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提篮式转换层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13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提篮式转换层结构体系,设置于屋盖体系上,包括锚杆、支撑杆和弧形钢檩;所述锚杆上端与弧形钢檩连接;所述屋盖体系上侧的左右两端设有屋面钢梁;所述屋面钢梁上设有拱脚连接装置;所述弧形钢檩设有两个;所述弧形钢檩和屋面钢梁通过拱脚连接装置连接;两个所述弧形钢檩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运用BIM模拟技术,优化结构节点,力求结构可靠实用,提升施工效率,可以满足屋面层大跨度、大空间的使用需求,相比于传统安装方式,用钢量小,节约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提篮式转换层结构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提篮式转换层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结构体型日趋复杂多变,转换层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应用越来越普遍。传统的承重型转换层多为以吊柱吊挂平台主梁的形式设置,此方法平台主钢梁和吊柱使用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且施工成本较高,不利于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使用本基于BIM的提篮式转换层结构体系,可以满足屋面层大跨度、大空间的使用需求,相比于传统安装方式,用钢量小,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提篮式转换层结构体系。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BIM的提篮式转换层结构体系,设置于屋盖体系上,包括锚杆、支撑杆和弧形钢檩;所述锚杆上端与弧形钢檩连接;所述屋盖体系上侧的左右两端设有屋面钢梁;所述屋面钢梁上设有拱脚连接装置;所述弧形钢檩设有两个;所述弧形钢檩和屋面钢梁通过拱脚连接装置连接;两个所述弧形钢檩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一号支撑杆和二号支撑杆,且一号支撑杆为杆状,二号支撑杆为“K”字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二号支撑杆设有两个且相互对称,所述一号支撑杆设置于两个二号支撑杆中间。
[0008]优选的,所述弧形钢檩的开口在垂直面上向下、在水平面上向外
[0009]优选的,所述锚杆设有多根,均匀排列在弧形钢檩上。
[0010]优选的,所述锚杆的下端为悬挂状态,且贯穿屋盖体系。
[0011]优选的,所述屋面钢梁设有两个,且互相平行。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提篮式转换层结构体系,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基于BIM的提篮式转换层结构体系,通过运用BIM模拟技术,优化结构节点,力求结构可靠实用,提升施工效率,可以满足屋面层大跨度、大空间的使用需求。
[0014]2、该基于BIM的提篮式转换层结构体系,相比于传统安装方式,用钢量小,节约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实用性强。
[00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锚杆、2支撑杆、3弧形钢檩、4屋面钢梁、5屋盖体系、6拱脚连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参照图1

4,一种基于BIM的提篮式转换层结构体系,设置于屋盖体系5上,包括锚杆1、支撑杆2和弧形钢檩3;所述屋盖体系5上侧的左右两端设有屋面钢梁4;所述屋面钢梁4上设有拱脚连接装置6;所述弧形钢檩3设有两个;所述弧形钢檩3和屋面钢梁4通过拱脚连接装置6连接;两个所述弧形钢檩3之间通过支撑杆2连接;所述弧形钢檩3与屋盖体系5之间通过锚杆1连接。
[0024]所述支撑杆2包括一号支撑杆和二号支撑杆,且一号支撑杆为杆状,二号支撑杆为“K”字结构。所述二号支撑杆设有两个且相互对称,所述一号支撑杆设置于两个二号支撑杆中间。所述弧形钢檩3的开口在垂直面上向下、在水平面上向外。所述锚杆1设有多根,均匀排列在弧形钢檩3上。所述锚杆1的下端为悬挂状态,且贯穿屋盖体系5。所述屋面钢梁4设有两个,且互相平行。
[0025]按照设计图纸将锚杆1、支撑杆2、弧形钢檩3在地面或工厂内组装成型,采用双机抬吊法分段模块化安装,由锚杆1、支撑杆2、弧形钢檩3组成的“提篮式”拱形结构的拱脚部位与屋面钢梁4中的拱脚连接装置6相连,使得其上部与屋盖体系5,形成稳固的基于BIM的提篮式转换层结构体系。
[0026]由锚杆1、支撑杆2、弧形钢檩3组成的“提篮式”拱形结构下部通过锚杆1下垂,与下部结构的复杂机电管线和吊顶相连,使得机电管线和吊顶悬挂于“提篮式”拱形结构下部。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提篮式转换层结构体系,设置于屋盖体系(5)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1)、支撑杆(2)和弧形钢檩(3);所述锚杆(1)上端与弧形钢檩(3)连接;所述屋盖体系(5)上侧的左右两端设有屋面钢梁(4);所述屋面钢梁(4)上设有拱脚连接装置(6);所述弧形钢檩(3)设有两个;所述弧形钢檩(3)和屋面钢梁(4)通过拱脚连接装置(6)连接;两个所述弧形钢檩(3)之间通过支撑杆(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提篮式转换层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包括一号支撑杆和二号支撑杆,且一号支撑杆为杆状,二号支撑杆为“K”字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提篮式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宁蒋福生黄波王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