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式磁阻转向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连接杆、驱动杆、定子组件,驱动杆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杆,定子组件上设置有驱动腔,驱动杆滑移连接于驱动腔中;定子组件内产生有驱动磁场,驱动杆上设置有动子组件,驱动杆沿驱动腔滑移过程中,至少部分动子组件位于驱动腔内;当定子组件与动子组件处于正对的状态时,磁极中心线重合;当动子组件移动至扭斜状态时,驱动磁场形成磁阻性质的电磁拉力,驱使动子组件从扭斜状态向磁极中心线移动,该磁阻转向装置采用无刷、无永磁体设计,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耐高温、噪声低、使用寿命长;同时采用一体式设计,能量转化率高,整体体积更小。整体体积更小。整体体积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磁阻转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体式磁阻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转向机构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驾驶时,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控制力通过转向机构使车轮偏转一定的角度,实现汽车的转向。转向机构的性能是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0003]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汽车转向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机械传动转向机构,主要是通过方向盘传到扭矩,再经过机械结构(杠杆、摆轮等)放大驱动车轮转,该方式结构比较简单性能可靠,但转向幅度小,方向盘需要转动几圈才能实现转向,另外,在大型车辆,载重情况下,方向盘转动需要提供更大的扭力,使得驾驶人员转向比较费力;第二种是电机传动转向机构,主要通过方向盘转动,输出转向信号,驱动电机,再通过电机转轴驱动转向装置上的涡轮蜗杆结构,实现转向机构转动,在电机的辅助驱动下,驾驶人员在转向过程中不再需要提供太大的扭力,方向盘转向更轻松了,但是车辆转向所需要提供的扭力并没有降低,需要电机提供更大的扭矩,使得汽车转向机构在设计过程需要单独考虑驱动电机的安装方式和安装空间,导致整体结构复杂、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式磁阻转向装置,该磁阻转向装置采用无刷、无永磁体设计,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耐高温、噪声低、使用寿命长;同时采用一体式设计,能量转化率高,整体体积更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体式磁阻转向装置,包括有连接杆、驱动杆、定子组件,所述驱动杆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定子组件上设置有驱动腔,所述驱动杆滑移连接于驱动腔中;
[0006]所述定子组件内产生有驱动磁场,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动子组件,所述驱动杆沿驱动腔滑移过程中,至少部分动子组件位于驱动腔内;
[0007]当定子组件与动子组件处于正对的状态时,磁极中心线重合;
[0008]当动子组件移动至扭斜状态时,驱动磁场形成磁阻性质的电磁拉力,驱使所述动子组件从扭斜状态向磁极中心线移动。
[000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一体式设计,能量转化率高,整体体积更小;
[0010]2、磁阻直线电机直驱、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耐高温、噪声较低、使用寿命长;
[0011]3、采用感应控制与远程控制相结合,使得转向机构更灵敏;
[0012]4、采用冗余设计,机械传动驱动车轮转向作预案。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磁阻转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驱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定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连接杆;2、驱动杆;21、动子组件;22、动子齿;23、动子轭;24、第一限位挡圈;25、第二限位挡圈;26、齿条;3、定子组件;31、驱动腔;32、定子齿;33、定子轭;4、车轮;41、万向轴;5、传动组件;51、方向盘;52、涡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8]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体式磁阻转向装置,包括有连接杆1、驱动杆2、定子组件3,驱动杆2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杆1,定子组件3上设置有驱动腔31,驱动杆2滑移连接于驱动腔31中;
