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模组入壳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98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电芯模组入壳设备,包括机台、上位机、电芯模组放置组件、底壳放置区、夹爪组件、压入组件、Z轴伺服电机和X轴伺服电机,的夹爪组件、压入组件、X轴伺服电机、Z轴伺服电机均与上位机相连,电芯模组放置组件和底壳放置区均设置在机台的顶端,夹爪组件和压入组件均安装在底壳放置区的同一侧,夹爪组件和压入组件都位于Z轴伺服电机,Z轴伺服电机位于在X轴伺服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效率低下,操作人员容易疲劳,电芯模组放置后电芯不平整,极耳错位的问题,X轴和Z轴的行进时通过速度可调的丝杆实现的,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也不存在操作人员疲劳情况。也不存在操作人员疲劳情况。也不存在操作人员疲劳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模组入壳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
,涉及电芯模组入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上需要使用各种电池组,通过串并联方式为车辆提供动力源。模组中的电芯,有硬壳、软包等形式。本技术针对的是软包电芯。软包电芯在组成模组后,一般都需要将模组放入壳体之中,避免碰撞等对电芯造成损伤,导致漏液等一系列问题,电芯模组放入壳体中是当前经常用到的方式之一。电芯组成小模组后,一般都要求将电芯模组放入壳体之中,电芯模组中间有起缓冲作用的泡棉,泡棉需要有一定的压缩才能进入壳体。
[0003]现在的入壳方式,基本上都是手动,人工难以放入,存在以下不足:人工放入壳体之时,压入过程中,效率低下,操作人员容易疲劳;人工放入壳体时,压入过程中,难以保持电芯表面与壳体的平整,会对后续工位造成不良,带来诸多不利;因此,亟需一种自动化、高效率的电芯入壳方式,基于此,我们提供电芯模组入壳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芯模组入壳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电芯模组入壳设备,包括机台、上位机、电芯模组放置组件、底壳放置区、夹爪组件、压入组件、Z轴伺服电机和X轴伺服电机,所述的夹爪组件、压入组件、X轴伺服电机、Z轴伺服电机均与上位机相连,所述电芯模组放置组件和底壳放置区均设置在机台的顶端,所述夹爪组件和压入组件均安装在底壳放置区的同一侧,所述夹爪组件和压入组件都位于Z轴伺服电机的一侧,Z轴伺服电机位于X轴伺服电机的一侧。
[0006]在上述的电芯模组入壳设备中,所述夹爪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减速机、加强筋、夹爪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夹爪组件在Z轴伺服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夹爪连接。
[0007]在上述的电芯模组入壳设备中,所述压入组件包括伺服电机、直线轴承、连接器、压力传感器和压头,所述的压入组件安装在Z轴伺服电机,压头通过连杆和直线轴承与第二伺服电机连接。
[0008]在上述的电芯模组入壳设备中,所述电芯模组放置组件包括芯模组检测传感器和电芯模组。
[0009]在上述的电芯模组入壳设备中,所述底壳放置区包括压紧手柄、外壳检测传感器和底壳部件。
[0010]在上述的电芯模组入壳设备中,所述机台的边侧安装有夹爪压力传感器和压入压力传感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芯模组入壳设备的优点为:能够有效解决效率低
下,操作人员容易疲劳,电芯模组放置后电芯不平整,极耳错位的问题,根据不同的电池模组,可以灵活设定相关的控制程序,只要入壳方式相同,都可以进行操作,夹持组件和压入组件都有压力监控,可以实时的看到压力,X轴和Z轴的行进时通过速度可调的丝杆实现的,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也不存在操作人员疲劳情况;压入组件调整完成后,可以确保电芯模组放入后,能够完全放置平整,没有极耳错误的现象,不会对后续工位造成影响,从而保证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软包电芯模组入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台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夹爪组件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压入组件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装入壳体示意图。
