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及强制循环蒸发分离器,涉及强制循环蒸发器技术领域。该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部分和清洁组件。换热器主体部分包括壳体、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分别设置在壳体两端,第一管箱和壳体之间固定有第一管板,第二管箱和壳体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管板,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之间设置有导热管。根据本申请转动的刮片使得导热管内部流通的液体产生径向扰动,降低液体中盐碱块附着导热管内壁的可能,即使得列管式换热器中导热管在换热过程中,在不需要外部能源驱动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对导热管内部进行自清洁处理,保证导热管可长期处于导热良好的状态。期处于导热良好的状态。期处于导热良好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及强制循环蒸发分离器
[0001]本申请涉及强制循环蒸发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及强制循环蒸发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强制循环蒸发分离器可分单效、双效、三效、四效及多效强制循环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依靠外加力循环泵使液体进行循环,适用于易结晶、易结垢溶液的浓缩。
[0003]列管式换热器是强制循环蒸发分离器中的设备之一,列管式换热器在强制循环蒸发分离器系统中起到热量转换的作用。相关技术中的列管式换热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换热器内部的导热管内壁受热易生成附着的盐碱块,长期使用若不及时清理不仅导致导热管换热效率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导热管堵塞的问题。若是能够使得导热管导流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自清洁,则能够有效解决上述导热管换热时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及强制循环蒸发分离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列管式换热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换热器内部的导热管内壁受热易生成附着的盐碱块,长期使用若不及时清理不仅导致导热管换热效率降低的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部分和清洁组件。
[0006]所述换热器主体部分包括壳体、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所述第一管箱和所述第二管箱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所述第一管箱和所述壳体之间固定有第一管板,所述第二管箱和所述壳体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设置有导热管,所述壳体一端下方设置有第一进水端管,所述第一管箱下方设置有第二进水端管,所述壳体另一端上方设置有第一出水端管,所述第二管箱上方设置有第二出水端管。
[0007]两种液体分别从第一进水端管和第二进水端管分别进入壳体以及第一管箱中,壳体内部的液体换热后从第一出水端管排出;进入第一管箱内部的液体通过导热管换热后进入至第二管箱内部最终从第二出水端管排出。
[0008]所述清洁组件包括轴杆、刮片和扇叶,所述导热管两端口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轴杆贯穿于所述导热管,且所述轴杆两端分别转动贯穿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所述刮片设置在所述轴杆两侧,所述扇叶位于所述第二管箱内部,且所述扇叶固定套设在所述轴杆一端,所述轴杆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导热管靠近所述扇叶一端连通设置有导流罩。
[0009]当液体从第一管箱通过导热管流通至第二管箱内部时,在导热管流通的液体从导流罩内侧排出至扇叶上。导流罩优选采用锥状结构的罩壳,能够将从导热管排出的水源引流扩散喷出至扇叶表面;扇叶受到流通液体的冲击后带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轴杆转动,转动的轴杆同时带动外侧的刮片转动。刮片端部与导热管内壁的距离小于1mm,转动的
刮片使得导热管内部流通的液体产生径向扰动,降低液体中盐碱块附着导热管内壁的可能,即使得列管式换热器中导热管在换热过程中,在不需要外部能源驱动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对导热管内部进行自清洁处理,保证导热管可长期处于导热良好的状态。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主体部分还包括折流板,多组所述折流板等距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刮片为若干个设置,且相邻所述刮片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轴杆两侧。
[0012]该列管式换热器还包括弹性支撑组件,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弹簧、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环和所述第二转动环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块和所述第一支架之间,且所述第一转动环和所述第二转动环均分别活动套设在所述轴杆外部,所述弹簧弹性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环和所述第二转动环之间的所述轴杆外部,且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环和所述第二转动环相对侧连接。
