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铜矿浮选复合捕收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77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矿物浮选药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黄铜矿浮选复合捕收剂及其应用;所述铜矿浮选复合药剂由第一捕收剂及第二捕收剂按5~7:1.0~1.5的质量比混合复合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所制备的第一捕收剂应用于黄铜矿浮选领域不仅具有良好的浮选性能,选择性更高,显著地提高了对黄铜矿浮选的回收率;所得第二捕收剂的分子中含有多个含硫、含氧官能团,对黄铜矿具有良好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能显著提高黄铜矿的浮选回收率;再者,第一捕收剂与第二捕收剂之间相互协同能进一步地提高黄铜矿的回收率及品位;在添加少量石灰的情况下获得较高铜品位的铜精矿,还能大幅度减少尾矿回水的pH值,满足回水直接排放的碱性标准要求,有利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持续性发展。持续性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铜矿浮选复合捕收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铜矿物浮选药剂
,具体为一种黄铜矿浮选复合捕收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黄铜矿是一种常见的铜铁硫化物矿物,晶体相对少见,为四面体状,多呈不规则粒状及致密块状集合体,也有肾状、葡萄状集合体。呈铜黄色,常有暗黄或斑状锖色。条痕为微带绿的黑色。黄铜矿可形成于不同的环境下,但主要是热液作用和接触交代作用的产物,常可形成具一定规模的矿床,产地遍布世界各地。在工业上,它是炼铜的主要原料。常含微量的金、银等稀贵金属,
[0003]黄铜矿最常见的共生矿物为黄铁矿,生产应用中通常采用添加大量石灰营造高碱环境以抑制黄铁矿疏水上浮,并采用捕收性能较强的捕收剂进行浮选黄铜矿。该方法应用简便,适用性广,但由于石灰添加量较大,长期使用易增加管道结钙的风险,同时,高碱的浮选环境可抑制伴生金矿物的回收,大幅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由于尾矿废水pH值较高,也会对环境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0004]目前,生产实际应用中为避免粗选作业添加大量石灰,也常采用粗选作业在弱碱环境下进行铜矿物的浮选,而在精选作业和中矿分离作业营造高碱环境进行黄铁矿的抑制,最终尾矿回水虽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pH排放限值9.0。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黄铜矿浮选复合捕收剂及其应用,以解决此类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铜矿浮选复合捕收剂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捕收剂应用于黄铜矿浮选领域具有良好的浮选性能,可显著提高对黄铜矿浮选的回收率;所制备的第二捕收剂的分子中含有多个含硫、含氧官能团,对黄铜矿具有良好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能显著提高黄铜矿的铜品位。再者,第一捕收剂与第二捕收剂之间相互协同,并与丁基黄药进一步地产生协同效应,可提高黄铜矿的回收率及品位。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黄铜矿浮选复合捕收剂,所述黄铜矿浮选复合捕收剂由第一捕收剂及第二捕收剂按5~7:1.0~1.5的质量比混合复合而成。
[0008]所述第一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一、将等摩尔量的环状酮类化合物及羟胺类化合物一同投入反应釜中,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质量为环状酮类化合物3~6倍的有机溶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所得第一混合组分的温度升至85~105℃,并于此温度下保温反应3~5h;
[0010]步骤二、待反应完毕,向所得生成物组分中加入质量为其1.2~1.6倍的甲醇,混合搅拌均匀后向所得第二混合液中缓慢滴加摩尔量为羟胺类化合物1.0~1.8倍的二硫化碳,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所得第三混合液于3~8℃的温度下保温搅拌反应3~6h;
[0011]步骤三、待反应完毕,向所得生成物组分中加入质量为二硫化碳0.5~0.7倍的氢氧化钠,并于10~20℃的温度下边搅拌边向其中加入质量为氢氧化钠3~4倍的溴辛烷,保温反应12~18h;
[0012]步骤四、待反应完毕,将所得反应产物的温度自然冷却至3℃以下,并将其pH调节至3.5~4.2;最后依次经过滤、减压蒸馏、去离子水洗涤及真空干燥处理后所得即为第一捕收剂成品。
[0013]更近一步地,所述环状酮类化合物选用环己酮异肟。
[0014]更近一步地,所述羟胺类化合物选用羟基氯化胺、硫酸胲中的任意一种。
[0015]更近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选用甲苯。
[0016]更近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在滴加二硫化碳时混合相的温度始终低于8℃。
