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Ag系合金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6025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5
提供一种在维持高导电率的同时控制金属组织、并且高拉伸强度更优异的C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Cu

Ag系合金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Cu

Ag系合金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用于电气
·
电子设备用连接电缆等的电线的线直径的细线化不断推进。作为电线,有使用Cu

Sn系、Cu

Cr系、Cu

Ag系等Cu合金线来代替强度不足的纯Cu线的倾向。
[0003]但是,由于电子
·
电气设备产品的小型化、电线设置区域的省空间化、信号布线线路的增加等,电线的线直径与以往相比有进一步细径化的倾向。
[0004]在铜合金线中,作为拉伸强度比较高、导电率也比较高的铜合金线,可举出Cu

Ag系合金线。
[0005]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将Cu和Ag的共晶相拉伸为丝(filament)状来制造具有高强度、高导电率的铜合金的方法。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特别是由于有助于拉丝后强度的析出分布的控制不恰当,因此存在强度特性不充分的问题。
[0006]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工艺过程中的热处理使再结晶织构发展,另外通过其后的高加工而高强度化的Cu

Ag合金细线。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存在下述问题:由于在热处理前未采用恰当的拉丝工艺条件,因此热处理中的材料脆化加剧,变得难以细线化,由于其生产率差,因此存在不能成为具有成本竞争力的产品。
[0007]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Cu

Ag系合金线,其通过Ag晶体析出物中的一部分非常微细的粒状的Ag均匀地分散存在,从而能够具有高拉伸强度和高导电率。但是,在专利文献3中,虽然对规定的Ag晶体析出物的分布进行了规定,但是存在下述问题:即使追从所提出的制法而得到了所希望的组织,也未必能够均衡性良好地得到高拉伸强度和高导电率。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25639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051647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7132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4]因此,专利文献1至3中,均存在下述问题:金属组织的控制不充分,与以往的Cu

Ag系合金线相比,对于确保为了更细径化所需要的拉丝性方面、制造均衡性良好地具备高强度和高导电率这两者的极细线(Cu

Ag系合金线)方面,尚未充分研究。此外,还存在下述问题:关于更细线化的Cu

Ag系合金线,对于提高在反复弯曲的使用状况下不易因疲劳而断裂的特性(耐弯曲疲劳特性)方面,没有进行任何研究
[001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高拉伸强度和高导电率,并且耐弯曲疲劳特性
优异的Cu

Ag系合金线。
[0016]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构成如下。
[0018](1)一种Cu

Ag系合金线,其为具有含有1.0~6.0质量%的Ag、余量为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化学组成的Cu

Ag系合金线,
[0019]前述Cu

Ag系合金线在母相中具有沿前述Cu

Ag系合金线的大致长度方向上相连而分布成线状而成的多个Ag相,
[0020]该Ag相的Ag原子浓度在0.5~50.0%的范围内,
[0021]在相对于前述Cu

Ag系合金线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中测定时的平均直径在0.5~20.0nm的范围内的Ag相在前述Cu

Ag系合金线的横截面中的10000nm2的测定区域中存在的个数在10~400个的范围内。
[0022](2)如(1)所述的Cu

Ag系合金线,其中,前述Cu

Ag系合金线中,在前述横截面中测得的、相邻的前述Ag相彼此的间隔之中最窄的最短间隔的平均值在3~30nm的范围内。
[0023](3)如(1)或(2)所述的Cu

Ag系合金线,其中,前述Cu

Ag系合金线的前述化学组成进一步分别在0.05~0.30质量%的范围内含有选自由Sn、Mg、Zn、In、Ni、Co、Zr及Cr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成分。
[0024](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Cu

Ag系合金线,其中,前述Cu

Ag系合金线是具有0.01mm~0.08mm的直径的圆线。
[0025](5)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Cu

Ag系合金线,其中,前述Cu

Ag系合金线是具有0.02~0.32mm的宽度和0.002~0.040mm的厚度的、横截面为大致矩形状的带状线。
[0026]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7]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具备高拉伸强度和高导电率,并且耐弯曲疲劳特性优异的Cu

Ag系合金线。由此,能够实现至今未能实现的电气
·
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电线设置区域的省空间化、信号布线线路的增加,对于电气
·
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能够有助于高附加价值化。
附图说明
[0028][图1]图1是由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Cu

Ag系合金线制作大致圆锥形状的试样,在所制作的试样的、从相当于前端的第1位置(0nm位置)至相当于140nm的长度的第2位置(140nm位置)为止的前端部中,使用三维原子探针电场离子显微镜(3DAP装置)得到的Ag相的数据,是从侧面侧测定试样的前端部时的、Ag原子浓度为2.0原子%的Ag相的等浓度面的图。
[0029][图2]图2是与图1同样得到的数据,是在试样的前端部中,从上表面侧测定从相当于距第1位置80nm的长度的第3位置(80nm位置)至第2位置(140nm位置)为止的前端部的下侧部分时的、Ag原子浓度为3.5原子%的Ag相的等浓度面的图。
[0030][图3]图3是根据图1示出的Ag相的等浓度面的结果,将各个Ag相的延伸方向及个数图形化而算出时的图。
[0031][图4]图4是根据图2示出的Ag相的等浓度面的结果,将相邻的Ag相彼此的间隔(及平均直径)图形化而算出时的图。
[0032][图5]图5是示出对根据图3算出的多个Ag相中的1个Ag相沿着该Ag相的长度方向进行从第3位置(80nm位置)至第2位置(140nm位置)的前端部的下侧部分中的Cu、Ag、N、O元素的原子浓度分析时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是该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的例子,不限定该权利要求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Cu

Ag系合金线,其为具有含有1.0~6.0质量%的Ag、余量为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化学组成的Cu

Ag系合金线,所述Cu

Ag系合金线在母相中具有沿所述Cu

Ag系合金线的大致长度方向上相连而分布成线状而成的多个Ag相,该Ag相的Ag原子浓度在0.5~50.0%的范围内,在相对于所述Cu

Ag系合金线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中测定时的平均直径在0.5~20.0nm的范围内的Ag相在所述Cu

Ag系合金线的横截面中的10000nm2的测定区域中存在的个数在10~400个的范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u

Ag系合金线,其中,所述Cu

Ag系合金线中,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尾亮佑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