却器的影响。
[0007]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的充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尾水管闸门提门充水前的准备;步骤2,技术供水排水管道充水;步骤3,压力钢管及蜗壳充水;步骤4,调整减压阀压力并对技术供水系统各负荷充水。
[0008]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为:步骤1.1,机组检修相关工作票已注销,尾水管及技术供水系统各用户具备充水条件;步骤1.2,全开机组技术供水滤水器出水电动阀;步骤1.3,全关机组技术供水滤水器进水电动阀;步骤1.4,全开技术供水系统减压阀进口电动阀;步骤1.5,全关技术供水系统减压阀出口手动阀;
步骤1.6,检查技术供水各用户进、出口阀全关;步骤1.7,提尾水闸门充水;步骤1.8,尾水闸门提门后,通过技术供水系统排水阀对技术供水部分管路进行充水,排出管路气体并保持与尾水平压,充水过程中应加强监视和现场检查。
[0009]所述步骤1.1中的用户是水轮发电机组的各个冷却器。
[0010]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步骤2.1,全开机组技术供水系统总排水阀;步骤2.2,全开机组技术供水滤水器排污总阀;步骤2.3,全开机组主管路泄压/持压阀;步骤2.4,全开技术供水正向排水电动阀和技术供水反向排水电动阀;步骤2.5,全开技术供水正向供水电动阀和技术供水反向供水电动阀;步骤2.6,充水过程中全面检查各管道有无漏水情况;步骤2.7,快速门提门对压力钢管充水之前应开启技术供水总进水电动阀及适当开启技术供水总进水手动阀,以防止阀门憋压。
[0011]所述步骤3的具体步骤为:步骤3.1,适当开启技术供水总进水手动阀至5%

10%开度,全开技术供水总电动阀;步骤3.2,开启快速门平压阀,对压力钢管及蜗壳进行充水,直至平压;步骤3.3,充水期间严密监视各部压力、流量及各进人门、盘型阀操作廊道;步骤3.4,检查技术供水各管道的供水压力不超过规定值,若超过该压力立即停止充水。
[0012]所述步骤4的具体步骤为:步骤4.1,调整减压阀及泄压持压阀压力;步骤4.2,全开技术供水总进水手动阀;步骤4.3,全开机组技术供水滤水器进水电动阀;步骤4.4,全开技术供水系统减压阀出口手动阀;步骤4.5,全关技术供水反向供水电动阀;步骤4.6,全关技术供水反向排水电动阀;步骤4.7,全开各用户正向供水排水阀;步骤4.8,全开各用户正向供水供水阀。
[0013]所述步骤4中需要特别注意机组正、反向供水方式对用户冷却器的影响,先开冷却器出水阀、再开冷却器进水阀,防止冷却器憋压损坏。
[0014]所述机组技术供水系统总排水阀、机组技术供水滤水器排污总阀和机组主管路泄压/持压阀均连接至尾水总排水管。
[0015]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效果:1、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够大大节约机组检修后,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充水的时间,将发电机组迅速恢复至备用状态;能够有效避免巨型机组充水过程中存在的阀门憋压无法开启的现象;本专利对管道排气较为充分,大大减少水锤对机组各部位冷却器及相关管道的影响;本专利能够降低技术供水减压阀压力调整过程高压对管道和各部冷却器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技术供水原理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图。
[0019]图中:技术供水总进水手动阀1、技术供水总电动阀2、机组技术供水滤水器进水电动阀3、机组技术供水滤水器出水电动阀4、技术供水系统减压阀进口电动阀5、技术供水系统减压阀出口手动阀6、技术供水正向排水电动阀7、技术供水反向排水电动阀8、技术供水正向供水电动阀9、机组技术供水系统总排水阀10、各用户正向供水供水阀11、各用户正向供水排水阀12、机组主管路泄压/持压阀13、机组技术供水滤水器排污总阀14、技术供水反向供水电动阀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1]请参阅图1

2,一种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的充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尾水管闸门提门充水前的准备;步骤1.1,机组检修相关工作票已注销,尾水管及技术供水系统各用户具备充水条件;步骤1.2,全开机组技术供水滤水器出水电动阀4;步骤1.3,全关机组技术供水滤水器进水电动阀3;步骤1.4,全开技术供水系统减压阀进口电动阀5;步骤1.5,全关技术供水系统减压阀出口手动阀6;步骤1.6,检查技术供水各用户进、出口阀全关;步骤1.7,提尾水闸门充水;步骤1.8,尾水闸门提门后,通过技术供水系统排水阀对技术供水部分管路进行充水,排出管路气体并保持与尾水平压,充水过程中应加强监视和现场检查。
[0022]步骤2,技术供水排水管道充水;步骤2.1,全开机组技术供水系统总排水阀10;步骤2.2,全开机组技术供水滤水器排污总阀14;步骤2.3,全开机组主管路泄压/持压阀13;步骤2.4,全开技术供水正向排水电动阀7和技术供水反向排水电动阀8;步骤2.5,全开技术供水正向供水电动阀9和技术供水反向供水电动阀15;步骤2.6,充水过程中全面检查各管道有无漏水情况;步骤2.7,快速门提门对压力钢管充水之前应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的充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尾水管闸门提门充水前的准备;步骤2,技术供水排水管道充水;步骤3,压力钢管及蜗壳充水;步骤4,调整减压阀压力并对技术供水系统各负荷充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的充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为:步骤1.1,机组检修相关工作票已注销,尾水管及技术供水系统各用户具备充水条件;步骤1.2,全开机组技术供水滤水器出水电动阀(4);步骤1.3,全关机组技术供水滤水器进水电动阀(3);步骤1.4,全开技术供水系统减压阀进口电动阀(5);步骤1.5,全关技术供水系统减压阀出口手动阀(6);步骤1.6,检查技术供水各用户进、出口阀全关;步骤1.7,提尾水闸门充水;步骤1.8,尾水闸门提门后,通过技术供水系统排水阀对技术供水部分管路进行充水,排出管路气体并保持与尾水平压,充水过程中应加强监视和现场检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的充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的用户是水轮发电机组的各个冷却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技术供水系统的充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步骤2.1,全开机组技术供水系统总排水阀(10);步骤2.2,全开机组技术供水滤水器排污总阀(14);步骤2.3,全开机组主管路泄压/持压阀(13);步骤2.4,全开技术供水正向排水电动阀(7)和技术供水反向排水电动阀(8);步骤2.5,全开技术供水正向供水电动阀(9)和技术供水反向供水电动阀(15);步骤2.6,充水过程中全面检查各管道有无漏水情况;步骤2.7,快速门提门对压力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新张晓宇杨鹏刘先科徐云龙李猗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