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083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依据,并确定核算过程包括原生铜和再生铜;确定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其中,所述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包括原生铜产量和再生铜产量;确定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根据所述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和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确定区域精炼铜碳排放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原生铜和再生铜双视角的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框架,该框架可精准识别精炼铜的原始生产范式(原生铜和再生铜所占的比例),这种系统性的识别精炼铜的生产可以帮助决策者宏观上掌握碳排放来源的关键节点,为后续低碳化生产模式的调整提供重要参考。调整提供重要参考。调整提供重要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排放核算
,特别是涉及一种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精炼铜的生产是铜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连接产业链的上下游,为铜产业的可持续生产提供重要支撑,精炼铜的生产主要包括以原生铜矿为原料的生产(原生铜)和以废杂铜为原料的生产(再生铜),相较于再生铜,原生铜的生产产生的碳排放较高,我国是铜资源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对于精炼铜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我国目前也处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减少精炼铜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十分重要,为了帮助区域实现精炼铜生产的低碳化,首要任务是开展精炼铜生产的碳排放核算,明晰产生碳排放的关键环节。
[0003]但是现有的精炼铜碳排放核算尚未明确区分精炼铜的生产范式,不能为决策者提供切实并有效的低碳化调整策略,而且还存在由于再生铜的统计口径不同导致的再生铜产量不明确问题,使得研究结果不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未明确区分精炼铜的生产范式,不能为决策者提供切实有效的低碳化调整策略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依据,并确定核算过程包括原生铜和再生铜;确定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其中,所述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包括原生铜产量和再生铜产量;确定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其中,所述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包括单位原生铜的碳强度和单位再生铜的碳强度;根据所述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和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确定区域精炼铜碳排放量。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系统,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依据,并确定核算过程包括原生铜和再生铜;确定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其中,所述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包括原生铜产量和再生铜产量;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其中,所述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包括单位原生铜的碳强度和单位再生铜的碳强度;根据所述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和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确定区域精炼铜碳排放量。
[000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述的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通过确定出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依据,并确定出核算过程包括原生铜和再生铜,然后确定出区域精炼铜
的产量和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最后根据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和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得出区域精炼铜碳排放量,使用上述方式计算出的区域精炼铜碳排放量准确率较高,本专利技术基于原生铜和再生铜双视角的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框架,该框架可精准识别精炼铜的原始生产范式(原生铜和再生铜所占的比例),这种系统性的识别精炼铜的生产可以帮助决策者宏观上掌握碳排放来源的关键节点,为后续低碳化生产模式的调整提供重要参考。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确定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依据,包括:以下公式为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依据:区域精炼铜碳排放量=区域精炼铜产量
×
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确定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包括确定原生铜产量和确定再生铜产量。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确定原生铜产量,包括:梳理从原生铜矿到精炼铜之间各处理环节的物料清单;根据各处理环节的物料清单确定原生铜产量。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确定再生铜产量,包括:搭建区域铜资源代谢的动态物质流系统边界;根据动态物质流系统边界确定系统边界内铜资源在各个环节的物质流参数;根据各个环节的物质流参数确定铜资源在动态物质流系统内的流量和存量;根据所述流量和存量确定再生铜产量。
[0013]上述方案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确定再生铜产量的科学量化方式,客观追溯了废铜在经济系统中的产量,弥补了以往由于再生铜统计口径不同导致的再生铜产量不明确问题,科学量化再生铜产量可为再生铜生产的碳排放核算提供重要支撑,使研究结果更精准。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确定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包括确定单位原生铜的碳强度和确定单位再生铜的碳强度。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确定单位原生铜的碳强度和确定单位再生铜的碳强度的过程相类似;所述确定单位原生铜的碳强度,包括;确定精炼铜在生产过程中的功能单位和原生铜的系统边界;收集所述原生铜的全生命周期阶段的数据并建立数据清单;使用Recipe数据模型对数据清单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单位原生铜的碳强度。
[0016]上述方案通过生产技术框架下的基于生命周期方法评估原生铜和再生铜单位碳排放强度的核算框架以及方法,有益于生产技术的低碳化转型,进而帮助国家和企业实现低碳化发展。
[001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所述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和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确定区域精炼铜碳排放量,包括: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区域精炼铜碳排放量:区域精炼铜碳排放量=原生铜产量
×
单位原生铜的碳强度+再生铜产量
×
单位再生铜的碳强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流程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流程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流程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系统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示意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原生铜产量确定的流程示意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以废弃含铜商品中回收的废铜为原料生产的精炼铜的流程示意
图;
[0025]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精炼铜的生命周期评价的流程示意图;
[0026]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原生铜生产的数据清单样例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再生铜生产的数据清单样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依据,并确定核算过程包括原生铜和再生铜;确定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其中,所述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包括原生铜产量和再生铜产量;确定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其中,所述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包括单位原生铜的碳强度和单位再生铜的碳强度;根据所述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和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确定区域精炼铜碳排放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依据,包括:以下公式为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依据:区域精炼铜碳排放量=区域精炼铜产量
×
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区域精炼铜的产量包括确定原生铜产量和确定再生铜产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原生铜产量,包括:梳理从原生铜矿到精炼铜之间各处理环节的物料清单;根据各处理环节的物料清单确定原生铜产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再生铜产量,包括:搭建区域铜资源代谢的动态物质流系统边界;根据动态物质流系统边界确定系统边界内铜资源在各个环节的物质流参数;根据各个环节的物质流参数确定铜资源在动态物质流系统内的流量和存量;根据所述流量和存量确定再生铜产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精炼铜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区域精炼铜单位碳强度包括确定单位原生铜的碳强度和确定单位再生铜的碳强度。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旭张家铭耿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