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轨系统的动车填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124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空轨系统的动车填装系统,包括装卸平台、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第三输送段、换向组件以及加料仓,货运单元在货运动车的驱动下位于一组轨道梁上移动至装卸平台上,并依次穿过第一输送段、第三输送段以及第二输送段后完成装填作业,便于该货运单元可直接进行后续的转运作业,无需进行火车堆场内的再次装箱作业,提高转运效率,减省作业工序,进而进一步的匹配煤炭开采速度,降低人工介入程度,保持作业效率,且通过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与第三输送段基于装卸平台的同侧布置,可在现有空轨系统中进行快速、便捷的布置加装,且适用性高,可配合生产作业节拍,大大提高货运单元的装填、转运效率。转运效率。转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空轨系统的动车填装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货运空轨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空轨系统的动车填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这一部分中提供的信息是为了一般地呈现本公开的背景的目的。在本部分中描述的程度上,当前署名的专利技术人的工作以及在提交时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的描述的各方面,既不明示地也不暗示地被认为是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0003]当前煤矿开采水平越来越高,采煤厂煤炭外运多采用集卡车,将粉碎后的细煤由煤矿区运到铁路堆场进行长途运输,目前煤炭开采,需要先将煤由矿山转运到火车堆场,然后在火车堆场内通过人工和机械设备再次装箱才能进行转运,相对目前机械化的煤炭开采速度,效率太低,火车堆场处的中转处理设备复杂,存在人工介入程度高的问题,且所有货运单元集中在火车堆场内进行依次装填,进一步影响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空轨系统的动车填装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运系统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申请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6]一种用于空轨系统的动车填装系统,所述动车填装系统包括:
[0007]装卸平台,设有两组,并分别布置在空轨系统的两组轨道梁下,所述装卸平台上设有用于驱动货运单元移动多个第一驱动辊;
[0008]与所述轨道梁垂直布置的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分别连接在两组所述装卸平台的同侧,且所述第一输送段与所述第二输送段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辊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二驱动辊
[0009]与所述轨道梁平行布置的第三输送段,所述第三输送段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驱动辊垂直布置的多个第三驱动辊;
[0010]换向组件,设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段与所述第三输送段,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输送段与所述第三输送段,以驱动所述货运单元在所述第二驱动辊与所述第三驱动辊之间移动;
[0011]加料仓,设于所述第三输送段上部,所述加料仓内部设有第一容置空间,底部具有第一排出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多个第四驱动辊与多个第五驱动辊,所述第四驱动辊与所述第二驱动辊平行布置,所述第五驱动辊与所述第三驱动辊平行布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段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输送段的高度相同,并低于所述第三输送段的高度,所述第四驱动辊的高度与所述第二驱动辊的高度相同,且所述第五驱动辊可纵向移动至所述第一输送段或所述第三输送段的高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换向组件下设有顶升机构,且所述顶升机构与所述第五驱动辊连
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五驱动辊纵向往复运动。
[0015]进一步地,一个所述换向组件下的所述顶升机构采用交叉式液压平台,另一个所述换向组件下的所述顶升机构采用直推式液压缸。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驱动辊设有两组,并分别设于所述第五驱动辊的两侧。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辊、所述第二驱动辊以及所述第三驱动辊上分别套设传送带。
[0018]进一步地,所述加料仓的第一排出口处设有相连通的下料斗,所述下料斗远离所述加料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货运单元上开口相对应的导料口。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斗内设有多个交叉布置的隔板,以使所述下料斗内形成多个下料通道。
[0020]进一步地,所述装卸平台上设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一侧具有用于所述货运单元穿过的侧开口,所述装卸平台上设有多个水平布置的多个第一顶推机构,所述顶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定位框连接并用于推动所述定位框调整位置。
