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站循环水处理系统加氯框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3664 阅读:4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核电站循环水处理系统加氯框结构,包括一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上,装有可相互连通的加药管,所述加药管上设有若干个可相互连通的加药口,在所述框架中间位置,还加设有中心药管,所述中心药管为至少一加药横管或/和加药竖管或/和加药斜管,所述加药横管或/和加药竖管或/和加药斜管上开设有若干加药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不改变现有加氯框的结构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在加氯框中间加设加药横管或/和加药竖管或/和加药斜管,充分改善了加氯框加药点分布不均的情况,有效地减少了海生物的存在,减少大修期间维修部门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核电站循环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上述水处理系统中之加氯框结构。
技术介绍
在热力发电系统中,许多运行中需要冷却的设备都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的,然而, 由于天然水含有许许多多的杂质,有有机质也有无机质,他们会在金属器件(如某些铜管 构件)内生成一些附着物,同时这些杂质也是金属器件发生腐蚀的主要因素。由于附着物 的传导性能较差,且金属器件被腐蚀后,会导致各元器件运行能力的降低,严重影响整个系 统的性能。由于附着物的形成和水中微生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杀死水中的微生 物菌,可以有效减缓或避免附着物的形成以及对金属器件的腐蚀。灭菌的方法有很多,如加 氯、使用紫外线照射、臭氧处理等,比较常用一般采用氯化处理杀死水中微生物,其具有价 格低、工艺简单,便于管理,并有保护性余氯等优点,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加氯设备选型、工 艺参数、投放地点、投放方式及投氯量将直接关系到杀菌的效果。 中国专利局公开了一种循环冷却水净化处理机(CN00225755.6),其由进水管、 自动加药泵、净水过滤器、出水管、气水混合器和臭氧发生器组成,其中气水混合器分别 与出水管和臭氧发生器相连,自动加药泵装于进水管上。主要是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 及中央空调冷却水的净化处理。中国专利局还公开了一种水处理药剂自动投加装置 (CN92241463. 7),主要由药剂桶、文丘里管、过滤器、阀门、流量计、液面计、单向缓冲器所组 成,其中所述过滤器、阀门、流量计串联在一起与文丘里管进水口连接;所述文丘里管吸口 与药剂过滤器之间串联阀门、流量计、单向缓冲器,且其出水口与水泵进水管之间装有一个 单向阀。可在水泵运转时自动均匀投加水处理药剂,水泵停止投加自动停止,且药剂投加计 量可准确调整,具有较强的抗腐蚀、高温、使用寿命持久等特点。该装置可应用于高纯水预 处理、高低温循环水、锅炉给水的投加药剂处理。上述公开的专利文献中,均未涉及到以水 作为冷却介质时运行中需要冷却的设备怎样进行净化处理。 目前,现有核电站循环水过滤处理系统(CFI)主要是过滤供给冷凝器循环水系统 (CRF)、核岛重要冷却水系统(SEC)及常规岛设备冷却水系统(SEN)的海水。海水由入水口 闸门经CFI系统的旋转滤网得到过滤。在入水口处,便装有循环水过滤处理系统(CFI),该 系统向入水口注入次氯酸钠,用以杀死海生物。现有技术中,入水口处的加氯构件为中空流 道式结构。由于这种结构在加药点上设置的缺陷,在设备的大修期间检查时,发现加氯框下 游细栅格处中间流道基本上全部被海生物堵死,而周向基本上无海生物,不能满足系统设 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站循环水处理系统之加氯框结构,旨在解决现有 技术中杀菌加氯构件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海生物不能全部被杀死之缺陷。3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核电站循环水处理系统加氯框结构,包括一框架,所述 框架上装有可相互连通的加药管,所述加药管上设有若干个加药口,于所述框架中间位置, 还加设有中心药管。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药管为至少一可与所述加药管连通的加药横管或/和加药竖 管或/和加药斜管,所述加药横管或/和加药竖管或/和加药斜管上开设有若干加药口 。 优选地,所述各加药口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横管及加药竖管可通过三通与所述加药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横管与加药竖管交叉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横管或加药竖管或加药斜管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斜管可通过Y形接管与所述加药管连接。 本专利技术所述加药横管、加药竖管及加药斜管可通过与所述框架连接的槽钢构件支 承。 本专利技术将加氯构件的支承部件设计成框架形结构,含有多数个加药点的加药管固 定于框架上,同时,在框架中间位置加设中心药管,如加药横管或/和加药竖管或/和加药 斜管,充分改善了加氯构件加药点分布不均的情况,有效地减少或消除了海生物的存在,避 免了海生物存在而导致各元器件运行能力及整个系统的性能降低的缺陷,同时还可减少大 修期间维修部门工作量。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之加药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之侧向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之加药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之侧向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二之加药管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三之加药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 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一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核电站循环水处理系统加氯框的改进结构。参见图1 、图 2,其包括一框架1 ,水平置放于海水入水口上方,为便于加工,且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所述框 架1可采用槽钢焊接成长方形、四方形或根据水池入水口而设计的其它形状,框架1内之各 沟槽相互连通;于所述框架1之沟槽内,可装有加药管2。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加药管2可采用多个直通管经横向及纵向组合构成长方形、 四方形或其他形状,各直通管应相互连通,其纵向及横向连接处可用弯头密封连接;若直管 长度较长时,可采用多根直管串接方式,各直管连接处可用套管11连通。所述加药管2形 状、长度及宽度尺寸根据所述框架1尺寸匹配,以保证所述加药管2能固定于框架1沟槽内。在所述加药管2上,均布有若干个加药口 3,直通管上还设有一总加药口 IO,延伸于所 述框架l之外,与各加药口 3连通,药液可通过总加药口 IO注入,再从各加药口 3撒出。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在所述框架1中间位置,还加设有中心药管,具体实施中,中心药 管可为至少一加药横管4或加药竖管5,或者为加药横管4和加药竖管5的交叉组合。参 见图1、图2,具体可由单一的加药横管4和加药竖管5交叉组合,但由于加氯框下游的细格 栅框在中间位置有加强筋,因此,图1、图2所示的加药竖管5稍微偏离于框架1竖向中心 位置,以避免影响加药的效果。当然,加药横管4和加药竖管5也可根据框架1大小及加药 点投放量多行平行设置,所述加药横管4及加药竖管5通过三通6与所述加药管2连接,使 之形成一相互连通的整体。同样地,所述加药横管4和加药竖管5上亦开设有若干加药口 3。这样,新增加的加药横管4和加药竖管5可与原有加药管2相互连通,以保证在整个框 架平面内均分布有加氯点,既可以提高加药点的数量、分布方式和投放量,同时还可加强框 架1的强度,从而改善了加氯框加药点分布不均的情况,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目的。 进一步地,在加药横管4及加药竖管5长度较长的情形下,所述加药横管4及加药 竖管5可通过槽钢构件7、8支承,该所述槽钢构件7、8可与所述框架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还可加强框架1的强度,如需要,两者之间可进一步焊接一加强筋9。 实施例二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电站循环水处理系统另一种加氯框结构。参见图1、图 5,其亦包括一框架1 ,水平置放于海水入水口上方,为便于加工,且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所述 框架l可采用槽钢焊接成长方形、四方形或根据水池入水口而设计的其它形状,框架1内 之各沟槽相互连通;于所述框架1之沟槽内,可装有加药管2。如图3、图4所示,所述加药 管2可采用多个直通管经横向及纵向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电站循环水处理系统加氯框结构,包括一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装有可相互连通的加药管,所述加药管上设有若干个加药口,于所述框架中间位置,还加设有中心药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富涛丁立军刘刚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