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960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可变排量机械泵包括:油泵主体;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包括外壳和保持架,部分的保持架设置于外壳内,且保持架相对外壳可移动地设置,保持架的第一端设置有输入轴,保持架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保持架内设置有内圈,内圈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与油泵主体的输入端连接;输入轴与外部动力连接以驱动保持架相对外壳转动地设置,外壳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内圈沿输出轴的轴向移动地设置以改变油泵主体的排量。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改变油泵主体的排量的技术效果,避免机械式油泵的排量与驱动源等速比绑定,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械泵无法自动调节输入速比的问题,提高了该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的实用性。车辆的实用性。车辆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机械式油泵是传统燃油车辆上的自动变速箱、新能源车辆上的混动变速箱和油冷电驱动系统的主要控制润滑油量的提供源之一,相比于电动控制泵,机械式油泵因为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0003]虽然相比电动控制泵其具有成本低结构可靠的优点,但机械式油泵的排量与驱动源等速比绑定,不可自主调节。随着变速箱动力源转速的提高,机械式油泵的转速也逐步提高,进一步带动排量提高。而变速箱内部的润滑流量的流量需求却并非是随着转速的提高而一直提高的,尤其是对于电驱动系统的齿轮箱来说,齿轮转速越高,电驱动系统的齿轮箱的飞溅润滑效果越好,电驱动系统其转速范围很大,为保证在低转速下有足够的流量,其排量设计一般会很大,但是当电驱系统的转速提高到最高转速后,其油泵排量会增大到非常多,而实际流量需要却没有这么大的需求,造成了整个变速箱系统的功率损耗。
[0004]现有技术中传统机械泵只能实现其排量随着动力源转速的提高而等比提高,无法自动调节输入速比,多余的流量只能被浪费掉,造成功率损失。而电动控制泵虽可以实现不同的流量需求控制,但其成本高结构复杂,同时需要电控介入,因此其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械泵无法自动调节输入速比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包括:油泵主体;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包括外壳和保持架,部分的保持架设置于外壳内,且保持架相对外壳可移动地设置,保持架的第一端设置有输入轴,保持架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保持架内设置有内圈,内圈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与油泵主体的输入端连接;其中,输入轴与外部动力连接以驱动保持架相对外壳转动地设置,外壳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内圈沿输出轴的轴向移动地设置以改变油泵主体的排量。
[0007]进一步地,变速机构还包括滚动体,滚动体设置于保持架和外壳之间。
[0008]进一步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滚道,保持架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滚道,第一滚道与第二滚道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容纳滚动体。
[0009]进一步地,外壳包括第一组成段和第二组成段,第一组成段的第一端开设有供保持架通过的避让通道,第一组成段的第二端与第二组成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组成段的第二端设置有供输出轴穿过的通孔,第一组成段内腔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朝向第二组成段的一侧逐渐增加地设置,第二组成段内腔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朝向油泵主体一侧逐渐减小地设置。
[0010]进一步地,外壳内设置有第一挡边,第一挡边位于第一组成段和第二组成段的连接处。
[0011]进一步地,避让通道的孔边沿处设置有第二挡边,滚动体在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之间滚动。
[0012]进一步地,变速机构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内圈连接,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第二组成段的内腔底部连接。
[0013]进一步地,保持架包括:保持架本体,保持架本体为中空结构,保持架本体的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筋,相邻连接筋之间形成第二滚道,内圈设置于中空结构内,且与内圈连接的输出轴通过保持架本体朝向油泵主体一侧的开口延伸至中空结构外,内圈的外周面形成用于限制滚动体的限制面。
[0014]进一步地,内圈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挡边,内圈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四挡边,第三挡边、第四挡边、第二滚道和位于内圈的第三挡边、第四挡边之间的表面形成用于限制滚动体的限位空间。
[0015]进一步地,保持架本体的横截面沿朝向油泵主体一侧逐渐减小地设置。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设置了油泵主体和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包括外壳和保持架,部分的保持架设置于外壳内,且保持架相对外壳可移动地设置,保持架的第一端设置有输入轴,保持架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保持架内设置有内圈,内圈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与油泵主体的输入端连接,通过输入轴与外部动力连接以驱动保持架相对外壳转动地设置,以及外壳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内圈沿输出轴的轴向移动地设置,达到改变油泵主体的排量的技术效果,避免机械式油泵的排量与驱动源等速比绑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械泵无法自动调节输入速比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排量机械泵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排量机械泵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排量机械泵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排量机械泵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0、油泵主体;
[0025]20、变速机构;
[0026]21、外壳;211、第一滚道;212、第一组成段;213、第二组成段;214、避让通道;
[0027]22、保持架;220、保持架本体;221、输入轴;222、第二滚道;223、连接筋;
[0028]23、内圈;231、输出轴;232、第三挡边;233、第四挡边;
[0029]24、第一挡边;
[0030]25、第二挡边;
[0031]30、滚动体;
[0032]4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5]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6]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泵主体(10);变速机构(20),所述变速机构(20)包括外壳(21)和保持架(22),部分的所述保持架(22)设置于所述外壳(21)内,且所述保持架(22)相对所述外壳(21)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保持架(22)的第一端设置有输入轴(221),所述保持架(22)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所述保持架(22)内设置有内圈(23),所述内圈(23)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231),所述输出轴(231)与所述油泵主体(10)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输入轴(221)与外部动力连接以驱动所述保持架(22)相对所述外壳(21)转动地设置,所述外壳(2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所述内圈(23)沿所述输出轴(231)的轴向移动地设置以改变所述油泵主体(10)的排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20)还包括滚动体(30),所述滚动体(30)设置于所述保持架(22)和所述外壳(2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滚道(211),所述保持架(22)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滚道(222),所述第一滚道(211)与所述第二滚道(222)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容纳所述滚动体(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包括第一组成段(212)和第二组成段(213),所述第一组成段(212)的第一端开设有供所述保持架(22)通过的避让通道(214),所述第一组成段(2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组成段(2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组成段(213)的第二端设置有供所述输出轴(231)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组成段(212)内腔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朝向所述第二组成段(213)的一侧逐渐增加地设置,所述第二组成段(213)内腔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朝向所述油泵主体(10)一侧逐渐减小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轩铭杨泽宇刘佩龙高凯歌陈思雯张义刘君祺付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