[0013]初始启动强制循环蒸发分离器中的列管式换热器时,从导热管中排出的至扇叶的水源冲击力相对较大,容易造成扇叶受损。导热管端部锥形结构的导流罩在水源张力作用下顺着导流罩扩散降低初始水源对扇叶的冲击力度,对扇叶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且初始水源冲击扇叶的同时,扇叶通过轴杆带动限位块沿着液体在轴向流动的位置压缩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之间的弹簧,使得受到初始水源冲击的扇叶有着一定的移动缓冲,配合导流罩进一步保护轴杆端部的扇叶。在扇叶带动轴杆沿着轴向位置移动的同时,轴杆也同时沿着轴向位置贯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移动。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环和所述第二转动环结构规格均相同。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环包括套环,所述套环一侧滚动设置有滚珠多个,且所述滚珠与所述限位块滚动接触。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环靠近所述限位块一侧固定有限位环,且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限位所述滚珠滚动的限位孔。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环靠近所述限位块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滚珠相配合的环槽。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箱和所述第一管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管箱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均设置有安装螺栓的安装孔。
[0019]上述列管式换热器中轴杆带动刮片转动受到的阻力较大,若是能够在不额外耗费能源的情况下提升轴杆转动的驱动力,则能够进一步提升导热管内部的自清洁效果。
[0020]该列管式换热器还包括转动辅助组件,所述转动辅助组件包括叶轮、连接管、环管和排水支管,所述轴杆在所述第一管箱内部一端设置有贯穿所述限位块的延伸杆,所述叶轮固定套设在所述延伸杆外部,多根所述导热管在所述壳体内部呈环状阵列分布设置,所述环管设置所述第一管箱内部的所述第一管板一侧,多根所述排水支管在所述环管外侧呈环状阵列连通设置,且所述排水支管排水口对准所述叶轮的叶片,所述连接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环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端管连通设置。
[0021]在扇叶受到液体冲击后带动轴杆沿着轴向位置移动后,排水支管此时为对准叶轮叶片的位置。从第二进水端管进入的液体经过连接管进入至环管内部,环管内部的液体最终再从排水支管排出至叶轮的叶片上。叶轮的叶片受到排水支管排出水源的冲击后带动轴
杆转动,且同时从排水支管排出的水源进入至第一管箱内部后再通过导热管流通冲击扇叶带动轴杆转动,此时为采用第二进水端管进入的液体通过叶轮和扇叶同时驱动轴杆转动。提升轴杆以及刮片的转动速度,进一步提升导热管内部的自清洁效果。
[0022]环状结构的导热管排布方式,能够保证列管式换热器依然使用多根导热管快速换热的同时,也能够保证更优化地实现每一根导热管均能够实现上述结构更好地完成自清洁。
[0023]上述列管式换热器中的环管通过排水支管排水的同时,受到排水支管排出液体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环管支撑排水支管不够稳定。
[0024]该列管式换热器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筒壳和压板,所述筒壳位于所述环管内侧与所述第一管板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固定安装,多块所述压板呈环状阵列分布在所述环管外侧与所述筒壳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固定安装,所述压板靠近所述环管一侧固定有垫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主体部分(10),所述换热器主体部分(10)包括壳体(110)、第一管箱(120)和第二管箱(130),所述第一管箱(120)和所述第二管箱(130)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10)两端,所述第一管箱(120)和所述壳体(110)之间固定有第一管板(140),所述第二管箱(130)和所述壳体(110)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管板(150),所述第一管板(140)和所述第二管板(150)之间设置有导热管(160),所述壳体(110)一端下方设置有第一进水端管(111),所述第一管箱(120)下方设置有第二进水端管(121),所述壳体(110)另一端上方设置有第一出水端管(112),所述第二管箱(130)上方设置有第二出水端管(131);清洁组件(20),所述清洁组件(20)包括轴杆(210)、刮片(220)和扇叶(230),所述导热管(160)两端口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架(250)和第二支架(260),所述轴杆(210)贯穿于所述导热管(160),且所述轴杆(210)两端分别转动贯穿于所述第一支架(250)和所述第二支架(260),所述刮片(220)设置在所述轴杆(210)两侧,所述扇叶(230)位于所述第二管箱(130)内部,且所述扇叶(230)固定套设在所述轴杆(210)一端,所述轴杆(210)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块(270),所述导热管(160)靠近所述扇叶(230)一端连通设置有导流罩(2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部分(10)还包括折流板(170),多组所述折流板(170)等距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220)为若干个设置,且相邻所述刮片(220)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轴杆(210)两侧。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诚,朱艺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宝丰石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