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闪点防眩光玻璃用蒙砂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7120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闪点防眩光玻璃用蒙砂粉,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物质组成:A组分55~65%、B组分10~30%、C组分10~30%;所述A组分为氟化铵、氟化氢铵、氯化铵、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B组分为柠檬酸、氨基磺酸、草酸、淀粉、硫酸钡中一种或几种;C组分为氯化钾、乙酸钾、氟化钾、氟化氢钾、山梨糖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晶核大小控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蒙砂粉分成三种组分,使用时再混合,防止各成分混合后出现化学反应,出现潮解后变成糊状物;且便于进行粗糙度的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引进晶核大小控制剂,在蚀刻玻璃时,晶核控制剂均匀分布在玻璃表面,且不和氢氟酸反应,使玻璃表面发生不连续的化学蚀刻反应,从而形成朦胧的防眩光效果。从而形成朦胧的防眩光效果。从而形成朦胧的防眩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闪点防眩光玻璃用蒙砂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表面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无闪点防眩光玻璃用蒙砂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触摸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触摸屏盖板玻璃用量剧增,由于玻璃的反射率高,具有镜面成像效果,严重影响显示画面的效果,尤其是在户外强光下,更是看不清显示内容,俗称见光死,为了解决玻璃的这一缺陷,科技工作者通过大量实验,研发出抗眩光AG玻璃,通过酸蚀刻工艺对玻璃表面进行处理,把玻璃表面的镜面反射变成漫反射,有效的降低了玻璃的反射率,解决了玻璃显示屏见光死的缺陷,深受市场欢迎,尤其是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兴起,车载显示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助推了AG防眩光玻璃的发展。
[0003]AG玻璃就是通过氢氟酸配合一些特定的助剂和填料对玻璃表面进行化学蚀刻,化学蚀刻的基本原理是使玻璃表面硅氧层和氢氟酸或其盐类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通过玻璃表面进行的不连续侵蚀反应,使玻璃表面的晶体结构呈现出凸凹不平的状态,把玻璃表面的镜面反射变成漫反射,有效的降低了玻璃表面的反射率,解决了玻璃显示屏的镜面反射的效果,有效的保护了眼睛,同时提高了画面的显示效果。
[0004]随着TFT液晶面板的技术进步,目前的TFT液晶显示器已经有原来的2K屏发展到目前的8K屏,像素越高,子像素越小,达到纳米级,画面越来越清晰,同时对作为coverlens的AG防眩光玻璃的生产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AG玻璃贴合到TFT液晶面板上的AG玻璃不能有闪烁点(sparking),也就是AG玻璃的晶胞大小要和子像素相匹配,AG玻璃的晶胞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如果一个晶胞对应一个子像素,此时的显示效果最好,画面最清晰。如果晶胞太大,一个晶胞对应两个或者三个子像素的话,此时,画面会出现闪烁点,行业内称为sparking,有专门的简称仪器来检测显示器的闪烁点。由于以前的显示器像素低,对AG玻璃的晶胞大小要求不高,因此没有人专门研究,当市场上出现4K屏后,高端客户就开始要求AG玻璃的检验标准增加一项即闪烁点,目前AG玻璃生产企业大都不清楚是哪个因素引起的闪烁点,所以很少有能够真正做出无闪点效果的AG玻璃。目前市场上主打的AG玻璃大都是有闪烁点的,主要应用在大屏幕和一些要求低的显示屏幕上,但对于车载显示屏,手机显示屏以及电子书等高端显示器用AG玻璃,由于屏幕上出现雪花纹,闪烁点多,严重影响画面清晰度,不被市场认可。目前以8K屏子像素为例,要求AG玻璃在光泽度(GU)110+/~10的情况下,粗糙度(RA)要控制在0.04~0.08μm,晶胞底座平均直径(RSM)要控制在25μm以下才能满足无闪点的要求,技术要求非常高。因此,玻璃蚀刻过程中,控制晶核的大小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高端显示器用AG玻璃闪烁点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闪点防眩光玻璃用蒙砂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闪点防眩光玻璃用蒙砂粉,蒙砂粉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物质组成:A组分55~65%、B组分10~30%、C组分10~30%;所述A组分为氟化铵、氟化氢铵、氯化铵、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B组分为柠檬酸、氨基磺酸、草酸、淀粉、硫酸钡中一种或几种;所述C组分为氯化钾、乙酸钾、氟化钾、氟化氢钾、山梨糖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晶核大小控制剂。
[0007]本专利技术将蒙砂粉分成三种组分,在使用时再混合,原因包括:一是防止各成分混合后出现化学反应,出现潮解后变成糊状物;二是方便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粗糙度的调整,因为每个成分的作用是不一样的,A组分主要提供蚀刻玻璃的氢氟酸,B组分主要是提供酸度和粘度,C组分主要是控制蚀刻玻璃时的细度,即蚀刻玻璃表面的粗糙度(RA及晶胞底座平均直径RSM)。
