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三轮摩托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99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三轮摩托车车架,包括前主梁,整体呈“C”字形结构,所述前主梁用于连接三轮摩托车的把手结构,且所述前主梁后方上端设置有同样呈“C”字形结构的后主梁;第一横梁,固定焊接在所述前主梁内侧中间位置;第二横梁,固定焊接在所述后主梁内部;尾部横梁,固定焊接在所述后主梁内侧尾端位置。该高稳定性三轮摩托车车架,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车架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车厢上放置货物的位置对应调整支撑杆和支撑块的位置,从而得到对受力较大位置加强支撑,避免在车辆行驶到颠簸路段时出现车架折弯断裂的情况,并且利用连接横梁外部的缓冲垫提供一定的缓冲力,减小前主梁和后主梁的晃动,进一步稳固车身。身。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三轮摩托车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三轮摩托车车架
,具体为一种高稳定性三轮摩托车车架。

技术介绍

[0002]三轮摩托车顾名思义是一种有三个轮子的摩托车,与普通的两轮摩托车相比,其可以在后方安装一个用于装载货物的车斗,所以具有更强的运输性,而车架就是对车辆整体进行支撑的结构,用于连接车辆的各个部件。
[0003]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9716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三轮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车头立管、后平架横管、左和右龙骨、前和后横梁、左后平架竖管、左后平架支撑管、右后平架竖管及右后平架支撑管。左龙骨前端向上弯折并焊于车头立管的左侧,左龙骨后端向后延伸出后段水平部分;右龙骨前端向上弯折延伸至车头立管的右侧并与该侧焊接,右龙骨后端向后延伸出后段水平部分;前、后横梁固于左、右龙骨的后段水平部分处;左后平架竖管上端焊于后平架横管上;左后平架支撑管右端与左后平架竖管下端焊接,左后平架支撑管左端焊于左龙骨处;右后平架竖管上端焊于后平架横管上;右后平架支撑管左端与左后平架竖管下端焊接,左后平架支撑管右端焊于右龙骨处,以提高车架整体刚度及抗弯强度
……
[0004]上述的装置在使用时对车辆的整体进行支撑,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三轮车在装载货物时无法保证货物每次都会均匀摆放,所以会出现货物对车架的压力分布不均的情况,此时车架在遇到一些颠簸路段时,车架受力不均的地方可能会出现折弯断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三轮摩托车车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车架在颠簸路面时因受力不均而出现折弯断裂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性三轮摩托车车架,包括前主梁、后主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尾部横梁和连接横梁,还包括:
[0007]前主梁,整体呈“C”字形结构,所述前主梁用于连接三轮摩托车的把手结构,且所述前主梁后方上端设置有同样呈“C”字形结构的后主梁,所述后主梁用于连接车轮结构,且所述前主梁和后主梁均设置为高强度钢结构;
[0008]第一横梁,固定焊接在所述前主梁内侧中间位置;
[0009]第二横梁,固定焊接在所述后主梁内部,所述第二横梁共设置有两根;
[0010]尾部横梁,固定焊接在所述后主梁内侧尾端位置;
[0011]连接横梁,固定焊接在所述前主梁和后主梁下方,所述连接横梁中部为弯折状结构;
[0012]支撑杆,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横梁尾部下端,所述支撑杆用于辅助提高所述后主梁的刚性,且所述支撑杆整体为伸缩杆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前主梁与后主梁之间利用与两者固定安装的连接纵梁相连接,且所述连接横梁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缓冲垫,利用缓冲垫为前主梁和后主梁提供一定的缓冲力,从而减小行驶过程中的晃动和撞击力。
[0014]优选的,所述缓冲垫的位置与前主梁及后主梁的位置相互对应,且所述缓冲垫设置为弹性橡胶材质。
[0015]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顶端转动安装有支撑块,且所述支撑块与后主梁之间组成滑动结构,利用支撑杆和支撑块可以对后主梁的结构进行加强,并且支撑块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
[0016]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外部贯穿滑动安装有卡合杆,且所述卡合杆与开设在后主梁外表面的定位孔之间组成卡合结构。
[0017]优选的,所述定位孔自左至右等间距均匀分布,且所述卡合杆通过其外部安装的复位弹簧与支撑块之间组成弹性结构,利用卡合杆与不同位置的定位孔之间卡合可以将支撑块固定在不同的位置。
