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导管,包括管轴本体,所述微导管的管轴本体包括:内衬层;加强层,位于所述内衬层的外部,所述加强层包括线圈层和编织层,所述线圈层由第一丝材缠绕形成,所述编织层由第二丝材编织形成,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编织层的外部或所述编织层位于所述线圈层的外部;以及外护套,位于所述加强层的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导管的管轴本体具有很好的抗扭结性和柔顺性,尖端创伤性小,并且具有较小的尺寸和较高的拉伸强度。和较高的拉伸强度。和较高的拉伸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微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微导管用于在医生的操作下进入到远端血管并向病变部位提供各种治疗。微导管一般包括内衬、加强层和保护病人不受加强层损伤的外护套。加强层可以提高微导管的稳定性、抗扭结性以及柔顺性。
[0003]一般需要微导管的管轴本体具有高柔顺性、小尺寸和很好的抗扭结性,并且具有非创伤性的尖端。虽然这可以通过减少微导管中的部件厚度(例如减少内衬的厚度或减少外护套的厚度)或者仅采用一个加强层来实现,但这会影响微导管的管轴本体的抗拉强度,也无法得到具有特别柔软尖端的抗扭结器械。
[0004]为了实现微导管的小尺寸和足够的抗拉强度,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线圈作为加强层,并且采用较厚的外护套。线圈提供了足够的抗扭结能力,以确保病人的安全性。而这种微导管的柔顺性、非创伤性的尖端的形成和更高的强度仍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0005]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采用超弹性编织线来提高抗扭结性的微导管,并且编织线的厚度一般介于0.5mm和3.5mm之间,宽度介于2.5mm和12.0mm之间。因此,这项技术仅限于较大的编织线和大部分镍钛合金制成的编织线。
[0006]美国专利US10953195中提供了一种实现柔软远端尖端的方法,具体地,通过从微导管的远端延伸护套挤出段(尖端护套)来实现。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具有柔顺性和无创伤性的尖端,但是由于护套的柔软性,存在其被血管系统中某个位置夹住而断裂的风险,进而导致一部分微导管留在病人体内。此外,由于这部分是单层设计,其抵抗胀破的强度更低,这种微导管仍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兼顾微导管的小尺寸、抗扭结性和柔顺性,从而难以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顺利通过狭窄迂曲的血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导管,其管轴本体具有很好的抗扭结性和柔顺性,尖端创伤性小,并且具有较小的尺寸和较高的拉伸强度。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导管,所述微导管包括管轴本体,所述微导管的管轴本体包括:
[0009]内衬层;
[0010]加强层,位于所述内衬层的外部,所述加强层包括线圈层和编织层,所述线圈层由第一丝材缠绕形成,所述编织层由第二丝材编织形成,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编织层的外部或所述编织层位于所述线圈层的外部;
[0011]外护套,位于所述加强层的外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丝材的厚度为0.0005~0.001英寸,宽度为0.00015~0.003英寸。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编织层由8~16根第二丝材编织形成。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编织层具有118纬数每英寸(PPI)的线布置。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丝材为第一金属丝材,和/或,所述第二丝材为第二金属丝材。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丝材的材料为镍钛合金、不锈钢、铂、金、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和/或,所述第二丝材的材料为镍钛合金、不锈钢、铂、金、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层中第一丝材的间距为0.0001~0.001英寸。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丝材的丝径为0.0005~0.0015英寸。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护套的硬度小于或等于25D。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护套的厚度为0.0015~0.004英寸。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护套的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氯碳化合物、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合金共混物或嵌段聚合物。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衬的厚度为0.0005~0.0015英寸。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衬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002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微导管具有如下优点: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导管的管轴本体,其包括内衬层、线圈层、编织层和外护套,通过提供编织层提高了微导管的管轴本体的抗扭结性和拉伸强度,通过提供线圈层提高了微导管的管轴本体的抗扭结性和柔顺性,并且将编织层和线圈层组合,使得微导管的管轴本体具有很好的抗扭结性和柔顺性,尖端创伤性小,同时具有小尺寸和很好的拉伸强度。
附图说明
[002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微导管的管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微导管与现有的微导管的三点弯曲试验对比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微导管与现有的微导管的尖端屈曲力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导管,所述微导管包括管轴本体,所述微导管的管轴本体包括:内衬层;加强层,位于所述内衬层的外部,所述加强层包括线圈层和编织层,所述线圈层由第一丝材缠绕形成,所述编织层由第二丝材编织形成,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编织层的外部或所述编织层位于所述线圈层的外部;以及外护套,位于所述加强层的外部。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编织层提高了微导管的管轴本体的抗扭结性和拉伸强度,通过提供线圈层提高了微导
管的管轴本体的抗扭结性和柔顺性,并且将编织层和线圈层组合,使得微导管的管轴本体具有很好的抗扭结性、柔顺性和尖端无创伤性,同时具有小尺寸和很好的拉伸强度。
[003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微导管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具体实施例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3]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微导管包括管轴本体,所述微导管的管轴本体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衬层1、加强层和外护套4。所述加强层位于所述内衬层1和所述外护套4之间,且所述加强层包括线圈层2和编织层3,所述编织层3位于所述线圈层2的外部。具体地,所述线圈层2由第一丝材缠绕形成,所述编织层3由第二丝材编织形成。所述外护套4位于所述编织层3的外部。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微导管还可以根据需要包括与所述管轴本体配合的套管、导管座等其他部件。
[0034]通过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微导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5](1)通过编织层3和线圈层2结合使用,提高了微导管的管轴本体的抗扭结性;当微导管需要穿过弯曲的血管时,抗扭结性十分重要,此外,为了能够顺利地输送设备,也要保证微导管的内腔不会发生塌陷,避免因为内腔塌陷而增加摩擦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包括:内衬层;加强层,位于所述内衬层的外部,所述加强层包括线圈层和编织层,所述线圈层由第一丝材缠绕形成,所述编织层由第二丝材编织形成,所述线圈层位于所述编织层的外部或所述编织层位于所述线圈层的外部;外护套,位于所述加强层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所述加强层和所述外护套通过热压缩方式连接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丝材的厚度为0.0005英寸~0.001英寸,宽度为0.00015英寸~0.003英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由8~16根所述第二丝材编织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中编织节点的数量为每单位英寸100~150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中编织节点的数量为每单位英寸118个。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材的材料为镍钛合金、不锈钢、铂、金、钨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凯特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博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