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靠垫安装的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一种站驾式三向车靠垫安装机构,包括支撑座、固定在支撑座顶部的定位板、固定在支撑座顶部的挡位板以及与靠垫底部相接的安装座,在调节靠垫倾斜度之前,可以将第一挡位轴从其中一个挡位槽内转出来,同时利用第一定位螺栓与第二定位螺栓解锁第二侧板,从而实现对安装座的解锁,进而可以驱动安装座转动,安装座就会沿第一弧形槽的布置方向转动,在转动至预设位置时,利用第一定位螺栓与第二定位螺栓将第二侧板锁止,同时第一挡位轴又重新插入对应的挡位槽内,实现第一侧板的支撑与固定,进而确定安装座的位置,实现调节靠垫倾斜角度的目的,可以极大的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需求。可以极大的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需求。可以极大的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站驾式三向车靠垫安装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叉车靠垫安装机构的
,特指一种站驾式三向车靠垫安装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叉车一般包括站驾式叉车以及坐式叉车,其中坐式叉车是在驾驶室内设置座椅,驾驶员坐在座椅上进行操控,站驾式叉车指的是在驾驶室内设置靠垫,驾驶员站立在驾驶室内对叉车进行操控,这个过程中利用靠垫为驾驶员的臀部提供支撑,以提高驾驶员的舒适度,但是现有的靠垫一般都是固定的,其无法进行调节,无法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需求,尤其是每个人对支撑角度都具有不同的要求,造成了舒适度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考虑了前述问题而做出,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站驾式三向车靠垫安装机构,可以实现靠垫的倾斜角度调节,以便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需求。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站驾式三向车靠垫安装机构,所述三向车上设有驾驶室,所述靠垫位于所述驾驶室内,包括支撑座、固定在支撑座顶部的定位板、固定在支撑座顶部的挡位板以及与所述靠垫底部相接的安装座;
[0005]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挡位板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所述挡位板上设有多个沿垂直方向布置的挡位槽,所述定位板的外侧设有第一定位螺栓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螺栓上的第一定位夹片;
[0006]所述安装座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挡位轴,所述第一挡位轴铰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挡位轴可插入其中一个所述挡位槽内,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定位板的外侧,且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沿垂直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一定位螺栓的一端可穿过所述第一弧形槽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并可驱动所述第一定位夹片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抵接,以锁止所述安装座。
[0007]据上所述的一种站驾式三向车靠垫安装机构,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一通槽,所述第二侧板的下部设有第一凸板,所述第一弧形槽布置在所述第一凸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板上方的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一凸板可插入所述通槽内。
[0008]据上所述的一种站驾式三向车靠垫安装机构,所述定位板的外侧还设有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螺栓上的第二定位夹片,所述第二定位夹片可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抵接。
[0009]据上所述的一种站驾式三向车靠垫安装机构,所述第二侧板上还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槽的一侧,所述定位板的外侧还设有第二定位螺栓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螺栓上的第三定位夹片以及第四定位夹片,所述第二定位螺栓的一端可穿过所述第二弧形槽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并可驱动所述第三定位夹片与所述
第二侧板的外侧抵接、驱动所述第四定位夹片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抵接,以锁止所述安装座。
[0010]据上所述的一种站驾式三向车靠垫安装机构,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设有转轴,所述第一挡位轴通过连接座可转动的与所述转轴相接,且所述转轴上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挡位轴保持在插入所述挡位槽的位置。
