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4565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包括:电池基体、正极栅线、多个正极绝缘层、多个正极绝缘层、负极栅线、多个负极绝缘层以及两条焊带。正极栅线包括正极主栅及多个正极细栅。正极绝缘层覆盖在正极细栅的一端。负极栅线包括负极主栅及多个负极细栅。负极绝缘层覆盖在负极细栅的一端。正极绝缘层的长度和负极绝缘层的长度满足如下公式:y1=y2≥x+b,y1=y2≤6x。在保证正极栅线与负极栅线之间绝缘性的情况下,对正极绝缘层及负极绝缘层的参数限定,以使正极绝缘层及负极绝缘层的覆盖细栅线的面积较小,即减少了制成正极绝缘层及负极绝缘层材料的使用,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由于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优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机遇,而提升新能源的转换效率成为行业追求的目标;目前的背接触电池将正负极集成在电池的背面,电池的正面无任何遮挡,可大幅度地提高电池的效率;然而,背接触电池由于正负极均在背面,且正负极之间间隔极近,在正负电极之间需印刷绝缘胶以防止焊接后焊带同时接触正负极,导致短路漏电;然而由于在组件焊接过程中,存在焊锡掉落的可能,如果焊锡掉落在无绝缘胶覆盖的区域,则可能导致正负极导通导致短路漏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性高、成本较低的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其包括:电池基体,所述电池基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受光面及背光面;正极栅线,所述正极栅线设置在所述背光面,所述正极栅线包括正极主栅及多个正极细栅,多个所述正极细栅分别与所述正极主栅连接;多个正极绝缘层,每一所述正极绝缘层均覆盖在一所述正极细栅远离所述正极主栅的一端;负极栅线,所述负极栅线设置在所述背光面,所述负极栅线包括负极主栅及多个负极细栅,多个所述负极细栅分别与所述负极主栅连接,多个所述负极细栅均向靠近所述正极主栅的方向延伸,并与多个所述正极细栅相互平行且交替设置;多个负极绝缘层,每一所述负极绝缘层均覆盖在一所述负极细栅远离所述负极主栅的一端;以及两条焊带,两个所述焊带分别与所述正极主栅及所述负极主栅连接;其中,在沿所述正极细栅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正极绝缘层的长度和所述负极绝缘层的长度满足如下公式:y1=y2≥x+b,y1=y2≤6x,y1为正极绝缘层的长度,y2为负极绝缘层的长度,x为焊带直径的一半,b为焊带的焊接影响区的宽度。
[0005]如上所述的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其中,在垂直于所述背光面的方向上,所述正极绝缘层的厚度和所述负极绝缘层的厚度满足如下公式:h1=d1+a,h2=d2+a,h1为正极绝缘层的厚度,h2为负极绝缘层的厚度,d1为正极细栅的厚度,d2为负极细栅的厚度,a为常数,取值范围为10μm~50μm。
[0006]如上所述的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其中,在垂直于所述背光面的方向上,所述正极细栅的厚度为5μm

15μm;在垂直于所述背光面的方向上,所述负极细栅的厚度为5μm

15μm。
[0007]如上所述的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细栅的厚度及所述负极细栅的厚度为10μm;所述正极绝缘层的厚度及所述负极绝缘层的厚度为40μm。
[0008]如上所述的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焊带的焊接影响区的宽度不小于100μm。
[0009]如上所述的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栅线及所述负极栅线均为印刷
栅线;所述正极绝缘层及所述负极绝缘层均为印刷层。
[0010]如上所述的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绝缘层与所述负极主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负极绝缘层与所述正极主栅之间具有间隙。
[0011]如上所述的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绝缘层的形状为圆形;所述负极绝缘层的形状为圆形。
[0012]如上所述的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绝缘层为光固化胶层或紫外线固化胶层;所述负极绝缘层为光固化胶层或紫外线固化胶层。
[0013]如上所述的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焊带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或矩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优点:
[0015]在保证正极栅线与负极栅线之间绝缘性的情况下,对正极绝缘层及负极绝缘层的参数限定,使正极绝缘层及负极绝缘层覆盖细栅线的面积较小,即减少了制成正极绝缘层及负极绝缘层材料的使用,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6]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申请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其中:
[0017]图1是本申请所述的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号说明:
[0020]10、电池基体;11、受光面;12、背光面;
[0021]20、正极栅线;21、正极主栅;22、正极细栅;
[0022]30、正极绝缘层;
[0023]40、负极栅线;41、负极主栅;42、负极细栅;
[0024]50、负极绝缘层;
[0025]60、焊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申请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0027]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0028]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下述讨论提供了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虽然每个实施例代表了申请的单一组合,但是本申请不同实施例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申请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B和D的组合,那么本申请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此外,下面所描
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包括:电池基体10、正极栅线20、多个正极绝缘层30、多个正极绝缘层30、负极栅线40、多个负极绝缘层50以及两条焊带60。
[0030]电池基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受光面11及背光面12。
[0031]正极栅线20设置在背光面12,正极栅线20包括正极主栅21及多个正极细栅22,多个正极细栅22分别与正极主栅21连接。
[0032]每一正极绝缘层30均覆盖在一正极细栅22远离正极主栅21的一端。且正极绝缘层30与负极主栅41之间具有间隙。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正极绝缘层30的形状为圆形。
[0033]负极栅线40设置在背光面12,负极栅线40包括负极主栅41及多个负极细栅42,多个负极细栅42分别与负极主栅41连接,多个负极细栅42均向靠近正极主栅21的方向延伸,并与多个正极细栅22相互平行且交替设置。
[0034]每一负极绝缘层50均覆盖在一负极细栅42远离负极主栅41的一端。且负极绝缘层50与正极主栅21之间具有间隙。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负极绝缘层50的形状为圆形。
[0035]两个焊带60分别与正极主栅21及负极主栅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包括:电池基体,所述电池基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受光面及背光面;正极栅线,所述正极栅线设置在所述背光面,所述正极栅线包括正极主栅及多个正极细栅,多个所述正极细栅分别与所述正极主栅连接;多个正极绝缘层,每一所述正极绝缘层均覆盖在一所述正极细栅远离所述正极主栅的一端;负极栅线,所述负极栅线设置在所述背光面,所述负极栅线包括负极主栅及多个负极细栅,多个所述负极细栅分别与所述负极主栅连接,多个所述负极细栅均向靠近所述正极主栅的方向延伸,并与多个所述正极细栅相互平行且交替设置;多个负极绝缘层,每一所述负极绝缘层均覆盖在一所述负极细栅远离所述负极主栅的一端;以及两条焊带,两个所述焊带分别与所述正极主栅及所述负极主栅连接;其中,在沿所述正极细栅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正极绝缘层的长度和所述负极绝缘层的长度满足如下公式:y1=y2≥x+b,y1=y2≤6x,y1为正极绝缘层的长度,y2为负极绝缘层的长度,x为焊带直径的一半,b为焊带的焊接影响区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背光面的方向上,所述正极绝缘层的厚度和所述负极绝缘层的厚度满足如下公式:h1=d1+a,h2=d2+a,h1为正极绝缘层的厚度,h2为负极绝缘层的厚度,d1为正极细栅的厚度,d2为负极细栅的厚度,a为常数,取值范围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尧柳伟黄宏伟项建军陈达明张学玲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