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328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灯管,该灯管包括:一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铝基板、LED、一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和灯帽;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卡接于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上;铝基板沿平行于非透明下半管体直径的方向固定于非透明下半管体的内侧;LED固定于所述铝基板朝向上半管体的一面;灯帽固定于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和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的两端;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包括多片垂直于下半管体直径方向的散热翅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灯管中下半管体包括多片散热翅片,不仅增大了散热面积,而且散热翅片能够加速空气对流,提高了LED灯管的散热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LED灯管。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保照明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低能耗、高光效、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照明灯管逐渐取代传统的荧光灯管,而开始广泛应用于室内照明。 现有LED灯管的使用寿命与LED光源的工作温度密切相关,LED灯管的散热效果决定了 LED光源的使用寿命。图1为现有的LED灯管的主视图,图2为现有的LED灯管的剖视图。结合图1及图2,对现有LED灯管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如下现有的LED灯管包括上半管体10、下半管体21、灯帽12、灯板13、LED14及灯管脚15。 LED灯管的管体包括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上半管体IO及固定于所述上半管体10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下半管体21 ;上半管体10包括用于固定下半管体21的第一卡槽101、用于固定灯板13的第二卡槽102及传导灯板13产生的热量的铝基板103 ;下半管体21包括卡接于上半管体10第一卡槽101的卡勾111 ;灯板13以卡接的方式固定于上半管体10的第二卡槽102中;LED14固定于灯板13朝向下半管体21的一面;灯帽12固定于LED灯管的管体两端;灯管脚26 —端连接LED灯管的驱动电路,另一端穿过灯帽12与外部电源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灯管脚15连接外部电源,输出端连接灯板13,驱动电路将外部交流电转换为恒定的直流电通过灯板13输出至LED14。 LED14产生的热量通过灯板13传导至铝基板103,并通过铝合金材料的上半管体10传导出去。现有的LED灯管虽然可通过铝合金材料的上半管体10进行散热,若大功率LED灯管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量,依靠现有的LED灯管的铝合金材料的上半管体无法短时间内将热量散发出去,散热效果不佳,影响了 LED灯管的发光效率,并且会縮短LED灯管的使用寿命。 总之,现有的LED灯管的散热效果不佳,散热效率较低,影响LED灯管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灯管,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种LED灯管,其特征在于,该灯管包括一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铝基板、LED、一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和灯帽; 所述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卡接于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上; 所述铝基板沿平行于所述非透明下半管体直径的方向固定于所述非透明下半管体的内侧; 所述LED固定于所述铝基板朝向上半管体的一面; 所述灯帽固定于所述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和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的两端; 所述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包括多片垂直于下半管体直径方向的散热翅片。 上述灯管中,所述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进一步包括两上边缘的外侧向内折弯形成的第一卡槽、在下半管体内侧位于第一卡槽与通孔之间的第二卡槽和位于第二卡槽的下表面下方的实体中的通孔。 上述灯管中,所述多片垂直于下半管体直径方向的散热翅片固定于所述第二卡槽下表面和所述通孔所在实体的下表面。 上述灯管中,所述多片垂直于下半管体直径方向的散热翅片的外表面构成所述下半管体的半圆形外表面。 上述灯管中,所述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包含由上半管体两下边缘向内折弯形成的固定于所述下半管体第一卡槽的卡勾。 上述灯管中,所述固定于下半管体的铝基板采用卡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下半管体的第二卡槽中。 上述灯管中,所述灯帽采用螺钉的方式固定于下半管体外侧的两端。 上述灯管中,所述非透明的下半管体为铝合金;所述透明的上半管体为塑料或玻璃。较佳地,所述灯管进一步包括驱动电路; 所述驱动电路将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恒定的直流电流,输出至所述铝基板。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LED灯管,该灯管包括一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铝基板、LED、一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和灯帽;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卡接于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上;铝基板沿平行于非透明下半管体直径的方向固定于非透明下半管体的内侧;LED固定于所述铝基板朝向上半管体的一面;灯帽固定于所述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和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的两端;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包括多片垂直于下半管体直径方向的散热翅片。本技术灯管中下半管体包括多片散热翅片,不仅增大了散热面积,而且散热翅片能够加速空气对流,提高了 LED灯管的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LED灯管主视图。 图2为现有LED灯管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LED灯管的主视图。 图4为本技术LED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LED灯管的剖视图。 图6为本技术LED灯管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技术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LED灯管,该LED灯管包括一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铝基板、LED、一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和灯帽;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卡接于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上;铝基板沿平行于所述非透明下半管体直径的方向固定于非透明下半管体的内侧;LED固定于铝基板朝向上半管体的一面;灯帽固定于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和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的两端;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包括多片垂直于下半管体直径方向的散热翅片。 参照图3、图4、图5及图6对本技术LED灯管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如下本技术LED灯管包括管体、铝基板22、 LED23、灯帽25、灯管脚26、螺钉27和驱动电路28。其中,管体包括下半管体21和上半管体24。 下半管体21为非透明半圆形金属体,可采用铝合金或其他传导性较好的金属材质。沿下半管体21的两上边缘至圆弧形底面的方向,下半管体21包括第一卡槽2101、第二卡槽2102、通孔2103和散热翅片2104。其中,第一卡槽2101为下半管体21的两上边缘外侧向内折弯形成的凹槽,用于卡接上半管体24 ;第二卡槽2102位于下半管体21内侧的,且位于第一卡槽2101与通孔2103之间,用于卡接铝基板22 ;通孔2103位于第二卡槽2102下方的金属实体内,且关于下半管体2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位于LED灯管两端的灯帽25间的电路连接线通过通孔2103进行连接;散热翅片2104位于下半管体21的第二卡槽2102的下表面及通孔2103所在金属实体下表面,多片散热翅片2104垂直于下半管体直径方向且相邻两片散热翅片2104间的距离,位于下半管体21的第二卡槽2102的下表面及通孔2103所在金属实体下表面的多片散热翅片2104的外表面构成下半管体21的圆弧形底面,且翅片高度由中间到两侧由高到低呈圆弧状,散热翅片2104沿下半管体2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散热翅片2104将采用压铸方式成型。 上半管体24为透明半圆形管体,可采用塑料、玻璃或其他透光率及各种化学性能较好的材质;上半管体24的两下边缘向内侧折弯形成卡勾2401,卡勾2401卡接于下半管体21的第一卡槽2101中,卡勾2401与第一卡槽2101的尺寸匹配。上半管体24为本技术LED灯管的出光面。 铝基板22卡接于下半管体21的第二卡槽2102中,铝基板22的厚度与下半管体21的第二卡槽2102的尺寸匹配,铝基板22的一面与下半管体21的第二卡槽2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灯管,其特征在于,该灯管包括:一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铝基板、LED、一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和灯帽;    所述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卡接于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上;    所述铝基板沿平行于所述非透明下半管体直径的方向固定于所述非透明下半管体的内侧;    所述LED固定于所述铝基板朝向上半管体的一面;    所述灯帽固定于所述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和透明半圆形上半管体的两端;    所述非透明半圆形下半管体包括多片垂直于下半管体直径方向的散热翅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颖李锦曾五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朗波尔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