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七艾灸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为一种三七艾灸贴。
技术介绍
[0002]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通过热量烘烤艾条、艾柱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而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0003]常规的艾灸方法为燃烧艾条或电加热艾草包的方式。燃烧艾条一般会伴随着大量烟雾的产生,容易引发呼吸道问题,同时艾条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专业工具和专业人员的操作,否则容易灼伤患者,不易于患者自己使用。电加热艾草包有效克服了燃烧艾条的问题,但是也限制了必须在有电的地方使用,且电加热艾草包一般需要配置电源、电加热器等,艾草包也较大,因此装置整体较大,不易于携带。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艾灸帖,但是由于艾灸是一种头皮给药的作用方式,传统的艾灸帖为冷贴,作用时间很长,药效相对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艾灸帖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三七艾灸贴,包括:基层,所述基层面向人体的一侧设有发热包层,并在发热包层周围设有硅凝胶粘贴层。所述基层背对人体的一侧在发热包层处设有透气孔,并在外表面粘贴有覆盖透气孔的气密帖。所述发热包层面向人体的一侧依次设有药层、棉布。所述棉布固定在基层上。
[0006]所述药层包括: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
[0007]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组份包括:三七10
‑
30份、艾叶200
‑
300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面向人体的一侧设有发热包层(2),并在发热包层(2)周围设有硅凝胶粘贴层(5);所述基层(1)背对人体的一侧在发热包层(2)处设有透气孔(101),并在外表面粘贴有覆盖透气孔(101)的气密帖(6);所述发热包层(2)面向人体的一侧依次设有药层(3)、棉布(4);所述棉布(4)固定在基层(1)上;所述药层(3)包括: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组份包括:三七10
‑
30份、艾叶200
‑
300份;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二组份包括:酸枣仁30
‑
40份、白芷1
‑
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层(3)的制备方法包括:S1. 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分别破碎后待用;S2. 取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一组份混合为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煎煮器皿中;S3. 加入混合物A质量8
‑
10倍量的水,煎煮至水分余量20
‑
30%,得到混合物B;S4. 待混合物B冷却至室温后,向混合物B中加入壳聚糖、乙酸,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C;S5. 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C中加入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二组份,得到混合物D;S6. 混合物D加热至37
‑
40℃,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D中加入配合物E至混合物D出现胶状现象;S7. 停止搅拌,待混合物D凝胶完成胶体F;S8. 将胶体F切割处理得到药层(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混合物C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2.8
‑
3.2%,醋酸的浓度为0.08
‑
0.12mol/L;步骤S6所述配合物E为β
‑
甘油磷酸钠;所述混合物D中β
‑
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
‑
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混合物C中还包括丙烯酸,其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3.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郑保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