[0017]更近一步地,所述第二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等摩尔量的戊基黄原酸钾与氯化苯甲酰一同转入反应釜中,并向反应釜中加入体积为氯化苯甲酰2.5~4倍的亚甲基氯,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所得混合料液的温度升至15~25℃,并于此温度下保温搅拌反应2~3h;待反应完毕后,滤除所得生成物组分中的氯化钠,剩余滤液经减压蒸馏回收其中的溶剂,最终所得即为第二捕收剂成品。
[0018]更近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混合搅拌的速率设置为300~500r/min,且混合搅拌时间设置为30~40min。
[0019]更近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真空干燥时干燥箱内的温度设置为60~75℃。
[0020]更近一步地,所述黄铜矿浮选复合捕收剂应用于黄铜矿浮选领域,且浮选过程中复合捕收剂相对黄铜矿的用量为20~60g/t,矿浆pH值为7.5~9.0。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专利技术中以环状酮类化合物及羟胺类化合物等为原料,两者通过保温反应处理后制备出分子链上连接有氨基的羟肟酸类化合物,其对金属离子具有较高选择性能。然后再将之与二硫化碳、溴辛烷等为原料,通过原料之间的化学反应制备出具有较强吸附强度及捕收能力的第一捕收剂。所制备的第一捕收剂应用于黄铜矿浮选领域不仅具有良好的浮选性能,选择性更高,同时其对铜离子也具有较强的螯合能力,显著地提高了对黄铜矿浮选的回收率。
[0023]2、本专利技术中还以戊基黄原酸钾、氯化苯甲酰及亚甲基氯等为原料,通过戊基黄原酸钾与氯化苯甲酰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黄原酸酰基酯,后经滤除氯化钠及减压蒸馏处理,制备出纯度较高的第二捕收剂成品。所得第二捕收剂的分子中含有多个含硫、含氧官能团,对黄铜矿具有良好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能显著提高黄铜矿的浮选回收率。再者,第一捕收剂与第二捕收剂之间相互协同能进一步地提高黄铜矿的回收率及铜品位。
[0024]3、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黄铜矿复合浮选捕收剂可在低碱环境下替代部分现有捕收剂,并可选择性的提高浮选泡沫的铜品位,减少硫矿物的掺入,实现在添加少量石灰的情况下获得较高铜品位的铜精矿,还能大幅度减少尾矿回水的pH值,满足回水直接排放的碱性标准要求,有利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3,对比例1~2试验流程图,即室温条件下一粗两精工艺流
程;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例1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黄铜矿浮选复合捕收剂,所述黄铜矿浮选复合捕收剂由第一捕收剂和第二捕收剂按6:1.2的质量比混合复合而成。
[0030]第一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步骤一、将等摩尔量的环己酮异肟及硫酸胲一同投入反应釜中,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质量为环己酮异肟5倍的甲苯,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所得第一混合组分的温度升至95℃,并于此温度下保温反应4h;其中,混合搅拌的速率设置为400r/min,且混合搅拌时间设置为35min;
[0032]步骤二、待反应完毕,向所得生成物组分中加入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铜矿浮选复合捕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铜矿浮选复合捕收剂由第一捕收剂及第二捕收剂按5~7:1.0~1.5的质量比混合复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铜矿浮选复合捕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等摩尔量的环状酮类化合物及羟胺类化合物一同投入反应釜中,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质量为环状酮类化合物3~6倍的有机溶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所得第一混合组分的温度升至85~105℃,并于此温度下保温反应3~5h;步骤二、待反应完毕,向所得生成物组分中加入质量为其1.2~1.6倍的甲醇,混合搅拌均匀后向所得第二混合液中缓慢滴加摩尔量为羟胺类化合物1.0~1.8倍的二硫化碳,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所得第三混合液于3~8℃的温度下保温搅拌反应3~6h;步骤三、待反应完毕,向所得生成物组分中加入质量为二硫化碳0.5~0.7倍的氢氧化钠,并于10~20℃的温度下边搅拌边向其中加入质量为氢氧化钠3~4倍的溴辛烷,保温反应12~18h;步骤四、待反应完毕,将所得反应产物的温度自然冷却至3℃以下,并将其pH调节至3.5~4.2;最后依次经过滤、减压蒸馏、去离子水洗涤及真空干燥处理后所得即为第一捕收剂成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矿浮选复合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酮类化合物选用环己酮异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矿浮选复合药剂,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庆滔张驰汪晓春丁鹏彭时忠庞勃郭运鑫张群英江宁王周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铜冠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