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458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涉及换热器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换热器壳体、管板、管束和折流挡板,换热器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外部安装有第一离心扇叶,第一转动杆远离换热器壳体内壁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与折流挡板之间转动连接,折流挡板远离折流挡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离心扇叶,管板的外部设置有阻流组件,阻流组件包括管板靠近管束的一侧安装的调节箱,调节箱的外部开设有方形槽,方形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本实用中通过设置阻流组件,降低壳程液体对管束的冲压,避免壳程液体长时间对管束的冲压,对管束造成一定的损伤,减少管束的使用寿命。减少管束的使用寿命。减少管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地源热泵换热器是化工、冶金、医药、电力、热能等涉及两种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各个行业中十分常用的工业生产设备,一般是冷热流体的流动进行热量交换,应用较为广泛。
[0003]现有的地源热泵换热器中的壳程液体通过入料口直接进入壳体内部时,巨大的水压对管束造成冲击,长时间冲击以后,会对管束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管束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壳程流体的水压对管束冲击容易使管束造成损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管板、管束和折流挡板,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部安装有第一离心扇叶,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所述换热器壳体内壁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与所述折流挡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折流挡板远离所述折流挡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离心扇叶,所述管板的外部设置有阻流组件,通过设置阻流组件,降低壳程液体对管束的冲压,避免壳程液体长时间对管束的冲压,对管束造成一定的损伤,减少管束的使用寿命。
[0007]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0008]所述阻流组件包括所述管板靠近所述管束的一侧安装的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外部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的外部安装有第一阻流板,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的外部安装有第二阻流板。
[0009]所述方形槽开口的大小与所述第一活动块和所述第二活动块的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一活动块和所述第二活动块与所述方形槽之间滑动连接。
[0010]所述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和所述方形槽的截面均为凸状。
[0011]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所述换热器壳体内壁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部安装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外部共同活动连接有传送链。
[0012]所述第一阻流板与所述第二阻流板均为三角形,便于通过三角形的斜面卸掉冲压的作用力。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阻流组件,降低壳程液体对管束的冲压,避免壳程液体
长时间对管束的冲压,对管束造成一定的损伤,减少管束的使用寿命。
[0015]2、本技术中,同时通过设置第一离心扇叶和第二离心扇叶,通过壳程液体流动的作用力带动第一离心扇叶进行转动,第一离心扇叶进行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离心扇叶进行转动,通过第二离心扇叶的转动减缓壳程液体在换热器壳体内的流动速度,增加壳程液体与管束的接触时间,增加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换热器壳体;2、管板;3、管束;4、折流挡板;5、第一阻流板;6、第二阻流板;7、第一活动块;8、第二活动块;9、调节箱;10、方形槽;11、双向螺纹杆;12、第一转动杆;13、第一离心扇叶;14、第一传动轮;15、传送链;16、第二转动杆;17、第二传动轮;18、第二离心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管板2、管束3和折流挡板4,管板2的外部设置有阻流组件,阻流组件包括管板2靠近管束3的一侧安装的调节箱9,调节箱9的外部开设有方形槽10,方形槽10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1,双向螺纹杆11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一活动块7,第一活动块7的外部安装有第一阻流板5,双向螺纹杆11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二活动块8,第二活动块8的外部安装有第二阻流板6,方形槽10开口的大小与第一活动块7和第二活动块8的大小相适配,第一活动块7和第二活动块8与方形槽10之间滑动连接,第一活动块7、第二活动块8和方形槽10的截面均为凸状,第一阻流板5与第二阻流板6均为三角形。
[0025]基于实施例一的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工作原理是,当需要通过入料口排入壳程流体至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进行换热工作时,壳程流体在进入入料口时通过第一阻流板5和第二阻流板6的斜面进行卸掉冲压的力,同时通过第一阻流板5和第二阻流板6的斜面使壳程液体向四周喷洒,减少壳程液体直接性的冲击管束3,避免壳程液体长时间对管束3的冲压,对管束3造成一定的损伤,减少管束3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第一活动块7与双向螺纹杆11之间螺纹连接,同时第二活动块8与双向螺纹杆11之间螺纹连接,可通过打开换热器壳体1,然后转动双向螺纹杆11,通过转动双向螺纹杆11的同时产生的螺纹连接的作用力带动第一活动块7和第二活动块8沿着方形槽10向靠近或者远离对方的方向进行移动,同时带动第一阻流板5和第二阻流板6向靠近对方或者远离对方的方向进行移动,以此便于根据壳程液体的流量对第一阻流板5与第二阻流板6之间的开口进行调节使用,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图2

5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2,第一转动杆12的外部安装有第一离心扇叶13,第一转动杆12远离换热器壳体1内壁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6,第二转动杆16与折流挡板4之间转动连接,折流挡板4远离折流挡板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离心扇叶18,第一转动杆12远离换热器壳体1内壁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传动轮14,第二转动杆16的外部安装有第二传动轮17,第二传动轮17与第一传动轮14的外部共同活动连接有传送链15。
[0028]本实施例中这样设计对于,当壳程液体通过入料口进入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时,通过壳程液体的流动的作用力带动第一离心扇叶13进行转动,第一离心扇叶13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转动杆12进行转动,同时可通过第一转动杆12的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轮14进行转动,第一传动轮14转动的同时便可通过传送链15带动第二传动轮17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轮17进行转动的同时便可带动第二转动杆16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二离心扇叶18进行转动,通过第二离心扇叶18转动时产生的作用力减缓壳程流体在换热器壳体1内的流速速度,以此便可增加壳程液体与管束3的接触时间,增加换热效率。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管板(2)、管束(3)和折流挡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2),所述第一转动杆(12)的外部安装有第一离心扇叶(13),所述第一转动杆(12)远离所述换热器壳体(1)内壁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6),所述第二转动杆(16)与所述折流挡板(4)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折流挡板(4)远离所述折流挡板(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离心扇叶(18),所述管板(2)的外部设置有阻流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组件包括所述管板(2)靠近所述管束(3)的一侧安装的调节箱(9),所述调节箱(9)的外部开设有方形槽(10),所述方形槽(10)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1),所述双向螺纹杆(11)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一活动块(7),所述第一活动块(7)的外部安装有第一阻流板(5),所述双向螺纹杆(11)的外部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毛添敏苏剑
申请(专利权)人:迪莫环境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