[0011]据上所述的一种站驾式三向车靠垫安装机构,所述挡位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挡位槽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的倾斜方向一致。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调节靠垫倾斜度之前,可以将第一挡位轴从其中一个挡位槽内转出来,同时利用第一定位螺栓与第二定位螺栓解锁第二侧板,从而实现对安装座的解锁,进而可以驱动安装座转动,安装座就会沿第一弧形槽的布置方向转动,在转动至预设位置时,利用第一定位螺栓与第二定位螺栓将第二侧板锁止,同时第一挡位轴又重新插入对应的挡位槽内,实现第一侧板的支撑与固定,进而确定安装座的位置,实现调节靠垫倾斜角度的目的,可以极大的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14]图2是实施例的安装座与定位板以及挡位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实施例的安装座与挡位板的装配示意图。
[0016]图中:
[0017]1、支撑座;11、支撑板;111、通槽;
[0018]2、定位板;21、第一定位螺栓;22、第一定位夹片;23、第二定位夹片;24、第二定位螺栓;25、第三定位夹片;26、第四定位夹片;
[0019]3、挡位板;31、挡位槽;32、第一导向面;33、第二导向面;
[0020]4、安装座;41、第一侧板;411、第一挡位轴;412、转轴;413、连接座;414、扭簧;42、第二侧板;421、第一弧形槽;422、第一凸板;423、第二弧形槽;
[0021]5、靠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3]如图1
‑
3所示,一种站驾式三向车靠垫安装机构,包括支撑座1、固定在支撑座1顶部的定位板2、固定在支撑座1定位的挡位板3以及与靠垫底部相接的安装座4,通过安装座4的转动带动靠垫转动,进而实现调节靠垫倾斜角度的目的。
[0024]其中,三向车上设有驾驶室,靠垫位于驾驶室内,用于为驾驶员提供支撑的作用。
[0025]具体的,在挡位板3上设有多个沿垂直方向设置的挡位槽31,安装座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41以及第二侧板42,第一侧板41通过连接板与第二侧板42连接在一起,则在第二侧板42转动的时候第一侧板41也会转动,在第一侧板41的外侧设有转轴412以及第一挡位轴411,第一挡位轴411通过连接座413可转动的与转轴412相接,第一挡位轴411可插入
其中一个挡位槽31内,以锁定第一侧板41的位置,为了保证第一挡位轴411始终保持在锁定第一侧板41的位置,在转轴412上还设有扭簧414,该扭簧414的力作用在连接座413上,并用于驱动第一挡位轴411保持在插入挡位槽31的位置,同时在需要调节角度时,第一挡位轴411应该可以从挡位槽31中运动出来,为了第一挡位轴411的出入方便,在挡位板3上开设有与挡位槽31连通开口,第一挡位轴411可通过开口直接进入到挡位槽31内,同时在开口上下两个分别设有第一导向面32以及第二导向面33,第一导向面32与第二导向面33的倾斜方向一致,用于为第一挡位轴411进行导向。
[0026]具体的,在支撑座1的顶部设有支撑板11,而定位板2与挡位板3间隔设置在支撑板11上,在定位板2的外侧设有第一定位螺栓21、套设在第一定位螺栓21上的第一定位夹片22与第二定位夹片23、第二定位螺栓24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螺栓24上的第三定位夹片25以及第四定位夹片26,在安装座4的第二侧板42上设有第一弧形槽421以及第二弧形槽423,其中第一定位螺栓21的一端穿过第一弧形槽421设置在第二侧板42的外侧,且转动第一定位螺栓21可以驱动第一定位夹片22与第二侧板42的外侧抵接,并可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站驾式三向车靠垫安装机构,所述三向车上设有驾驶室,所述靠垫位于所述驾驶室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固定在支撑座顶部的定位板、固定在支撑座顶部的挡位板以及与所述靠垫底部相接的安装座;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挡位板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所述挡位板上设有多个沿垂直方向布置的挡位槽,所述定位板的外侧设有第一定位螺栓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螺栓上的第一定位夹片;所述安装座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挡位轴,所述第一挡位轴铰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挡位轴可插入其中一个所述挡位槽内,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定位板的外侧,且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沿垂直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一定位螺栓的一端可穿过所述第一弧形槽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并可驱动所述第一定位夹片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抵接,以锁止所述第二侧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驾式三向车靠垫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一通槽,所述第二侧板的下部设有第一凸板,所述第一弧形槽布置在所述第一凸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板上方的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一凸板可插入所述通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春松,张翔龙,张提成,李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