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混凝土二次浇注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068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混凝土二次浇注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泵管的底部安装密封活动装置,锥体顶部固定槽钢和导管底侧固定槽钢卡扣连接形成单向旋转结构,锥体处扎丝活动扣和导管底侧扎丝活动扣通过扎丝连接。在密封活动装置和泵管进入到混凝土液面内且深度符合要求后,利用吊车经过钢丝绳通过锥体外钢丝绳引导槽钢引导钢丝绳将空心钢板锥体受拉,使得其扎丝受力被拉断,其锥体顶部固定槽钢和导管底侧固定槽钢卡扣由于只能单向旋转,在扎丝被拉断后能够单向旋转,使得空心钢板锥体外旋翻转,由于外旋翻转后的结构能够利于从混凝土液面翻出,进而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断桩或夹渣的质量问题。质量问题。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混凝土二次浇注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混凝土浇筑的
,具体为一种水下混凝土二次浇注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桥梁建设也逐渐增多,其中桥梁桩基混凝土浇筑大多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方式进行,桩基成孔后将导管安装至孔底,通过导管进行水下砼灌注,砼浇筑过程中需人工配合机械不断向上提升拆除导管,经常会出现导管中途被拔出混凝土液面,造成断桩或夹渣的质量问题,目前没有较好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专利技术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浇筑中途泵管拔出混凝土液面造成断桩或夹渣的质量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利用现场条件自作相应简易实用的结构完成实践和总结,并得到如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水下混凝土二次浇注的施工方法,包括钢筋笼、方木、导管固定装置、料斗、导管、泥浆护臂,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
[0005]S1:现场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桩基位置,在四周土体内埋设混凝土十字护桩;
[0006]S2:进行桩基钻孔施工,使用泥浆护臂,直至桩基成孔;
[0007]S3:进行钢筋安装,将每一节钢筋笼使用吊车吊放,各节钢筋笼端部使用套筒连接,最后一节钢筋笼端部固定在工字钢上;
[0008]S4:在桩孔顶部安装导管固定装置和方木,放入导管,在导管的顶部安装料斗,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保持导管插入混凝土2~6m,不定时用测绳测量导管埋置深度;r/>[0009]S5:在工人粗心大意下使导管不慎拔出混凝土液面及混凝土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无法及时浇筑,在等待混凝土时为避免导管埋置过深无法拔出,需将导管临时拔出;
[0010]S6:在二次浇筑时,在导管的底部安装密封活动装置;
[0011]密封活动装置包括与导管连接的导管接头和与导管接头以可拆的方式安装的空心钢板锥体,导管接头的一侧安装有导管底侧固定槽钢、另一侧安装有导管底侧扎丝活动扣,空心钢板锥体的一侧安装有锥体顶部固定槽钢、另一侧安装有锥体处扎丝活动扣,锥体顶部固定槽钢和导管底侧固定槽钢卡扣连接形成单向旋转结构,锥体处扎丝活动扣和导管底侧扎丝活动扣通过扎丝连接,空心钢板锥体的外侧安装有锥体外钢丝绳引导槽钢和锥体处钢丝绳卡扣,锥体处钢丝绳卡扣靠近锥体外扎丝活动扣布设,锥体外钢丝绳引导槽钢内贯穿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两端均安装有一吊钩,一个吊钩和吊车的起吊端连接、另一个吊钩和锥体外钢丝绳卡扣;
[0012]在混凝土到现场时将导管安装密封活动装置后重新插入混凝土液面内,在到达规
定位置处,使用吊车连接钢丝绳将导管底部的密封活动装置中扎丝拉断,并将空心钢板锥体外旋,导管底侧固定槽钢和锥体顶部固定槽钢分离,随后将密封活动装置提出孔内,随即浇筑混凝土直至达到超灌标高处完成浇筑任务。
[0013]优选的,所述导管和导管接头采用螺纹连接,且连接处安装有至少两道密封圈。
[0014]优选的,所述锥体的最大直径至少比导管直径大20cm。
[0015]优选的,所述锥体顶部固定槽钢和导管底侧固定槽钢均采用10#槽钢专门加工而成。
[0016]优选的,所述锥体处扎丝活动扣及导管底侧扎丝活动扣采用规格为20mm的光圆钢筋。
[0017]优选的,所述锥体外钢丝绳引导槽钢设置有两道,且均采用5#槽钢。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泵管的底部安装密封活动装置,锥体顶部固定槽钢和导管底侧固定槽钢卡扣连接形成单向旋转结构,锥体处扎丝活动扣和导管底侧扎丝活动扣通过扎丝连接。在密封活动装置和泵管进入到混凝土液面内且深度符合要求后,利用吊车经过钢丝绳通过锥体外钢丝绳引导槽钢引导钢丝绳将空心钢板锥体(靠近锥体处扎丝活动扣的一侧)受力被拉,使得其扎丝受力被拉断,其锥体顶部固定槽钢和导管底侧固定槽钢卡扣由于只能单向旋转,在扎丝被拉断后能够单向旋转,使得空心钢板锥体外旋翻转,由于外旋翻转后的结构能够利于从混凝土液面翻出,进而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断桩或夹渣的质量问题。
[0020]本专利技术主要适用于桥梁桩基础、灌注围堰、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等水下或地下工程,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携带方便、重复利用及保证成桩质量等优点,通过导管底部安装的密封活动装置,混凝土二次浇筑可以较好的保证桩基的成桩质量,避免混凝土二次浇筑过程中导管被拔出后造成的断桩或夹渣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泵管底部的密封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活动装置中单向旋转结构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活动装置中扎丝绑扎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水下混凝土二次浇注的施工方法,包括钢筋笼7、方木3、导管固定装置1、料斗6、导管2、泥浆护臂7,施工步骤如下:
[0029]S1:现场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桩基位置,在四周土体内埋设混凝土十字护桩;
[0030]S2:进行桩基钻孔施工,使用泥浆护臂7,直至桩基成孔;
[0031]S3:进行钢筋安装,将每一节钢筋笼7使用吊车吊放,各节钢筋笼7端部使用套筒连接,最后一节钢筋笼7端部固定在工字钢上;
[0032]S4:在桩孔顶部安装导管固定装置1和方木3,放入导管2,在导管2的顶部安装料斗6,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保持导管2插入混凝土2~6m,不定时用测绳测量导管2埋置深度;
[0033]S5:在工人粗心大意下使导管2不慎拔出混凝土液面及混凝土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无法及时浇筑,在等待混凝土时为避免导管2埋置过深无法拔出,需将导管2临时拔出;
[0034]S6:在二次浇筑时,在导管2的底部安装密封活动装置4;
[0035]如图2所示,密封活动装置4包括与导管2连接的导管接头4

