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箱外壳,其前端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所述给药箱外壳前端设置有长条形玻璃材质的刻度条;还包括;连接导线,贯穿于所述给药箱外壳的左侧;排液管,贯穿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端,且所述排液管贯穿与所述给药箱外壳的右下端。该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通过搅拌轴和搅拌杆对药液搅拌,加快药粉的溶化速度,且在过滤外壳的作用下避免成坨的药粉将管道堵塞;通过过滤纸可对加入给药箱外壳内的药液过滤,通过加药管可实现对药粉加入,便于后续将药粉加入至存料板内;通过主动锥齿轮带动转动螺杆转动,可带动移动板和下料板移动,可实现对药粉下料,避免一次性将药粉加入造成较多药液浪费。多药液浪费。多药液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入给药装置
,具体为一种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危重症医学科为一种专门对重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科室,从而便于对患者进行更加无菌且专业的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而危重症医学科通常收治的是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患者、复杂大手术后的患者和需要持续使用呼吸机或CRRT治疗的患者等,因此,较为危重的患者无法自主服药,因此,需要使用吸入给药装置进行服药。
[0003]公开号为:CN215915722U的一种重症病患者护理用的给药装置,包括药壳体,所述药壳体的一侧壁连接有把手,所述药壳体顶部的一侧设置有研磨罐,所述研磨罐的顶部设置有研磨块,所述药壳体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顶部设置有手柄;所述药壳体靠近把手的一侧壁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远离药壳体的一端连接有防护罩。所述研磨罐的顶部设置有上盖,所述研磨块的底部固定在上盖的顶壁,所述研磨罐的顶部连接有螺纹柱,所述上盖的底部开设有与螺纹柱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上盖通过螺纹孔和螺纹柱与研磨罐螺纹连接。通过使用吸食管、扁形输入嘴、连接软管和药壳体,可以使患者利用扁形输入嘴将药吸入到体内,不需要倾斜装置,不容易造成药液撒漏,通过使用防护罩和在防护罩上设置氧气连接口,病人在对药品吸入时,可以同时吸入氧气管中的氧气,通过使用导气管,在病人吸入药品时,可以通过导气管对药壳体进行充气,使病人吸入药品方便。
[0004]但在对上述给药装置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上述装置虽然也通过叶片对药液进行搅拌,但缺少对药液进行过滤以及雾化的结构,此时未完全溶化的药粉便易出现成坨的情况,此时便会对后续吸入的管道进行堵塞,从而便于正常的吸入过程;
[0005]公开号为:CN202314791U的一种可同时吸氧和呼吸道给药的装置,其组成包括:混合罐,所述的混合罐里面装有水,所述的混合罐下面安装超声发生器,所述的混合罐上面连接药杯,所述的药杯上连接加药装置,所述的药杯的一侧连接氧气出口,所述的混合罐连接供氧装置,所述的药杯与所述的混合罐之间具有氧气通孔。所述的加药装置包括药瓶,所述的药瓶连接加压腔,所述的加压腔上具有排气管,加药管连通所述的药瓶和加压腔,所述的加压腔下面具有缓冲腔,所述的缓冲腔下面连接导管。所述的可同时吸氧和呼吸道给药的装置,所述的供氧装置包括氧气瓶,所述的氧气瓶连接给氧管,所述的给氧管连接三通管,所述的三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加压腔,所述的三通管的另一端连接雾化氧气管,所述的雾化氧气管通入到所述的混合罐的水中。本技术先将氧气充分地雾化以后进入药杯,与雾化后的药物混合,使得病人能够同时吸入氧气和药物,减少了所使用的器械,操作方便、简单。
[0006]但在对上述给药装置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需要进行加药的过程中,采用直接将所有药一次性加入,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配比过多的情况,此时便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吸入给药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未完全溶化的药粉便易出现成坨的情况对后续吸入的管道进行堵塞,直接将所有药一次性加入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箱外壳,其前端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所述给药箱外壳前端设置有长条形玻璃材质的刻度条,并且所述给药箱外壳内表面安装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0009]还包括;
[0010]连接导线,贯穿于所述给药箱外壳的左侧;
[0011]排液管,贯穿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端,且所述排液管贯穿与所述给药箱外壳的右下端;
[0012]加药管,对称设置在所述给药箱外壳的左右两侧;
[0013]电动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端设置的板状结构上,且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与搅拌轴相互连接,并且所述搅拌轴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安装的轴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构成转动机构;
