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7489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5
本申请涉及合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在Cu中掺杂多种改性元素,每种改性元素的熔点低于Cu的熔点,每种改性元素的沸点高于Cu的熔点。按照配比Cu:100wt%、Te:0.25~0.45wt%、Ge:0.1~0.3wt%、Sb:0.002~0.008wt%和Bi:0.0001~0.002wt%进行混合、熔化、混匀和预晶化。熔化包括在1083~1300℃初始温度中,将Cu、Te、Ge、Sb和Bi加热熔融,再搅拌混匀,得到混匀液。预晶化包括将混匀液降温至907~938℃保持2~3h。Te、Ge、Sb、Bi和Cu在1083~1300℃温度中全部熔化,又经搅拌,得到的混匀液的凝固点下降至907~938℃,将预晶化温度降低至混匀液的凝固点附近,各分子之间逐渐缔合,从而能在后续的冷却中形成准晶态结构,得到的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合金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等领域的产业对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强耐腐蚀性材料的需求越来越旺。铜是在自然界资源丰富且具有较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等性质,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电子、能源及石化、机械及冶金、交通、轻工等领域,但纯铜还不能满足一些领域的使用需求。为此,社会对铜合金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0003]铜合金是指铜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目前,相关的一些铜合金在兼具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强耐腐蚀性的性质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产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进一步提升铜合金的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满足一些领域的使用需求。为此,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并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铜合金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Cu中掺杂多种改性元素,每种所述改性元素的熔点低于Cu的熔点,每种所述改性元素的沸点高于Cu的熔点;以Cu为基准物,所述改性元素按照Cu的百分比添加,按照配比Cu:100wt%、Te:0.25~0.45wt%、Ge:0.1~0.3wt%、Sb:0.002~0.008wt%和Bi:0.0001~0.002wt%,将Cu、Te、Ge、Sb和Bi混合,再熔炼,得到所述铜合金;所述熔炼包括熔化、混匀和预晶化;所述熔化包括在1083~1300℃初始温度中,将混合的Cu、Te、Ge、Sb和Bi加热熔融,得到熔融液;所述混匀包括将所述熔融液在1083~1300℃温度中搅拌混匀,得到混匀液;所述预晶化包括将所述混匀液降温至907~938℃的预晶化温度,并保持2~3h,得到匀质液,所述匀质液为液态的所述铜合金。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Cu的熔点为1083℃、沸点为2562℃,Te的熔点为452℃、沸点为1390℃,Ge的熔点为937℃、沸点为2830℃,Sb的熔点为630℃、沸点为1635℃,Bi的熔点为271℃、沸点为1564℃,每种所述改性元素的熔点低于Cu的熔点,每种所述改性元素的沸点高于Cu的熔点,Cu的熔点为1083℃,每种改性元素的沸点均高于1300℃,因而在1083~1300℃初始温度中,Te、Ge、Sb、Bi和Cu全部熔化且不沸腾,在1083~1300℃温度中搅拌混匀,液态的Te、Ge、Sb、Bi和Cu混合均匀。选用熔点低于Cu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作为掺杂剂,相比于熔点高于Cu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作为掺杂剂,更容易掺杂进入后续冷却成型的Cu晶格中,获得更高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铜合金。在上述配比中,Cu作为主剂,
Cu以100%的质量计算,其他成分作为掺杂剂,以上配方表示各掺杂成分分别占Cu的质量百分比,Cu和掺杂剂融合后,混匀液的凝固点下降至907~938℃,因而混匀液在907~938℃时为近液态,在907~938℃的预晶化温度中保持2~3h,得到匀质液,一方面将能耗降至较低,另一方面将预晶化温度降低至混匀液的凝固点附近,各原料分子之间逐渐缔合,从而能在后续的冷却中形成准晶态结构,得到的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该铜合金可以含有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8]作为该铜合金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制备所述铜合金的原料配比为Cu:100wt%、Te:0.3~0.4wt%、Ge:0.15~0.25wt%、Sb:0.004~0.006wt%和Bi:0.0005~0.0015wt%。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分分子缔合形态均一,后续冷却得到的铜合金具有综合较强的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0010]作为该铜合金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制备所述铜合金的原料配比为Cu:100wt%、Te:0.35wt%、Ge:0.2wt%、Sb:0.005wt%和Bi:0.001wt%。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定配比范围内,冷却得到的铜合金的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综合性能最优。