12和与导管接头4

12以可拆的方式安装的空心钢板锥体4

10,导管接头4

12的一侧安装有导管底侧固定槽钢4

3、另一侧安装有导管底侧扎丝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混凝土二次浇注的施工方法,包括钢筋笼(7)、方木(3)、导管固定装置(1)、料斗(6)、导管(2)、泥浆护臂(7),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S1:现场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桩基位置,在四周土体内埋设混凝土十字护桩;S2:进行桩基钻孔施工,使用泥浆护臂(7),直至桩基成孔;S3:进行钢筋安装,将每一节钢筋笼(7)使用吊车吊放,各节钢筋笼(7)端部使用套筒连接,最后一节钢筋笼(7)端部固定在工字钢上;S4:在桩孔顶部安装导管固定装置(1)和方木(3),放入导管(2),在导管(2)的顶部安装料斗(6),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保持导管(2)插入混凝土2~6m,不定时用测绳测量导管(2)埋置深度;S5:在工人粗心大意下使导管(2)不慎拔出混凝土液面及混凝土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无法及时浇筑,在等待混凝土时为避免导管(2)埋置过深无法拔出,需将导管(2)临时拔出;S6:在二次浇筑时,在导管(2)的底部安装密封活动装置(4);密封活动装置(4)包括与导管(2)连接的导管接头(4

12)和与导管接头(4

12)以可拆的方式安装的空心钢板锥体(4

10),导管接头(4

12)的一侧安装有导管底侧固定槽钢(4

3)、另一侧安装有导管底侧扎丝活动扣(4

9),空心钢板锥体(4

10)的一侧安装有锥体顶部固定槽钢(4

4)、另一侧安装有锥体处扎丝活动扣(4

8),锥体顶部固定槽钢(4

4)和导管底侧固定槽钢(4

3)卡扣连接形成单向旋转结构,锥体处扎丝活动扣(4

8)和导管底侧扎丝活动扣(4

9)通过扎丝连接,空心钢板锥体(4

10)的外侧安装有锥体外钢丝绳引导槽钢(4

5)和锥体处钢丝绳卡扣(4

6),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房毅王国栋黄世宏高春国牛伟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