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造粒设备,属于塑料造粒技术领域,包括造粒机头,该造粒机头具有内腔;模芯,该模芯配合安装在内腔中,模芯具有对待造粒的塑料进行挤压成型的模孔:清扫部,该清扫部安装于模芯上靠近内腔底部的一面;其中:模芯适于在内腔中旋转,以带动清扫部对内腔的底部进行清扫,以达到模芯与造粒机头在不分离的情况下,对内腔进行清扫。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通过在造粒机头上设置有模芯,并在模芯上设置有清扫部,该模芯适于在造粒机头的内腔追踪旋转,以带动清扫部对内腔进行清扫,达到在不分离模芯和造粒机头的情况下对内腔进行清扫的效果。腔进行清扫的效果。腔进行清扫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造粒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塑料造粒
,具体为一种造粒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塑料造粒是塑料机械加工的一种工艺,通过将废旧的塑料进行加热熔化并制成塑料颗粒,进行二次利用,成为塑料制品的原材料,通常使用塑料造粒机进行造粒作业。
[0003]塑料造粒机通常包含挤压系统、传动系统和加热冷却系统,先对废旧塑料进行加热,使其熔化,并通过传动系统将熔化的塑料传送至挤压系统中,并在挤压之前对熔化的塑料进行降温冷却,使其快速成型,通过挤压系统后,对挤出的塑料进行切割,形成可二次利用的塑料颗粒。
[0004]目前的造粒机在反复工作后,挤压系统的内部会产生塑料结垢,长时间堆积会影响后续的造粒作业,因此需要对挤压系统进行清扫,而由于结垢位置往往是在内部,因此需要对挤压系统进行拆卸,将模芯与造粒机头分离后才可以对其内部进行清扫,使用起来效率较低。
[0005]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免拆卸即可清扫的造粒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6]需要说明的是,本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构思的
技术介绍
,并且因此,它可以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造粒设备,达到不用拆卸模芯即可对内腔进行清扫的效果。
[0008]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造粒设备,该造粒设备应用于塑料造粒,所述造粒设备包括:
[0009]造粒机头,该造粒机头具有内腔;
[0010]模芯,该模芯配合安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模芯具有对待造粒的塑料进行挤压成型的模孔:
[0011]清扫部,该清扫部安装于模芯上靠近内腔底部的一面;
[0012]其中:所述模芯适于在所述内腔中旋转,以带动所述清扫部对所述内腔的底部进行清扫,进而达到所述模芯与所述造粒机头在不分离的情况下,对所述内腔进行清扫。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通过在造粒机头上设置有模芯,并在模芯上设置有清扫部,该模芯适于在造粒机头的内腔追踪旋转,以带动清扫部对内腔进行清扫,达到在不分离模芯和造粒机头的情况下对内腔进行清扫的效果。
[0014]进一步的,所述造粒机头包括:
[0015]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内腔连接,所述进气口连接有气源,所述气源用于通过所述进气口向内腔中充气;
[0016]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内腔连接,所述出气口用于将内腔中清扫下来的杂质
排出。
[0017]进一步的,所述造粒机头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凹槽,两组所述第一凹槽均匀分布于所述造粒机头上,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限位块具有限位端,所述模芯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端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与所述限位端配合,对所述模芯进行限位。
[0018]进一步的,所述模芯的侧面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开设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下方,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限位块相匹配,使所述第三凹槽适于容纳所述限位块。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滑槽,所述限位块的侧面具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滑槽相匹配,使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凹槽滑动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内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的底部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弹簧用于为所述限位块提供弹力。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设置在靠近所述限位块的位置,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拉杆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与所述拉杆配合,对所述限位块进行固定。
[002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具有第一驻点,所述第一驻点设置于限位块的底部位置;
[0023]所述第一驻点连接有第一斜槽,所述第一斜槽远离第一驻点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驻点,所述第一斜槽低于所述第二驻点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驻点;
[0024]所述第三驻点连接有第二斜槽,所述第二斜槽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驻点和第五驻点,并且所述第四驻点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五驻点;
[0025]所述第五驻点连接有第三斜槽,所述第三斜槽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驻点,所述第三斜槽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第五驻点。
[0026]进一步的,所述模芯靠近所述造粒机头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造粒机头上对应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凸块相适配。
[0027]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造粒设备,通过在造粒机头上设置有模芯,并在模芯上设置有清扫部,该模芯适于在造粒机头的内腔追踪旋转,以带动清扫部对内腔进行清扫,达到在不分离模芯和造粒机头的情况下对内腔进行清扫的效果;同时在造粒机头上设置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块,模芯侧面与该限位块对应设置有第二凹槽,通过限位块与第二凹槽的配合对模芯进行固定,并且在限位块的背面设置有多个驻点及斜槽,在造粒机头中设置有拉杆,通过拉杆与不同的驻点结合,实现对限位块的调节。
[002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9]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0]图1为本申请中一种造粒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中造粒设备的内部示意图;
[0032]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33]图4为图2中造粒机头和模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4]图5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35]图6为图2中造粒机头与模芯的分离视角示意图;
[0036]图7为图6中限位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7]图8为图6中限位块的背面放大示意图;
[0038]图9为图2中造粒机头和模芯的剖面示意图;
[0039]图10为图9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41]1、底座;11、输料机构;12、导轨;13、滑座;14、切削组件;141、第二电机;111、入料斗;112、输送管;113、料仓;114、鼓风机;
[0042]2、传动机构;21、第一电机;22、输料筒;24、加热组件;
[0043]3、挤压机构;31、造粒机头;311、第一凹槽;312、限位块;313、限位端;314、弹簧;315、滑槽;316、拉杆;317、进气口;318、出气口;319、第一驻点;320、第一斜槽;321、第二驻点;322、第三驻点;323、第二斜槽;324、第四驻点;325、第五驻点;326、第三斜槽;327、第四凹槽;328、凸块;33、模芯;331、模孔;332、第二凹槽;333、第三凹槽;334、毛刷;335、握持部;34、固定头;35、切刀;36、转轴;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粒设备,该造粒设备应用于塑料造粒,所述造粒设备包括:造粒机头(31),该造粒机头(31)具有内腔(37);模芯(33),该模芯(33)配合安装在所述内腔(37)中,所述模芯(33)具有对待造粒的塑料在挤压状态下进行成型的模孔(331):清扫部,该清扫部安装于模芯(33)上靠近内腔(37)底部的一面;其中:所述模芯(33)在不造粒时适于在所述内腔(37)中旋转,以带动所述清扫部对所述内腔(37)的底部进行清扫,进而达到所述模芯(33)与所述造粒机头(31)在不分离的情况下,对所述内腔(37)进行清扫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机头(31)包括:进气口(317),所述进气口(317)与所述内腔(37)连接,所述进气口(317)连接有气源,所述气源适于通过所述进气口(317)向内腔(37)中充气;出气口(318),所述出气口(318)与所述内腔(37)连接,所述出气口(318)用于将内腔(37)中清扫下来的杂质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机头(31)上沿其周向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凹槽(311)内设置有限位块(312),所述限位块(312)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311)中,所述限位块(312)具有限位端(313),所述模芯(33)沿其周向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端(313)对应的第二凹槽(332),所述第二凹槽(332)用于与所述限位端(313)配合,对所述模芯(33)进行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造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33)的侧面开设有第三凹槽(333),所述第三凹槽(333)的开设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凹槽(332)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凹槽(332)连通,所述第三凹槽(333)与所述限位块(312)相匹配,使所述第三凹槽(333)适于容纳所述限位块(31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造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琪,陈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理范群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