[0012]作为该铜合金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初始温度为1083~1090℃。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该初始温度下,Te、Ge、Sb、Bi和Cu全部熔化,并且该初始温度为Te、Ge、Sb、Bi和Cu全部熔化可采用的较低温度,在保证各组分全部溶解的前提下将能耗降至最低。
[0014]作为该铜合金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搅拌为机械搅拌,所述搅拌的速度为60~120r/min,所述搅拌进行的时间为10~30min。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全部溶解成液态的Te、Ge、Sb、Bi和Cu充分混合,最终混合均匀。若搅拌速度过慢或搅拌时间过短则各组分容易混合不均,若搅拌速度过快或搅拌时间过长,则容易影响准晶态结构的形成,最终降低铜合金的强度、韧性、耐磨性和/或耐腐蚀性。
[0016]作为该铜合金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浇铸:将所述匀质液浇铸入模具中,进行第一阶段冷却至566~593℃,所述第一阶段冷却的速率为3~4℃/min,再进行第二阶段冷却至260~280℃,所述第二阶段冷却的速率为10~15℃/min,得到成型的所述铜合金。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阶段冷却至566~593℃,冷却速率为3~4℃/min,566~593℃为该铜合金的软化点,经过第一阶段冷却后形成准晶态结构,各掺杂原子限制在逐步成型的铜晶格中,再进行第二阶段冷却至260~280℃,冷却速率为10~15℃/min,260~280℃为合金成型的温度,通过第二阶段冷却后合金成型。
[0018]作为该铜合金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在将所述匀质液浇铸入模具之前,所述匀质液温度为T,先将模具加热至T
±
10℃,再将所述匀质液浇铸入模具中。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模具加热至和所述匀质液相近的温度T
±
10℃,能保持匀质液的稳定,从而能在后续的冷却中形成准晶态结构,得到的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0020]作为该铜合金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浇铸的过程在氮气环境中进行。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氮气隔绝氧气,防止在第一阶段冷却和第二阶段冷却过程,Te、Ge、Sb、Bi、Cu和氧气反应生成的表面黑皮,提升铜合金品质。
[0022]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铜合金,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23]一种铜合金,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得到。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铜合金中,Te、Ge、Sb、Bi和Cu之间能较好的缔合,使得成型的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Cu中掺杂多种改性元素,每种所述改性元素的熔点低于Cu的熔点,每种所述改性元素的沸点高于Cu的熔点;以Cu为基准物,所述改性元素按照Cu的百分比添加,按照配比Cu:100wt%、Te:0.25~0.45wt%、Ge:0.1~0.3wt%、Sb:0.002~0.008wt%和Bi:0.0001~0.002wt%,将Cu、Te、Ge、Sb和Bi混合,再熔炼,得到所述铜合金;所述熔炼包括熔化、混匀和预晶化;所述熔化包括在1083~1300℃初始温度中,将混合的Cu、Te、Ge、Sb和Bi加热熔融,得到熔融液;所述混匀包括将所述熔融液在1083~1300℃温度中搅拌混匀,得到混匀液;所述预晶化包括将所述混匀液降温至907~938℃的预晶化温度,并保持2~3h,得到匀质液,所述匀质液为液态的所述铜合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铜合金的原料配比为Cu:100wt%、Te:0.3~0.4wt%、Ge:0.15~0.25wt%、Sb:0.004~0.006wt%和Bi:0.0005~0.0015wt%。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铜合金的原料配比为Cu:100wt%、Te:0.35wt%、Ge:0.2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昊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