[0008]进一步地,晶核大小控制剂为氟硅酸钾、氟硅酸钠、氟化钙、氟硼酸钾、氟化铅、气相法白炭黑、金红石型钛白粉的一种或几种。
[0009]在玻璃蚀刻粉剂的配方设计中,一般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预期能产生溶解度较小的盐类,如氟化钙、氟硅酸钾、氟硅酸钠等,使其结晶于玻璃表面,充当晶核,阻断氢氟酸蚀刻玻璃,而玻璃表面未被晶核覆盖的部分即晶核颗粒间的缝隙,仍然暴露在蚀刻液中,氢氟酸会继续蚀刻,玻璃表面受到非均匀的蚀刻后得到凸凹不平的无光泽的表面。
[0010]所述的晶核大小控制剂是指将氟硅酸钾等物质通过研磨加工后使其粒径达到微米级,在蚀刻玻璃时,晶核大小控制剂均匀的分布在玻璃表面,且不和氢氟酸反应,使玻璃表面发生不连续的化学蚀刻反应,从而形成朦胧的防眩光效果。
[0011]进一步地,所述晶核大小控制剂的粒度为5~30μm。晶核大小控制剂分布在玻璃表面,阻断氢氟酸和玻璃反应,不同粒度的晶核大小控制剂可以形成不同粗糙度的玻璃表面,从而得到不同效果的无闪点防眩光玻璃。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闪点防眩光玻璃用蒙砂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蒙砂粉的A组分、B组分和C组分分别进行制备并包装。
[0013]进一步地,所述A组分为氟化铵、氟化氢铵、氯化铵、硫酸铵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时,A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A组分的各原料加入混合搅拌器中进行搅拌,搅拌30分钟,然后用雷蒙磨进行粉碎至100目,进行包装得到蒙砂粉的A组分。
[0014]进一步地,所述B组分为柠檬酸、氨基磺酸、草酸、淀粉、硫酸钡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时,B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B组分的各原料加入混合搅拌器中进行搅拌,搅拌30分钟,然后进行包装得到蒙砂粉的B组分。
[0015]进一步地,所述C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氯化钾、乙酸钾、氟化钾、氟化氢钾、山梨糖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晶核大小控制剂,搅拌完成后进行包装得到蒙砂粉的C组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闪点防眩光玻璃用蒙砂粉在车载无闪点防眩光玻璃、工控触控屏盖板玻璃或者手机盖板玻璃中的应用。
[0016]进一步地,一种无闪点防眩光玻璃用蒙砂粉在车载无闪点防眩光玻璃、工控触控屏盖板或者手机盖板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分别称取蒙砂粉的A组分、B组分和C组分,加入配料罐内,每25千克的蒙砂
粉添加5~10千克纯净水,在水浴条件下开始熟化72小时,熟化开始时搅拌速度为1000转/分钟,半小时搅拌速度降为30~60转/分钟,熟化时保持搅拌,水浴温度为40~50℃;前半小时搅拌速度快是因为蒙砂粉刚刚加入水后,会吸热导致溶液温度降低,需要快速搅拌加速溶解,半小时后,各个成分已充分溶解,改为慢速搅拌即可;步骤2:熟化好的蒙砂液通过80~100目的丝网过滤后放入AG玻璃自动生产线的药水池内;生产线为卧式水平线,药水采用幕帘式布料。
[0017]步骤3:开动耐酸泵,把药水打循环,调节进料的阀门,确保布料头的幕帘均匀,不断流,不分叉;步骤4:用覆膜机把玻璃不需要蚀刻的锡面用膜保护起来,放到全自动AG玻璃生产线上;覆好膜的玻璃通过自动线的水洗、5%氢氟酸溶液酸洗、水洗、控水等工艺后,快速通过药水幕帘,药水在玻璃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闪点防眩光玻璃用蒙砂粉,其特征在于,蒙砂粉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物质组成:A组分55~65%、B组分10~30%、C组分10~30%;所述A组分为氟化铵、氟化氢铵、氯化铵、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B组分为柠檬酸、氨基磺酸、草酸、淀粉、硫酸钡中一种或几种;所述C组分为氯化钾、乙酸钾、氟化钾、氟化氢钾、山梨糖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晶核大小控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闪点防眩光玻璃用蒙砂粉,其特征在于,晶核大小控制剂为氟硅酸钾、氟硅酸钠、氟化钙、氟硼酸钾、氟化铅、气相法白炭黑、金红石型钛白粉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闪点防眩光玻璃用蒙砂粉,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核大小控制剂的粒度为5~30μm。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无闪点防眩光玻璃用蒙砂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蒙砂粉的A组分、B组分和C组分分别进行制备并包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闪点防眩光玻璃用蒙砂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为氟化铵、氟化氢铵、氯化铵、硫酸铵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时,A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A组分的各原料加入混合搅拌器中进行搅拌,搅拌30分钟,然后用雷蒙磨进行粉碎,进行包装得到蒙砂粉的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隽勇栾迪栾见荣张坤成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安吉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