[0014]搅拌杆,安装在所述搅拌轴的外表面,且所述搅拌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构成转动机构;
[0015]皮带轮组,安装在所述搅拌轴的上端,且所述搅拌轴共设置有2个;
[0016]主动锥齿轮,与所述搅拌轴相互连接,且所述主动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并且所述第二锥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主动锥齿轮的直径;
[0017]转动螺杆,安装在所述第二锥齿轮上;
[0018]移动板,通过其上端开设的凹槽与所述转动螺杆相互连接;
[0019]第二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移动板上,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与下料板相互连接;
[0020]存料板,其上端开设的凹槽内滑动连接有所述下料板,且所述存料板与所述给药箱外壳相互连接,并且所述存料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
[0021]加液管,关于所述给药箱外壳的中心对称设置有2个,且所述加液管的内表面贴合有过滤纸;
[0022]固定转轴,通过所述加液管上安装的轴承与所述加液管构成转动机构,且所述固定转轴与挤压板相互连接;
[0023]防滑板,与所述挤压板相互连接,且所述防滑板与所述过滤纸相互贴合。
[0024]优选的,所述给药箱外壳上端中间位置贯穿有给药软管,且所述给药软管下端安装有雾化装置,并且所述雾化装置通过其左右两端设置的承接板与所述给药箱外壳相互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雾化装置达到对药液及西宁雾化喷出的效果。
[0025]优选的,所述雾化装置下端安装有导液管,且所述导液管安装在加压泵上,并且所述加压泵外表面安装有过滤外壳,同时所述过滤外壳左右两侧开设有密集贯穿孔洞,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过滤外壳可对成坨的粉状药液进行过滤。
[0026]优选的,所述加压泵通过导线与存储电源相互连接,且所述存储电源安装在所述
给药箱外壳的下表面,并且所述存储电源左侧安装有所述连接导线,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连接导线对存储电源进行充电。
[0027]优选的,所述第二锥齿轮上安装有加装板,且所述加装板设置为环形板状结构,并且所述加装板上开设有环形凹槽,通过上述结构,便于承接滚杆在加装板上开设的凹槽内滑动。
[0028]优选的,所述加装板通过其上端开设的凹槽与承接滚杆构成滑动连接,且所述承接滚杆外表面设置为光滑,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在承接滚杆的作用下可实现对第二锥齿轮进行支撑限位。
[0029]优选的,所述承接滚杆安装在电动伸缩杆上,且所述电动伸缩杆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电动伸缩杆对第二锥齿轮进行推动。
[0030]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下端安装有移动滑块,且所述移动滑块通过固定轨道上开设的凹槽与固定轨道构成滑动连接,并且所述固定轨道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在移动滑块的作用下可对移动板的位置范围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重症医学科用吸入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箱外壳(1),其前端安装有控制面板(2),且所述给药箱外壳(1)前端设置有长条形玻璃材质的刻度条(3),并且所述给药箱外壳(1)内表面安装有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导线(4),贯穿于所述给药箱外壳(1)的左侧;排液管(7),贯穿于所述第二固定板(6)的右端,且所述排液管(7)贯穿与所述给药箱外壳(1)的右下端;加药管(8),对称设置在所述给药箱外壳(1)的左右两侧;电动机(16),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5)上端设置的板状结构上,且所述电动机(16)的输出端与搅拌轴(17)相互连接,并且所述搅拌轴(17)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5)上安装的轴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5)构成转动机构;搅拌杆(18),安装在所述搅拌轴(17)的外表面,且所述搅拌杆(18)与所述第二固定板(6)构成转动机构;皮带轮组(19),安装在所述搅拌轴(17)的上端,且所述搅拌轴(17)共设置有2个;主动锥齿轮(20),与所述搅拌轴(17)相互连接,且所述主动锥齿轮(20)与第二锥齿轮(21)相互啮合,并且所述第二锥齿轮(21)的直径小于所述主动锥齿轮(20)的直径;转动螺杆(26),安装在所述第二锥齿轮(21)上;移动板(27),通过其上端开设的凹槽与所述转动螺杆(26)相互连接;第二连接板(30),安装在所述移动板(27)上,且所述第二连接板(30)与下料板(31)相互连接;存料板(32),其上端开设的凹槽内滑动连接有所述下料板(31),且所述存料板(32)与所述给药箱外壳(1)相互连接,并且所述存料板(32)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5)上;加液管(33),关于所述给药箱外壳(1)的中心对称设置有2个,且所述加液管(33)的内表面贴合有过滤纸(37);固定转轴(34),通过所述加液管(33)上安装的轴承与所述加液管(33)构成转动机构,且所述固定转轴(34)与挤压板(35)相互连接;防滑板(36),与所述挤压板(35)相互连接,且所述防滑板(36)与所述过滤纸(37)相互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勇,田瑶,王颖,吴建华,郭润玲,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汾阳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