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4730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包括吊具、拉索、横龙骨和吊顶板,吊具固定连接上楼板,多个横龙骨并排设置在上楼板的下方,吊顶板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横龙骨之间,并且吊顶板铺满相邻的横龙骨之间的间隙;其中位于上楼板的两侧的两个横龙骨连接临近的墙壁,其他横龙骨最少只需要四个拉索即可稳定地悬吊在上楼板的下方;吊顶结构还可以包括纵龙骨,多个纵龙骨并排设置并且垂直连接每个横龙骨,横龙骨无需连接墙壁,横龙骨和纵龙骨的组合最少只需要四个拉索即可稳定地悬吊在上楼板的下方。通过横龙骨连接拉索和吊顶板可以显著地减少拉索的数量,提高安装效率,并且吊顶板之间的距离受到横龙骨的限制,从而提高吊顶板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吊顶板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吊顶板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吊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主题涉及到的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的相关技术公开于:
[0003]CN206174243U一种钢结构楼体及其吊顶结构;
[0004]EP2884019B1 Suspended ceiling system and method。
[0005]为了提高吊顶结构的抗震性能,吊顶板通常采用弹性减震构件或者绳状悬挂构件安装在楼板的下方,在地震发生时,吊顶板通过弹性减震构件的弹性和绳状悬挂构件的柔性对抗建筑物的震动。
[0006]现有技术中,每个吊顶板均通过多个绳状悬挂构件独立地安装在楼板的下方,其优点在于每个吊顶板都可以独立地调节高度和水平度,其缺点在于发生地震时每个吊顶板会独立晃动,彼此之间会相互碰撞,引发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以解决如何使用绳状悬挂构件将吊顶板稳定地悬挂在楼板下方的技术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9]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包括:吊具、拉索、横龙骨和吊顶板;所述吊具固定连接上楼板,所述吊具呈矩形阵列分布于上楼板的下方;多个所述横龙骨并排设置在上楼板的下方,其中:位于上楼板的两侧的两个所述横龙骨连接临近的墙壁,其余的所述横龙骨在自身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通过两个所述拉索连接临近的两个所述吊具;所述吊顶板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横龙骨之间,并且所述吊顶板铺满相邻的所述横龙骨之间的间隙。
[0010]进一步地,所述横龙骨靠近墙壁的部位通过消能减震器连接临近的墙壁或者楼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横龙骨包括:第一竖板、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所述第一竖板竖直设置并且连接所述拉索,所述第一承托板和所述第二承托板水平设置并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板的两侧,所述吊顶板的两侧分别搭接一个所述横龙骨的所述第一承托板和另一个所述横龙骨的所述第二承托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板、所述第一承托板和所述第二承托板是一体件或者彼此之间可拆装地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横龙骨还包括:第二竖板和插接板;所述第二竖板垂直于所述第二承托板并且沿着所述第二承托板的边缘竖直向上延伸,所述插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二竖板并且沿着所述第二竖板的顶边水平朝向所述第一竖板延伸,所述第一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板配合的插接孔;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一承托板是一体件,所述第二承托板、所述第二竖板和所述插接板是一体件。
[0014]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板包括板部和齿部,所述板部是矩形平板形状,所述板部连接所述第二竖板,所述齿部形成于所述板部远离所述第二竖板的一边,所述齿部沿着所述板部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插接板和所述插接孔连接时,所述板部抵接在所述第一竖板的侧壁,所述齿部穿过所述插接孔延伸至所述第一竖板的另一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孔的顶边与自身的底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插接板的厚度;所述插接孔的底边与所述第一承托板的顶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吊顶板的厚度,所述插接板的底壁和所述第二承托板的顶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吊顶板的厚度,所述插接板插入到所述插接孔中时,所述插接板的底壁抵接在临近的所述吊顶板的顶壁。
[0016]进一步地,所述吊具包括:吊杆、螺母、活动件和挂钩;所述吊杆固定连接上楼板,所述螺母与所述吊杆螺纹连接,所述活动件套装在所述吊杆上并且可以沿着所述吊杆的轴线移动,所述螺母用于限制所述活动件的位置,所述挂钩与所述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挂钩用于连接所述拉索。
[0017]进一步地,所述拉索的两端连接有套环,所述拉索通过所述套环挂接所述挂钩和所述横龙骨;所述横龙骨通过吊装孔预安装有吊装环,所述吊装环是长圆形状,所述吊装环的一条长边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横龙骨的厚度和所述套环的直径。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纵龙骨,多个所述纵龙骨并排设置并且垂直连接每个所述横龙骨。
[0019]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包括:吊具、拉索、横龙骨、纵龙骨和吊顶板;所述吊具固定连接上楼板,所述吊具呈矩形阵列分布于上楼板的下方;多个所述横龙骨并排设置在上楼板的下方,多个所述纵龙骨并排设置并且垂直连接每个所述横龙骨,所述横龙骨在自身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通过两个所述拉索连接临近的两个所述吊具;所述吊顶板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横龙骨之间,并且所述吊顶板铺满相邻的所述横龙骨之间的间隙。
[0020]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提供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其使用吊具、拉索和横龙骨悬挂吊顶板,靠近墙壁的两个横龙骨连接临近的墙壁时,其他横龙骨最少只需要四个拉索即可稳定地悬吊在上楼板的下方,而每个横龙骨通过纵龙骨连接时,横龙骨和纵龙骨的组合最少只需要四个拉索即可稳定地悬吊在上楼板的下方,通过横龙骨连接拉索和吊顶板可以显著地减少拉索的数量,提高安装效率,并且吊顶板之间的距离受到横龙骨的限制,从而提高吊顶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图,及其局部结构的放大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装配图,及其局部结构的放大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俯视图;
[0026]图4为图3的A

