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杰专利>正文

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0947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层气净化技术领域,提出了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净化处理系统由废物灰仓、旋流组件、过滤器、制冷片组和外壳体组成;旋流组件包括气体出口管,气体出口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直筒段筒体,气体出口管的内部设置有圆筒型内件,圆筒型内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切向进口管,气体出口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锥体管,锥体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体排出管;废物灰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气口,进气口的一端与气体出口管相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的流路中在直筒段形成向下和向上两个旋涡相互扰动的情况,造成了流体湍动,会导致重分散相短路,不仅会对净化效率产生影响,同时会加速设备磨损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层气净化
,具体的,涉及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煤层气是与煤伴生、共生的气体资源,其成分主要是以甲烷为主,属于可燃烧气体,用作民用、工业和汽车等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燃烧后几乎没有有害气体,是少有的清洁型燃料;煤层气内通常包含焦油、粉尘等杂质,应用前需要进行净化处理;目前现有的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的流路中在直筒段形成向下和向上两个旋涡相互扰动的情况,造成了流体湍动,会导致重分散相短路,不仅会对净化效率产生影响,同时会加速设备的磨损,为此,我们提出了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现有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的流路中在直筒段形成向下和向上两个旋涡相互扰动的情况,造成了流体湍动,会导致重分散相短路,不仅会对净化效率产生影响,同时会加速设备磨损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净化处理系统由废物灰仓、旋流组件、过滤器、制冷片组和外壳体组成;所述旋流组件包括气体出口管,所述气体出口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直筒段筒体,所述气体出口管的内部设置有圆筒型内件,所述圆筒型内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切向进口管,所述气体出口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锥体管,所述锥体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体排出管。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废物灰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与气体出口管相固定,且进气口与气体出口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切向进口管的进风方向与圆筒型内件的内侧边缘相切,所述切向进口管与圆筒型内件的内部连通,且切向进口管的一端从气体出口管的内部依次贯穿气体出口管和外壳体至外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体出口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锥形筒,所述过滤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出气口,所述一号出气口与锥形筒的相固定连接,所述锥形筒为上小下大的空心锥状结构。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体出口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制冷片组,所述制冷片组的数量为若干组,且若干组制冷片组在气体出口管的外表面为圆环状分布。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废物灰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贯穿于外壳体至其外部,所述废物灰仓的上下两端均为对称的锥形结构,所述废物灰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灰尘排出口,所述灰尘排出口与气体排出管之间为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器的上下两端均为对称的锥形结构,所述过滤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出气口,所述二号出气口从外壳体的内部贯穿至外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冷片组为半导体制冷片。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体出口管与废物灰仓之间通过支架衔接固定,所述外壳体与过滤器和废物灰仓之间均通过支架固定。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直筒段筒体的外径小于气体出口管的内径。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直筒段筒体的外径小于圆筒型内件的内径。
[0014]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旋流组件的作用,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气体流入旋流组件内后,可以改变传统处理中气体流路在气体出口管部位形成向下和向上两个旋涡相互扰动的情况,可以极大的降低流体的湍动,强化流体旋转流动,防止重分散相短路,从而可以提高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旋流组件的局部侧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图2的局部俯剖视图。
[0017]图中:1、废物灰仓;2、旋流组件;21、气体出口管;22、直筒段筒体;23、圆筒型内件;24、切向进口管;25、锥体管;26、气体排出管;3、过滤器;4、锥形筒;5、制冷片组;6、排污口;7、灰尘排出口;8、一号出气口;9、二号出气口;10、进气口;11、外壳体。
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00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净化处理系统由废物灰仓1、旋流组件2、过滤器3、制冷片组5和外壳体11组成,过滤器3的上下两端均为对称的锥形结构,过滤器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出气口9,二号出气口9从外壳体11的内部贯穿至外部。
实施例2
[0020]如图2~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提出了旋流组件2包括气体出口管21,气体出口管2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直筒段筒体22,气体出口管21的内部设置有圆筒型内件23,圆筒型内件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切向进口管24,气体出口管2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锥体管25,锥体管2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体排出管26;废物灰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气口10,进气口10的一端与气体出口管21相固定,且进气口10与气体出口管21的内部相连通,切向进口管24的进风方向与圆筒型内件23的内侧边缘相切,切向进口管24与圆筒型内件23的内部连通,且切向进口管24的一端从气体出口管21的内部依次贯穿气体出口管21和外壳体11至外部;气体出口管2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锥形筒4,过滤器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出气口
8,一号出气口8与锥形筒4的相固定连接,锥形筒4为上小下大的空心锥状结构;气体出口管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制冷片组5,制冷片组5的数量为若干组,且若干组制冷片组5在气体出口管21的外表面为圆环状分布;废物灰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污口6,排污口6贯穿于外壳体11至其外部,废物灰仓1的上下两端均为对称的锥形结构,废物灰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灰尘排出口7,灰尘排出口7与气体排出管26之间为固定连接;制冷片组5为半导体制冷片;气体出口管21与废物灰仓1之间通过支架衔接固定,外壳体11与过滤器3和废物灰仓1之间均通过支架固定;直筒段筒体22的外径小于气体出口管21的内径;直筒段筒体22的外径小于圆筒型内件23的内径;在使用的过程中,当煤层气气体流入旋流组件2内后,可以改变传统处理中气体流路在气体出口管21部位形成向下和向上两个旋涡相互扰动的情况,可以极大的降低流体的湍动,强化流体旋转流动,防止重分散相短路,从而可以提高净化效率。
[0021]综上,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和原理具体如下,在使用的过程中,煤层气通过进气口10送入圆筒型内件23的内部,煤层气向上流动,此时从切向进口管24的开口同时向内注入气流,由于切向进口管24进风方向与圆筒型内件23内侧边缘相切的特性,使得气流形成气旋,气流通过圆筒型内件23的内部和圆筒型内件23与气体出口管21形成的间隔形成一次分离区,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净化处理系统由废物灰仓(1)、旋流组件(2)、过滤器(3)、制冷片组(5)和外壳体(11)组成;所述旋流组件(2)包括气体出口管(21),所述气体出口管(2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直筒段筒体(22),所述气体出口管(21)的内部设置有圆筒型内件(23),所述圆筒型内件(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切向进口管(24),所述气体出口管(2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锥体管(25),所述锥体管(2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体排出管(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物灰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气口(10),所述进气口(10)的一端与气体出口管(21)相固定,且进气口(10)与气体出口管(2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切向进口管(24)的进风方向与圆筒型内件(23)的内侧边缘相切,所述切向进口管(24)与圆筒型内件(23)的内部连通,且切向进口管(24)的一端从气体出口管(21)的内部依次贯穿气体出口管(21)和外壳体(11)至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出口管(2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锥形筒(4),所述过滤器(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出气口(8),所述一号出气口(8)与锥形筒(4)的相固定连接,所述锥形筒(4)为上小下大的空心锥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低压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艺帆王子豪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刘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