[0018]优选的,所述后主梁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且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之间交叉固定安装。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稳定性三轮摩托车车架,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车架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车厢上放置货物的位置对应调整支撑杆和支撑块的位置,从而得到对受力较大位置加强支撑,避免在车辆行驶到颠簸路段时出现车架折弯断裂的情况,并且利用连接横梁外部的缓冲垫提供一定的缓冲力,减小前主梁和后主梁的晃动,进一步稳固车身,其具体内容如下:
[0020]1、支撑杆、支撑块、卡合杆和定位孔之间的配合使用,装载货物后将支撑块在后主梁上滑动到受力较大的位置,之后利用卡合杆与对应位置的定位孔之间的卡合对其进行固定,从而利用支撑块配合支撑杆对后主梁的主要受力位置进行加固,利用车辆在行驶时的稳定性,并且该结构可以根据每次装载货物的不同而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0021]2、连接横梁、缓冲垫、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的配合使用,利用连接横梁外部的缓冲垫可以减小车辆在行驶时前主梁和后主梁之间的相对晃动,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并且相互交叉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可以提高车架整体的刚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支撑块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前主梁和后主梁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前主梁;2、后主梁;3、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尾部横梁;6、连接横梁;7、支撑杆;8、支撑块;9、卡合杆;10、定位孔;11、复位弹簧;12、第一加强筋;13、第二加强筋;14、缓冲垫;15、连接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性三轮摩托车车架,包括前主梁1、后主梁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尾部横梁5和连接横梁6,还包括:前主梁1,整体呈“C”字形结构,前主梁1用于连接三轮摩托车的把手结构,且前主梁1后方上端设置有同样呈“C”字形结构的后主梁2,后主梁2用于连接车轮结构,且前主梁1和后主梁2均设置为高强度钢结构;第一横梁3,固定焊接在前主梁1内侧中间位置;第二横梁4,固定焊接在后主梁2内部,第二横梁4共设置有两根;尾部横梁5,固定焊接在后主梁2内侧尾端位置;连接横梁6,固定焊接在前主梁1和后主梁2下方,连接横梁6中部为弯折状结构;支撑杆7,转动安装在连接横梁6尾部下端,支撑杆7用于辅助提高后主梁2的刚性,且支撑杆7整体为伸缩杆结构;
[0030]前主梁1与后主梁2之间利用与两者固定安装的连接纵梁15相连接,且连接横梁6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缓冲垫14,缓冲垫14的位置与前主梁1及后主梁2的位置相互对应,且缓冲垫14设置为弹性橡胶材质,支撑杆7顶端转动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三轮摩托车车架,包括前主梁(1)、后主梁(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尾部横梁(5)和连接横梁(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主梁(1),整体呈“C”字形结构,所述前主梁(1)用于连接三轮摩托车的把手结构,且所述前主梁(1)后方上端设置有同样呈“C”字形结构的后主梁(2),所述后主梁(2)用于连接车轮结构,且所述前主梁(1)和后主梁(2)均设置为高强度钢结构;第一横梁(3),固定焊接在所述前主梁(1)内侧中间位置;第二横梁(4),固定焊接在所述后主梁(2)内部,所述第二横梁(4)共设置有两根;尾部横梁(5),固定焊接在所述后主梁(2)内侧尾端位置;连接横梁(6),固定焊接在所述前主梁(1)和后主梁(2)下方,所述连接横梁(6)中部为弯折状结构;支撑杆(7),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横梁(6)尾部下端,所述支撑杆(7)用于辅助提高所述后主梁(2)的刚性,且所述支撑杆(7)整体为伸缩杆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三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主梁(1)与后主梁(2)之间利用与两者固定安装的连接纵梁(15)相连接,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维斌林建荣江海波王伟赵加满陈君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铭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