A方向的剖视图,及其局部结构的放大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或2的仰视视角的立体图,及其局部结构的放大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或2的俯视视角的立体图,及其局部结构的放大图;
[0029]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30]1‑
吊具;11

吊杆;12

螺母;13

活动件;14

挂钩;2

拉索;21

套环;3

横龙骨;31

第一竖板;311

插接孔;312

吊装孔;32

第一承托板;33

第二承托板;34

第二竖板;35

插接板;351

板部;352

齿部;36

凹槽;37

吊装环;371

开口;4

纵龙骨;5

吊顶板;6

消能减震器;7

角码。
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吊具(1)、拉索(2)、横龙骨(3)和吊顶板(5);所述吊具(1)固定连接上楼板,所述吊具(1)呈矩形阵列分布于上楼板的下方;多个所述横龙骨(3)并排设置在上楼板的下方,其中:位于上楼板的两侧的两个所述横龙骨(3)连接临近的墙壁,其余的所述横龙骨(3)在自身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通过两个所述拉索(2)连接临近的两个所述吊具(1);所述吊顶板(5)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横龙骨(3)之间,并且所述吊顶板(5)铺满相邻的所述横龙骨(3)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龙骨(3)靠近墙壁的部位通过消能减震器(6)连接临近的墙壁或者楼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龙骨(3)包括:第一竖板(31)、第一承托板(32)和第二承托板(33);所述第一竖板(31)竖直设置并且连接所述拉索(2),所述第一承托板(32)和所述第二承托板(33)水平设置并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板(31)的两侧,所述吊顶板(5)的两侧分别搭接一个所述横龙骨(3)的所述第一承托板(32)和另一个所述横龙骨(3)的所述第二承托板(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31)、所述第一承托板(32)和所述第二承托板(33)是一体件或者彼此之间可拆装地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龙骨(3)还包括:第二竖板(34)和插接板(35);所述第二竖板(34)垂直于所述第二承托板(33)并且沿着所述第二承托板(33)的边缘竖直向上延伸,所述插接板(35)垂直于所述第二竖板(34)并且沿着所述第二竖板(34)的顶边水平朝向所述第一竖板(31)延伸,所述第一竖板(31)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板(35)配合的插接孔(311);所述第一竖板(31)和所述第一承托板(32)是一体件,所述第二承托板(33)、所述第二竖板(34)和所述插接板(35)是一体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的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板(35)包括板部(351)和齿部(352),所述板部(351)是矩形平板形状,所述板部(351)连接所述第二竖板(34),所述齿部(352)形成于所述板部(351)远离所述第二竖板(34)的一边,所述齿部(352)沿着所述板部(35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插接板(35)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宝赵红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