[002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框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引导块,所述引导块上设有用于引导所述货运单元的定位斜面,所述装卸平台下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装卸平台升降的第二顶推机构。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推机构设有两组,并沿所述装卸平台的升降方向依次布置。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0024]通过在空轨系统的两组轨道梁下各设置装卸平台,装卸平台上设有用于驱动货运单元移动多个第一驱动辊,还与轨道梁垂直布置有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与轨道梁平行布置有第三输送段,第一输送段与第二输送段上分别设有与第一驱动辊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二驱动辊,第三输送段上设有与第二驱动辊垂直布置的多个第三驱动辊,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与第三输送段之间分别设有换向组件,第三输送段上部设有加料仓,加料仓内部设有第一容置空间,底部具有第一排出口,实际作业过程中,货运单元在货运动车的驱动下位于一组轨道梁上移动至装卸平台上,并在货运单元与货运动车分离后落位于装卸平台上,并在第一驱动辊的驱动下,货运单元被输送至第一输送段上,在第二驱动辊的驱动下,货运单元在换向组件的驱动下移动至第三输送段上的第三驱动辊上,预先装填至加料仓内的煤矿物料通过第一排出口进入到货运单元内,直至完成货运单元的装载之后,第三驱动辊驱动货运单元移动至下一个换向组件上,并在该换向组件的驱动下,移动至第二输送段上,进而通过第二输送段上的第二驱动辊将货运单元移动至另一轨道梁相对应的装卸平台上,通过该装卸平台上的第一驱动辊驱动货运单元至目标位置后操作挂设到货运动车上,完成货运单元的装填作业,便于该货运单元可直接进行后续的转运作业,无需进行火车堆场内的再次装箱作业,提高转运效率,减省作业工序,进而进一步的匹配煤炭开采速度,降低人工介入程度,保持作业效率,且通过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与第三输送段基于装卸平台的同侧布置,可在现有空轨系统中进行快速、便捷的布置加装,且适用性高,可配合生产作业节拍,大大提高货运单元的装填、转运效率。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提供动车填装系统安装后的俯视图;
[0027]图2为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提供动车填装系统安装后的正视图;
[0028]图3为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提供装卸平台处的俯视图;
[0029]图4为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提供装卸平台处的正视图;
[0030]图5为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提供装卸平台处的侧视图;
[0031]图6为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提供动下料斗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提供动下料斗第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00、装卸平台;101、第一驱动辊;201、第一输送段;202、第二输送段;203、第三输送段;301、第二驱动辊;302、第三驱动辊;400、换向组件;401、第四驱动辊;402、第五驱动辊;500、加料仓;501、第一容置空间;502、第一排出口;601、交叉式液压平台;602、直推式液压缸;701、下料斗;702、导料口;7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轨系统的动车填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车填装系统包括:装卸平台,设有两组,并分别布置在空轨系统的两组轨道梁下,所述装卸平台上设有用于驱动货运单元移动多个第一驱动辊;与所述轨道梁垂直布置的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分别连接在两组所述装卸平台的同侧,且所述第一输送段与所述第二输送段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辊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二驱动辊;与所述轨道梁平行布置的第三输送段,所述第三输送段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驱动辊垂直布置的多个第三驱动辊;换向组件,设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段与所述第三输送段,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输送段与所述第三输送段,以驱动所述货运单元在所述第二驱动辊与所述第三驱动辊之间移动;加料仓,设于所述第三输送段上部,所述加料仓内部设有第一容置空间,底部具有第一排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空轨系统的动车填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多个第四驱动辊与多个第五驱动辊,所述第四驱动辊与所述第二驱动辊平行布置,所述第五驱动辊与所述第三驱动辊平行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空轨系统的动车填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段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输送段的高度相同,并低于所述第三输送段的高度,所述第四驱动辊的高度与所述第二驱动辊的高度相同,且所述第五驱动辊可纵向移动至所述第一输送段或所述第三输送段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空轨系统的动车填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下设有顶升机构,且所述顶升机构与所述第五驱动辊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五驱动辊纵向往复运动。5.如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元强崔灿孙博汪川吴红满潘军梅琨王全虎向正新姚雄柯晓乐夏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车智能运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