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七艾灸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6249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七艾灸贴,包括:基层,所述基层面向人体的一侧设有发热包层,并在发热包层周围设有硅凝胶粘贴层。所述基层背对人体的一侧在发热包层处设有透气孔,并在外表面粘贴有覆盖透气孔的气密帖。所述发热包层面向人体的一侧依次设有药层、棉布。所述棉布固定在基层上。所述药层包括: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组份包括:三七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七艾灸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为一种三七艾灸贴。

技术介绍

[0002]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通过热量烘烤艾条、艾柱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而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0003]常规的艾灸方法为燃烧艾条或电加热艾草包的方式。燃烧艾条一般会伴随着大量烟雾的产生,容易引发呼吸道问题,同时艾条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专业工具和专业人员的操作,否则容易灼伤患者,不易于患者自己使用。电加热艾草包有效克服了燃烧艾条的问题,但是也限制了必须在有电的地方使用,且电加热艾草包一般需要配置电源、电加热器等,艾草包也较大,因此装置整体较大,不易于携带。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艾灸帖,但是由于艾灸是一种头皮给药的作用方式,传统的艾灸帖为冷贴,作用时间很长,药效相对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艾灸帖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三七艾灸贴,包括:基层,所述基层面向人体的一侧设有发热包层,并在发热包层周围设有硅凝胶粘贴层。所述基层背对人体的一侧在发热包层处设有透气孔,并在外表面粘贴有覆盖透气孔的气密帖。所述发热包层面向人体的一侧依次设有药层、棉布。所述棉布固定在基层上。
[0006]所述药层包括: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
[0007]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组份包括:三七10

30份、艾叶200

300份。
[0008]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二组份包括:酸枣仁30

40份、白芷1

2份。
[0009]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药层,该药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10]S1.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分别破碎后待用。
[0011]S2.取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一组份混合为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煎煮器皿中。
[0012]S3.加入混合物A质量8

10倍量的水,煎煮至水分余量20

30%,得到混合物B。
[0013]S4.待混合物B冷却至室温后,向混合物B中加入壳聚糖、乙酸,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C。
[0014]S5.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C中加入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二组份,得到混合物D。
[0015]S6.混合物D加热至37

40℃,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D中加入配合物E至混合物D出现胶状现象。
[0016]S7.停止搅拌,待混合物D凝胶完成胶体F。
[0017]S8.将胶体F切割处理得到药层。
[0018]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混合物C,该混合物C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2.8

3.2%,醋酸的浓度为0.08

0.12mol/L。
[0019]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配合物E,为β

甘油磷酸钠。步骤S6所述混合物D中β

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

6%。
[0020]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混合物C,该混合物C中还包括丙烯酸,其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3.5

3.8%,醋酸的浓度为0.08

0.12mol/L,丙烯酸的质量浓度为:5

8%。
[0021]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配合物E,包括:β

甘油磷酸钠和过硫酸钾。步骤S6所述混合物D中β

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

6%,过硫酸钾的质量浓度为0.01

0.03%。
[0022]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发热包层,该发热包层的发热时间为40
±
5min,发热温度为40

45℃。
[0023]为此,本专利技术还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药层,该药层的厚度为1mm
±
0.1mm。
[0024]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在药层与棉布之间铺设有磁力球。磁力球的加入可进一步提升本专利技术三七艾灸贴的功效。
[0025]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三七艾灸贴用第一组份,该第一组份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三七10

15份、艾叶200

300份。
[0026]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三七艾灸贴用第一组份,该第一组份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三七10

15份、艾叶200

300份、益母草20

30份、红花10

15份、干姜20

30份、当归5

10份、黄芪3

5份、巴戟天1

3份、川牛膝5

10份。
[0027]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三七艾灸贴用第一组份,该第一组份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三七20

30份、艾叶250

300份。
[0028]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提供了一种三七艾灸贴用第一组份,该第一组份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三七20

30份、艾叶250

300份、川芎10

15份、鸡血藤20

30份、红花10

15份、忍冬藤5

10份、蒲公英20

30份、莪术5

10份。
[0029]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30]1.本专利技术三七艾灸贴可实现方便的热灸,且本专利技术相比纯艾灸帖,通过三七和艾灸的复配,显著提高了药贴的药效。
[0031]2.本专利技术通过复配酸枣仁和白芷,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三七艾灸帖的起效时间,提高了第一组分的透皮给药效率。
[0032]3.本专利技术采用自制的水凝胶基体作为药物载体,显著降低了药膏的重金属含量,并可充分发挥本专利技术的药物药效。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三七艾灸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对比例采用的发热包层2的发热时间为40
±
5min,发热温度为40

45℃。经过申请人的长时间研究确定,本专利技术三七艾灸贴的热灸时间为40分钟左右为宜,温
度以40

50℃为宜。因此发热包的发热时间不应当过长或过短,发热温度不应当过高或过低。
[0036]药层3的厚度为1mm
±
0.1mm。经过申请人的长时间研究确定,该药层厚度适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艾灸的功效,且不存在药物浪费的问题。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面向人体的一侧设有发热包层(2),并在发热包层(2)周围设有硅凝胶粘贴层(5);所述基层(1)背对人体的一侧在发热包层(2)处设有透气孔(101),并在外表面粘贴有覆盖透气孔(101)的气密帖(6);所述发热包层(2)面向人体的一侧依次设有药层(3)、棉布(4);所述棉布(4)固定在基层(1)上;所述药层(3)包括: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组份包括:三七10

30份、艾叶200

300份;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二组份包括:酸枣仁30

40份、白芷1

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层(3)的制备方法包括:S1. 将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分别破碎后待用;S2. 取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一组份混合为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煎煮器皿中;S3. 加入混合物A质量8

10倍量的水,煎煮至水分余量20

30%,得到混合物B;S4. 待混合物B冷却至室温后,向混合物B中加入壳聚糖、乙酸,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C;S5. 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C中加入配方量步骤S1处理所得的第二组份,得到混合物D;S6. 混合物D加热至37

40℃,搅拌状态下向混合物D中加入配合物E至混合物D出现胶状现象;S7. 停止搅拌,待混合物D凝胶完成胶体F;S8. 将胶体F切割处理得到药层(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混合物C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2.8

3.2%,醋酸的浓度为0.08

0.12mol/L;步骤S6所述配合物E为β

甘油磷酸钠;所述混合物D中β

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

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七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混合物C中还包括丙烯酸,其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3.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郑保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