[0019]定子组件3内产生有驱动磁场,驱动杆2上设置有动子组件21,驱动杆2沿驱动腔31滑移过程中,至少部分动子组件21位于驱动腔31内;
[0020]当定子组件3与动子组件21处于正对的状态时,磁极中心线重合;
[0021]当动子组件21移动至扭斜状态时,驱动磁场形成磁阻性质的电磁拉力,驱使动子组件21从扭斜状态向磁极中心线移动。
[0022]本专利技术的设计,通过连接杆1连接两端车轮4上的万向轴41,当方向盘51被转动时,通过传动组件5使得驱动杆2移动,驱动杆2在驱动腔31内进行滑移。
[0023]原本磁极中心线重合状态(动子组件21和定子组件3处于正对的状态),随着驱动杆2的移动,磁力线被扭斜,而磁力线闭合回路的磁阻应最小,所以产生一个切向的磁阻力矩,在磁阻力矩的作用下,动子组件21发生转动,力求回到上述磁极中心线重合的状态,生成同方向的驱动力,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转向更加省力。
[0024]亦或者,当定子组件3为三相或二相或单相电容分相运行时,驱动磁场发生移动,变化为移动磁场,移动磁场的位移相当于定子组件3的磁极在位移,在动子组件21不动的状态下,定子组件3的磁极和动子组件21之间必然出现上述磁力线被扭斜的状态,从而产生磁阻力矩,在磁阻力矩的作用下,驱动杆2沿移动磁场的方向位移,由此只需要通过蓝牙模块或者wifi模块,使得控制端控制定子组件3进行分相运行。从而实现在不同路段匹配不同的转向比,让驾驶人员转向省力的情况下控制更精准。
[0025]相对于现有的机械传动而言,能够在转动过程中,通过驱动杆提供驱动力,从而降低转动时的扭力,达到省力的作用。
[0026]相对于现有的电机传动而言,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能量转化率高,反应快速的优点。
[0027]由此采用直线磁阻电机驱动汽车转向机构,解决了现有汽车转向机构外驱电机辅助转向体积大、能量转化率低、反应迟缓等问题。
[0028]动子组件21包括有设置于驱动杆2上的动子齿22和动子轭23,动子齿22和动子轭23均设置有多组,并且沿着驱动杆2长度方向等距排列设置。
[0029]定子组件3由多个此状硅钢片叠加而成,定子组件3包括有定子齿32和定子轭33,定子齿32用于供绕组缠绕,当动子齿22的齿顶与定子齿32的齿顶处于正对的状态时,磁极中心线重合;
[0030]当动子组件21移动一定距离时,磁力线被扭斜产生一个切向的电磁拉力,使得动子组件21发生转动。
[0031]动子组件21的长度设计:
[0032]1、动子组件21的长度尺寸不大于驱动腔31的长度尺寸,能够保证在驱动杆2移动过程中,动子组件21始终位于驱动磁场内,动子组件21始终受到驱动磁场中磁力线的影响即可。
[0033]2、动子组件21的长度尺寸大于驱动腔31的长度尺寸。该方案作为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驱动杆2在左右方向移动中,动子组件21始终位于驱动腔31内,从而使得受力稳定。
[0034]驱动杆2上套设有第一限位挡圈24,驱动杆2上的设置有第二限位挡圈25,第一限位挡圈24设置于第二限位挡圈25和定子组件3之间。
[0035]该第一限位挡圈24和第二限位挡圈25的设计,当驱动杆2向左移动指定距离时,定子组件3与第一限位挡圈24抵接,从而限制驱动杆2的移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磁阻转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连接杆(1)、驱动杆(2)、定子组件(3),所述驱动杆(2)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杆(1),所述定子组件(3)上设置有驱动腔(31),所述驱动杆(2)滑移连接于驱动腔(31)中;所述定子组件(3)内产生有驱动磁场,所述驱动杆(2)上设置有动子组件(21),所述驱动杆(2)沿驱动腔(31)滑移过程中,至少部分动子组件(21)位于驱动腔(31)内;当定子组件(3)与动子组件(21)处于正对的状态时,磁极中心线重合;当动子组件(21)移动至扭斜状态时,驱动磁场形成磁阻性质的电磁拉力,驱使所述动子组件(21)从扭斜状态向磁极中心线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磁阻转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子组件(21)包括有设置于驱动杆(2)上的动子齿(22)和动子轭(23),所述动子齿(22)和动子轭(23)均设置有多组,并且沿着驱动杆(2)长度方向等距排列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磁阻转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子组件(21)的长度尺寸大于驱动腔(31)的长度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磁阻转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杆(2)上套设有第一限位挡圈(24),所述驱动杆(2)上的设置有第二限位挡圈(25),所述第一限位挡圈(24)设置于第二限位挡圈(25)和定子组件(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翰文,张悦,方立,李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硅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