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在制备治疗神经轴突损伤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65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在制备治疗神经轴突损伤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本申请中通过体内外的实验表明了:体外在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在制备治疗神经轴突损伤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
,尤其涉及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在制备治疗神经轴突损伤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神经损伤主要包括周围神经损伤及中枢神经损伤,其中坐骨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中一个常见疾病,目前基于传统的显微外科手术及组织工程材料的应用对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神经的长距离缺损治疗困难及神经的感觉及运动功能的部分丧失,同时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新靶点也为视神经损伤修复提供新策略,而神经损伤后关键的轴突再生调控分子及其机制的研究是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修复的关键。
[0003]目前对于调整轴突再生的策略主要集中在对于基因表达的调控,而直接的基因干预存在诸多未知风险,如致癌作用等。因此,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制备治疗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药物具有更大潜在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制备治疗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药物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在制备治疗神经轴突损伤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0007]优选的,所述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分子式如下所示:
[0008][0009]优选的,所述相关疾病包括周围及中枢损伤。
[0010]优选的,所述小分子化合物用于制备治疗神经损伤轴突再生修复药物。
[001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神经轴突损伤相关疾病药物,所述药物包括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
[0012]优选的,所述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浓度为0.5

2.0μM。
[0013]优选的,所述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浓度为0.5μM。
[0014]上述所述的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在制备治疗神经轴突损伤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通过检测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对DRG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其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在0

5μM浓度范围内Z56957173对DRG神经元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通过对其在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功能进行进一步分析。本专利技术研究表明了0.5μM浓度的Z56957173能显著促进周围神经
中坐骨神经DRG神经元轴突的再生,可以作为神经损伤修复的重要分子靶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验证所述的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对DRG神经元细胞毒性图例示意图;其中,DMSO为对照;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验证所述的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对DRG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的图例示意图;A为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对DRG神经轴突再生情况,DMSO为对照,B、C分别为神经元轴突总长及最长的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18]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在制备治疗神经轴突损伤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0019]所述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分子式如下所示:
[0020][0021]所述相关疾病包括周围及中枢损伤。
[0022]具体的,所述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在制备治疗神经损伤轴突再生修复药物中的应用。
[002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神经轴突损伤相关疾病药物,所述药物包括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浓度为0.5μM。
[00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阐述:
[0025]首先,分离小鼠DRG(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并培养,包含以下步骤:
[0026]将预冷的解剖液放入小皿中,加入抗生素后置于冰上。腹腔注射阿佛丁(0.2mL/10g)以麻醉小鼠,无菌操作分离整个小鼠脊柱,打开椎板后使用显微镊取出所有DRG组织放入解剖液中。
[0027]使用无菌PBS淋洗DRG组织2

3遍后,在DRG组织中加入2ml预热的胶原酶(3mg/ml),用显微剪充分剪碎组织后,置于细胞培养箱中消化90min。
[0028]使用离心法弃去混合液中的胶原酶,然后加入1mL预热胰酶(0.25%)消化液,吹打分散均匀后放进细胞培养箱继续消化10min,期间多次反复吹打均匀。待组织消化至无明显组织块后向离心管中加入3mL消化终止液终止消化。
[0029]细胞混悬液通过筛网(70μm)后至新的5ml离心管中,1200rpm
×
5min,弃去上清。向离心管中加入4mL提前预热的10%BSA溶液,重悬细胞,900rpm离心5min。再重复上述步骤。加入提前预热的神经元培养基,吹打细胞均匀后接种到预包被多聚赖氨酸(PLL)的细胞培养板中,十字混匀细胞后放入5%CO2,37℃培养箱中培养。
[0030]实施例1:验证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对DRG神经元细胞的毒性作用:
[0031]具体的,包含以下步骤:
[0032]将分离的DRG神经元接种至96孔细胞培养板中(1万个细胞/孔),分为5组,每组设
置为4个复孔,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小分子化合物(0.5μM、1.0μM、2.0μM、5.0μM)及对照DMAO。
[0033]十字摇匀后将细胞培养板置于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加入CCK

8检测试剂并混匀,所述检测试剂加入量为每100μL培养基中加入10μL的CCK

8试剂;
[0034]混匀后将细胞培养板置于培养箱中继续培养1h后,在450nm波长下检测吸光度值。
[0035]结果如图1所示,体外在不同浓度(0

5μM)范围内,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对DRG神经元无细胞毒性作用。
[0036]实施例2:验证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对DRG神经元轴突再生数量、总长及最长的作用。
[0037]步骤一:
[0038]将分离的DRG神经元体外培养48h后,加入预冷无菌PBS溶液润洗细胞2

3次,加入预热的0.025%胰酶消化5

10min后,加入10%FBS终止消化,反复吹打细胞后收集细胞悬液至新的15mL离心管中,转速1200rpm持续5min后,弃去上清。
[0039]然后加入预热的神经元培养基,吹打细胞均匀后接种到预包被多聚赖氨酸的细胞培养板中,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0.5μM、2.0μM)及对照DMSO十字混匀细胞后放入5%CO2,37℃培养箱中培养16

18小时。
[0040]步骤二:预冷PBS润洗细胞后,加入预冷的4%多聚甲醛,冰上固定20min。
[0041]弃去甲醛后,用PB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在制备治疗神经轴突损伤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化合物Z56957173分子式如下所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疾病包括周围及中枢损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化合物用于制备治疗神经损伤轴突再生修复药物。5.一种治疗神经轴突损伤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郑铁妹吕赛真毛苏苏于彬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