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包括机器人本体和转向装置,所述机器人本体顶端通过转向装置与吊箱底端连接,所述吊箱底端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转向装置位置的限位组件,所述吊箱顶端设有吊轨组件,所述吊轨组件与水平设置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固定座、支撑座、调整座、转盘、顶杆、安装座支撑座内的第二电动气缸、固定安装在调整座内的电机以及将转盘与调整座连接的转轴;所述吊箱底端固定扣合有底板,吊箱通过第一螺栓与底板固定连接,底板下端面居中处设有供限位组件穿过的开口。通过限位组件的设计,使该装置可以固定尺寸大小不同的机器人本体,同时该装置还可以固定其他设备,进而能够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用途、可在3个或更多轴上进行编程的操作机。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3个基本部分组成。工业机器人可固定在某处或可移动,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中。是一种机器(机械装置),其机构通常由一系列相互铰接或滑动的关节组成,具有几个自由度,且具有与人手臂相似的动作功能,用以抓取或搬运物体(工件或工具)等多种用途。
[0003]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物流、化工等各个工业领域之中。挂轨式机器人具有行走稳定,定位精准等优点,挂轨机器人一般配有连接座,固定型号的挂轨式机器人与相对应型号的连接座之间通常固定搭配使用,但是现有挂轨式机器人与连接座之间存在安装繁琐的问题,不便于拆卸,进而不便于对机器人维修与维护,使用存在局限性。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通过限位组件的设计,使该装置可以固定尺寸大小不同的机器人本体,同时该装置还可以固定其他设备,进而能够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包括机器人本体和转向装置,所述机器人本体顶端通过转向装置与吊箱底端连接,所述吊箱底端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转向装置位置的限位组件,所述吊箱顶端设有吊轨组件,所述吊轨组件与水平设置的滑轨滑动连接;
[0008]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固定座、支撑座、调整座、转盘、顶杆、安装座支撑座内的第二电动气缸、固定安装在调整座内的电机以及将转盘与调整座连接的转轴;
[0009]所述吊箱底端固定扣合有底板,所述吊箱通过第一螺栓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下端面居中处设有供限位组件穿过的开口,所述吊箱顶端居中处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第一电动气缸的外壳,所述第一电动气缸通过第一活塞杆与滑板连接;
[0010]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板、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吊轨组件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扣件,所述扣件底端与吊箱顶端的两端处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位于两组所述扣件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扣件靠近外壳一侧上部设有与滑轨相适配的吊槽,所述滑轨下端面居中处设有与外壳顶端相适配的移动槽,所述滑轨与外壳滑动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滑板、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均位于吊箱内,所述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相对设置并呈漏斗状布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滑板位于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之间,所述滑板与第一活动件、
第二活动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两端均与吊箱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板顶端穿过开口固定插在第一活动件底端,所述第二扣板顶端穿过开口固定插在第二活动件底端,所述第一扣板与第二扣板相对设置,所述开口两侧内壁均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扣板、第二扣板两端居中处均固定焊接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
[001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两侧均设有扣槽,所述固定座位于第一扣板与第二扣板之间,所述第一扣板与第二扣板底端靠近固定座一侧均设有与扣槽相适配的凸起。
[001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底端居中处固定焊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底端通过顶杆与调整座连接,所述调整座与转盘之间还设有滚珠,所述转盘通过第二螺栓与机器人本体顶端的安装臂固定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需要将机器人本体从滑轨上拆卸下来时,第一电动气缸通过第一活塞杆带动滑板做向下运动,由于滑板位于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之间,且滑板与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滑动连接,从而使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相对远离移动,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能够带动第一扣板、第二扣板相对远离运动,直至使第一扣板与第二扣板底端的凸起从固定座两侧的扣槽中拔出即可,从而便于对机器人本体维修与维护,上述结构操作简单,具有使用灵活的优点,同时通过限位组件的设计,使该装置可以固定尺寸大小不同的机器人本体,同时该装置还可以固定其他设备,进而能够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的吊轨组件立体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的机器人本体立体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的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的吊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机器人本体;2、转向装置;3、吊箱;4、开口;5、限位组件;6、底板;7、吊轨组件;8、滑轨;9、扣件;10、外壳;11、移动槽;12、吊槽;13、第一螺栓;14、固定座;15、支撑座;16、调整座;17、滑块;18、转盘;19、顶杆;20、扣槽;21、第一电动气缸;22、第一活塞杆;23、滑板;24、第一活动件;25、第二活动件;26、第一扣板;27、第二扣板;28、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6]如图1
‑
5所示,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包括机器人本体1和转向装置2,所述机器人本体1顶端通过转向装置2与吊箱3底端连接,所述吊箱3底端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转向装置2位置的限位组件5,所述吊箱3顶端设有吊轨组件7,所述吊轨组件7与水平设置的滑轨8滑动连接;所述转向装置2包括固定座14、支撑座15、调整座16、转盘18、顶杆19、安装座支撑座15内的第二电动气缸、固定安装在调整座16内的电机以及将转盘18与调整座16连接的转轴;所述吊箱3底端固定扣合有底板6,所述吊箱3通过第一螺栓13与底板6固定连接,所
述底板6下端面居中处设有供限位组件5穿过的开口4,所述吊箱3顶端居中处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第一电动气缸21的外壳10,所述第一电动气缸21通过第一活塞杆22与滑板23连接;
[0027]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滑板23、第一活动件24、第二活动件25、第一扣板26和第二扣板27;所述吊轨组件7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扣件9,所述扣件9底端与吊箱3顶端的两端处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0位于两组所述扣件9之间;所述扣件9靠近外壳10一侧上部设有与滑轨8相适配的吊槽12,所述滑轨8下端面居中处设有与外壳10顶端相适配的移动槽11,所述滑轨8与外壳10滑动连接。
[0028]所述滑板23、第一活动件24、第二活动件25均位于吊箱3内,所述第一活动件24、第二活动件25相对设置并呈漏斗状布置;所述滑板23位于第一活动件24、第二活动件25之间,所述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包括机器人本体(1)和转向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顶端通过转向装置(2)与吊箱(3)底端连接,所述吊箱(3)底端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转向装置(2)位置的限位组件(5),所述吊箱(3)顶端设有吊轨组件(7),所述吊轨组件(7)与水平设置的滑轨(8)滑动连接;所述转向装置(2)包括固定座(14)、支撑座(15)、调整座(16)、转盘(18)、顶杆(19)、安装座支撑座(15)内的第二电动气缸、固定安装在调整座(16)内的电机以及将转盘(18)与调整座(16)连接的转轴;所述吊箱(3)底端固定扣合有底板(6),所述吊箱(3)通过第一螺栓(13)与底板(6)固定连接,所述底板(6)下端面居中处设有供限位组件(5)穿过的开口(4),所述吊箱(3)顶端居中处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第一电动气缸(21)的外壳(10),所述第一电动气缸(21)通过第一活塞杆(22)与滑板(23)连接;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滑板(23)、第一活动件(24)、第二活动件(25)、第一扣板(26)和第二扣板(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轨组件(7)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扣件(9),所述扣件(9)底端与吊箱(3)顶端的两端处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0)位于两组所述扣件(9)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多角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9)靠近外壳(10)一侧上部设有与滑轨(8)相适配的吊槽(12),所述滑轨(8)下端面居中处设有与外壳(10)顶端相适配的移动槽(11),所述滑轨(8)与外壳(10)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阳,吴风雷,冯绍伟,李博,孙君建,胡光华,
申请(专利权)人:朝阳燕山湖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