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下凹式绿地的生态透水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631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透水路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下凹式绿地的生态透水路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路面,路面由路面面层和透水砖层组成,路面面层与透水砖层的底部装配有透水结构,透水结构用于将路面面层与透水砖层上聚集的雨水向下渗透,透水结构包括第一绿化层、底基层和透水混凝土层,路面面层的内侧均布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绿化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态透水路面,通过透水结构和蓄水结构的设计,提高了路面的透水性能,避免了雨水积水的问题,减少了污染和破坏,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作用,增加了路面的生态效果,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适用于各种道路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降低了维护成本。降低了维护成本。降低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下凹式绿地的生态透水路面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透水路面
,尤其涉及基于下凹式绿地的生态透水路面。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带来的快速土地覆盖和人口增长,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于城市交通的安全和顺畅至关重要。但是,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通常采用非透水路面结构,这种路面结构在雨水天气下容易积水,导致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的发生,而且还可能引起城市热岛效应。此外,传统路面结构的铺设材料主要采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合料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透水路面技术应运而生。
[0003]如公开(公告)号为CN204728165U的一种生态透水路面,其包括透水砖层、混凝土层、碎石层、砾石层和竖向导水管,还设有地下蓄水区,透水砖层由若干透水砖铺设而成,透水砖层、混凝土层、碎石层和砾石层自上至下依次分布,竖向导水管穿过混凝土层,其上端管口伸入透水砖层,下端管口伸入碎石层或砾石层,地下蓄水区位于路边,地下蓄水区内填充有碎石或砾石,碎石层或砾石层通过管道或者透水通道连通地下蓄水区,透水通道内填充有碎石或砾石,蓄水区的上面设有种植土层,蓄水区的顶部井口上盖有下沉式井盖;
[0004]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上述现有技术增加了路面的透水性,使路面下的雨水能够自然渗透到地下水中,但是导水管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易产生堵塞,使得整个路面的透水性大大降低,淤积的雨水流入到下水道中,给市政排水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对生态透水路面进行改进和优化,为此我们提出基于下凹式绿地的生态透水路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下凹式绿地的生态透水路面,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基于下凹式绿地的生态透水路面,包括路面,所述路面由路面面层和透水砖层组成,所述路面面层与透水砖层的底部装配有透水结构,所述透水结构用于将路面面层与透水砖层上聚集的雨水向下渗透,所述透水结构包括第一绿化层、底基层和透水混凝土层,所述路面面层的内侧均布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绿化层,所述路面面层的底部设置有底基层,所述底基层与第一绿化层接触,所述透水砖层与底基层之间设置有一透水混凝土层。
[0008]优选的,所述透水结构还包括排水渠,所述路面面层的顶部均布设置有四组排水渠,其中两组所述排水渠与第一绿化层接触,其中另外两组所述排水渠与透水混凝土层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路面面层顶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二绿化层,所述第二绿化层底部的两侧与底基层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绿化层、第二绿化层和底基层的底部设置有一沥水层,所述沥水层与底基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占沥水层顶部总面积的60%~85%。
[0011]优选的,所述沥水层呈凹陷型。
[0012]优选的,所述沥水层的底部装配有蓄水结构,所述蓄水结构用于对雨水进行收集。
[0013]优选的,所述蓄水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透水管和泥土层,所述沥水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二支撑层与泥土层之间均布设置有多个透水管,所述透水管均与市政排水管网连接,所述透水管的外侧均布开设有多个圆形孔隙。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层与透水管的外侧填充有沥水填料。
[0015]优选的,所述沥水层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支撑层,所述第三支撑层均与第一支撑层接触。
[0016]优选的,所述圆形孔隙大小为5~15毫米,所述圆形孔隙密度为2000

4000个/


[0017]可以毫无疑义的看出,通过本申请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8]同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的生态透水路面,通过透水结构和蓄水结构的设计,提高了路面的透水性能,避免了雨水积水的问题,减少了污染和破坏,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作用,增加了路面的生态效果,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适用于各种道路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透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图中:1、路面面层;2、透水砖层;3、第一绿化层;4、第二绿化层;5、底基层;6、透水混凝土层;7、排水渠;8、沥水层;9、第一支撑层;10、第二支撑层;11、透水管;12、沥水填料;13、泥土层;14、第三支撑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
技术介绍
所述的,现有技术增加了路面的透水性,使路面下的雨水能够自然渗
透到地下水中,但是导水管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易产生堵塞,使得整个路面的透水性大大降低,淤积的雨水流入到下水道中,给市政排水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对生态透水路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0028]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下凹式绿地的生态透水路面,其应用于生态透水路面。
[0029]其包括路面,路面由路面面层1和透水砖层2组成,路面面层1与透水砖层2的底部装配有透水结构,透水结构用于将路面面层1与透水砖层2上聚集的雨水向下渗透,透水结构包括第一绿化层3、底基层5和透水混凝土层6,路面面层1的内侧均布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绿化层3,第一绿化层3设置在路面两侧,采用耐旱、耐寒、耐盐碱和抗污染的植物,通过植物的根系、叶片和根际微生物的作用,实现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分解,同时增加路面的绿化美观度,路面面层1的底部设置有底基层5,底基层5与第一绿化层3接触,透水砖层2与底基层5之间设置有一透水混凝土层6,透水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场所,具有透水性好、污染物减排、绿化美化、节约水资源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的雨水无法排出问题,同时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0030]本专利技术的生态透水路面,通过透水结构和蓄水结构的设计,提高了路面的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下凹式绿地的生态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所述路面由路面面层(1)和透水砖层(2)组成,所述路面面层(1)与透水砖层(2)的底部装配有透水结构,所述透水结构用于将路面面层(1)与透水砖层(2)上聚集的雨水向下渗透,所述透水结构包括第一绿化层(3)、底基层(5)和透水混凝土层(6),所述路面面层(1)的内侧均布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绿化层(3),所述路面面层(1)的底部设置有底基层(5),所述底基层(5)与第一绿化层(3)接触,所述透水砖层(2)与底基层(5)之间设置有一透水混凝土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下凹式绿地的生态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结构还包括排水渠(7),所述路面面层(1)的顶部均布设置有四组排水渠(7),其中两组所述排水渠(7)与第一绿化层(3)接触,其中另外两组所述排水渠(7)与透水混凝土层(6)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下凹式绿地的生态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面层(1)顶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二绿化层(4),所述第二绿化层(4)底部的两侧与底基层(5)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下凹式绿地的生态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绿化层(3)、第二绿化层(4)和底基层(5)的底部设置有一沥水层(8),所述沥水层(8)与底基层(5)之间的接触面积占沥水层(8)顶部总面积的60%~8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娇建筑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