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26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燃面料及其生产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者抵抗火的过程中,阻燃面料达到的阻燃的效果,但是持续的高温使得使用者难以承受,影响阻燃面料的使用效果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阻燃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以及设置在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之间的面料保护层,面料保护层包括分别与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紧密贴合的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之间设置有空腔,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组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编织;步骤二:安装;步骤三:缝制面料;步骤四:缝制储水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阻燃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对面料本体实现降温以及对高温进行阻挡。进行阻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生产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阻燃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主要的阻燃面料有:后整理阻燃面料,如纯棉、涤棉等;本质阻燃面料,如芳纶、腈棉、杜邦凯夫拉、诺梅克斯、澳大利亚PR97等。
[0003]且一般的阻燃面料只是在表层具有阻燃效果,其阻燃效果不够完美。现有技术中,而由于阻燃面料在使用过程中追求阻燃的性能,导致其在阻燃的过程中难以阻止火的温度,从而在使用者抵抗火的过程中,阻燃面料达到的阻燃的效果,但是持续的高温使得使用者难以承受,影响阻燃面料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面料及其生产工艺,能够对面料本体实现降温效果,以及对使用者穿着面料本体时处于的高温环境中的高温进行阻挡。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阻燃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以及设置在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之间的面料保护层,所述面料保护层包括分别与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紧密贴合的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组件。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组件包括PE外袋以及设置在PE外袋内部的蓄冷剂和水袋。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的表面均设置有用于表示按压水袋的方向标。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上设置有储水袋。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编织: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采用传统的编织的方式进行编织,且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采用斜纹针织的方式来保证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在外侧时的阻燃性能和耐磨性;
[0011]步骤二:安装:将冷却组件,其整个PE外袋装入至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之间的空腔内,因面料自身的柔软性而方便对PE外袋内水袋的挤压;
[0012]步骤三:缝制面料:将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缝制起来并将整个PE外袋置入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之间,实现对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以及冷却组件的固定,同时将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与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缝制在一起,且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设置在最外侧;
[0013]步骤四:缝制储水袋:储水袋可通过缝制而缝制在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上,且
在储水袋内装有水。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均采用腈纶纤维80%、莱赛尔纤维15%以及棉纤维5%混纺而成的纱线紧密编织而成。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均采用20%的阻燃纤维、70%的涤纶纤维混纺和10%的银纤维混纺成的纱线紧密编织成,且在面料本身的表面涂覆防水材料实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防水效果。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具有涤纶的结实耐用、弹性好、不易变形、耐腐蚀、绝缘、挺括等特点,同时保持涤纶纤维的干爽抗菌性能,使得穿着者穿着时时刻感受到衣服带来的冷感,且使用者在遇到高温环境时通过按动冷却组件,使得水袋内的水受到挤压而从水袋内溢出与蓄冷剂融合,使得面料本体内产生冰凉感,进而对高温环境与使用者之间浸渍阻隔,进而能够使得整体的面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同时能够减轻持续的高温给使用者带来的不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19]一种阻燃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以及设置在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之间的面料保护层,面料保护层包括分别与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紧密贴合的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之间设置有空腔,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组件;
[0020]冷却组件包括PE外袋以及设置在PE外袋内部的蓄冷剂和水袋,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的表面均设置有用于表示按压水袋的方向标,使得使用者需要对面料本体降温的时候通过方向标进行按压PE外袋内的水袋,并按压水袋直至水袋破裂,此时水袋内的是会与蓄冷剂相融合,产生冰块的效果,实时对面料本体进行降温,且本专利技术的面料本体可以重复使用,使用者能够通过传统的方式对面料本体各层之间进行拆线或者缝合,再装入冰块或者其他能够冷却的物件进行使用。
[0021]而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上设置有储水袋,储水袋用PVC材料制成且自带有防水拉链,使得使用者能够在储水袋内装入需要的水,且方便通过防水拉链打开储水袋使用内部的水。
[0022]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编织: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采用传统的编织的方式进行编织,且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采用斜纹针织的方式来保证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在外侧时的阻燃性能和耐磨性;
[0023]步骤二:安装:将冷却组件,其整个PE外袋装入至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之间的空腔内,因面料自身的柔软性而方便对PE外袋内水袋的挤压;
[0024]步骤三:缝制面料:将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缝制起来并将整个PE外袋置入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之间,实现对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以及冷却组件的固定,同时将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与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缝制在一起,且第一阻燃层和第二
阻燃层设置在最外侧;
[0025]步骤四:缝制储水袋:储水袋可通过缝制而缝制在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上,且在储水袋内装有水。
[0026]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均采用腈纶纤维80%、莱赛尔纤维15%以及棉纤维5%混纺而成的纱线紧密编织而成,同时也能够使用芳纶纤维实现阻燃的效果,而储水袋的作用能够在使用者伸出高温环境的时候弄湿最外侧的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这样不仅能够对高温进行阻挡还能实时进行降温;
[0027]同时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均采用20%的阻燃纤维、70%的涤纶纤维混纺和10%的银纤维混纺成的纱线紧密编织成,且在面料本身的表面涂覆防水材料实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防水效果,使得面料本体达到一定的阻燃以及抗菌吸湿效果,具有涤纶的结实耐用、弹性好、不易变形、耐腐蚀、绝缘、挺括等特点,同时保持涤纶纤维的干爽抗菌性能,使得穿着者穿着时时刻感受到衣服带来的冷感。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以及设置在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之间的面料保护层,所述面料保护层包括分别与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紧密贴合的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PE外袋以及设置在PE外袋内部的蓄冷剂和水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的表面均设置有用于表示按压水袋的方向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上设置有储水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编织: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采用传统的编织的方式进行编织,且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采用斜纹针织的方式来保证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在外侧时的阻燃性能和耐磨性;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涛梅燕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克罗托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