[0017]图中;1、上位机;2、压力传感器显示面板;21、夹爪压力传感器;22、压入压力传感器;3、电芯模组放置组件;31、电芯模组检测传感器;32、电芯模组;4、底壳放置区;41、压紧手柄;42、外壳检测传感器;43、底壳部件;5、夹爪组件;51、第一伺服电机;52、减速机;53、夹爪加强筋;54、夹爪;55、夹爪压力传感器;6、压入组件;61、第二伺服电机;62、压力传感器;63、连接机构;64、压头机构;65、直线轴承;7、Z轴伺服电机;8、X轴伺服电机;9、机台。
实施方式
[0018]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技术电芯模组入壳设备。
[0020]电芯模组入壳设备,包括机台9、上位机1、电芯模组放置组件3、底壳放置区4、夹爪组件5、压入组件6、Z轴伺服电机7和X轴伺服电机8,的夹爪组件5、压入组件6、X轴伺服电机8、Z轴伺服电机7均与上位机1相连,电芯模组放置组件3和底壳放置区4均设置在机台9的顶端,夹爪组件5和压入组件6均安装在底壳放置区4的同一侧,夹爪组件5和压入组件6都位于Z轴伺服电机7的一侧,Z轴伺服电机7位于X轴伺服电机8的一侧。
[0021]夹爪组件5包括第一伺服电机51、减速机52、加强筋53、夹爪54和压力传感器55,夹爪组件5在Z轴伺服电机7的一侧,第一伺服电机51与夹爪54连接。
[0022]压入组件6包括伺服电机61、直线轴承65、连接器63、压力传感器62和压头64,的压入组件6安装在Z轴伺服电机7,压头64通过连杆和直线轴承65与第二伺服电机61连接。
[0023]电芯模组放置组件3包括芯模组检测传感器31和电芯模组32;底壳放置区4包括压紧手柄41、外壳检测传感器42和底壳部件43;机台9的边侧安装有夹爪压力传感器21和压入压力传感器22。
[0024]电芯模组放置组件3的电芯模组32使用绝缘材质的红色电木,内有传感器检测有无,降低误操作,提高工作节拍。
[0025]作为优选,压力传感器通过RS485与PLC实时交互数据,监控压力值,确保电芯在下压过程没有损伤。
[0026]夹爪54采用耐磨POM材料。
[0027]在工作过程中,PLC控制X轴移动至电芯模组放置位置,通过Z轴将夹爪放置至夹取位,夹爪伺服开始运动,夹爪夹持电芯时,压力传感器实时反馈,确保没有过大的夹持力,造成电芯损伤,在移动到电芯入壳位的时候,下压组件开始进行下压,下压过程中,如果电芯托盘不在一个平面,通过压头可以将电芯压制平整,下压时有压力监控,通过与设定的标准值进行比较,确保入壳压力正常,电芯没有损伤。
[0028]使用的机器总尺寸L*W*H:1500mm*1000mm*1500mm。其中控制器PLC使用三菱FX5U,夹爪使用耐磨POM材料,压头使用POM材料,夹爪组件夹持的电芯模组中间起缓冲,隔热的泡棉,尺寸L*W*D:125*110*8,在夹取入壳的过程中要使泡棉压缩至5mm,所需要的力为40kg,夹爪组件固定在Z轴上,Z轴固定在X轴上,所述夹爪组件在X轴伺服和Z轴伺服的作用下,可以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位置调整,夹爪伺服电机0.4kw,压入伺服0.4KW,所述夹爪与一般的夹爪不同,本技术的夹爪与电芯模块接触面有一定坡度,且具有绝缘性能。
[0029]本技术使用的压力传感器为斯巴拓SBT671,准确度等级为0.1%,重复性为0.1%FS,通过RS485与PLC进行数据传输,实时监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芯模组入壳设备,包括机台(9)、上位机(1)、电芯模组放置组件(3)、底壳放置区(4)、夹爪组件(5)、压入组件(6)、Z轴伺服电机(7)和X轴伺服电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爪组件(5)、压入组件(6)、X轴伺服电机(8)、Z轴伺服电机(7)均与上位机(1)相连,所述电芯模组放置组件(3)和底壳放置区(4)均设置在机台(9)的顶端,所述夹爪组件(5)和压入组件(6)均安装在底壳放置区(4)的同一侧,所述夹爪组件(5)和压入组件(6)都位于Z轴伺服电机(7)的一侧,Z轴伺服电机(7)位于X轴伺服电机(8)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入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组件(5)包括第一伺服电机(51)、减速机(52)、加强筋(53)、夹爪(54)和压力传感器(55),所述夹爪组件(5)在Z轴伺服电机(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瑞普动力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