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炭和腐殖酸的板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065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生物炭和腐殖酸的板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将玉米秸秆进行高温热解得到生物炭,将有机废弃物经过微生物分解得到腐殖酸,将无机盐混合得到氮磷钾复合肥,将有益土壤微生物混合得到活性微生物菌剂,然后将这些成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板结土壤修复剂。该方法还包括将碱性物质和微量元素混合作为辅助材料,并将修复剂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修复液,喷洒在板结土壤表面,并进行深耕松土处理,覆盖有机覆盖物,并保持湿润。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板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提高其肥力和产量。提高其肥力和产量。提高其肥力和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炭和腐殖酸的板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剂
,具体为一种基于生物炭和腐殖酸的板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板结土壤是指由于土壤颗粒过细、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结构破坏原因,导致土壤表层形成一层硬化、致密、不透水的板状结构的土壤。板结土壤严重影响了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保肥性和生物活性,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和产量,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0003]目前,常用的板结土壤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改良法、化学改良法和生物改良法。物理改良法是通过深耕、翻松、覆盖方式,打破板结层,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通透性。化学改良法是通过施用石灰、石膏碱性物质,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pH值,改善土壤化学性质。生物改良法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植物根系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生物性质。
[0004]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例如,物理改良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效果不持久;化学改良法可能造成土壤盐渍化或重金属污染,且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生物改良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效果,且受到气候、季节因素的影响。
[0005]因此,急需一种既能快速有效地改善板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又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的新型板结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炭和腐殖酸的板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具备有效改善板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以及减少对环境影响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生物炭和腐殖酸的板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该修复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0008]生物炭:10—50份;
[0009]腐殖酸:5—25份;
[0010]氮磷钾复合肥:5—15份;
[0011]活性微生物菌剂:1—5份;
[0012]辅助材料:余量;
[0013]碱性物质和微量元素:1—10份。
[0014]优选的,所述生物炭是由玉米秸秆、葵花秸秆或其他农林废弃物在厌氧条件下进行高温热解而得到的固体碳材料,其比表面积为300

600m2/g,pH值为6.5

8.5,阳离子交换容量为50

100mmol/100g。
[0015]优选的,所述腐殖酸是由动植物残体、粪便或其他有机废弃物经过微生物分解而
形成的一类具有复杂结构和多种功能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含碳量为40%

60%,含氮量为2%

4%,含硫量为1%

3%,含钾量为4%

6%。
[0016]优选的,所述氮磷钾复合肥是由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或其他无机盐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提供植物生长所需主要营养元素的化肥,其含氮量为15%

25%,含磷量为10%

20%,含钾量为10%

20%。
[0017]优选的,所述活性微生物菌剂是由固氮菌、溶磷菌、产酸菌或其他有益土壤微生物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能够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和促进植物生长的生物制剂,其菌数为108‑
10
10CFU/g。
[0018]优选的,所述辅助材料是由膨润土、沸石、珍珠岩或其他具有良好保水保肥性能的无机矿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能够增加土壤中空隙和通透性的材料。
[0019]优选的,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0020](1)将所述板结土壤修复剂与水按1:10

20的比例混合均匀,将所述碱性物质和微量元素溶解于水中,然后与所述生物炭和腐殖酸混合均匀,制成修复液;
[0021](2)将所述修复液均匀地喷洒在所需修复的板结土壤表面,每亩用量为50

100kg;
[0022](3)将所需修复的板结土壤进行深耕松土处理,使其与所述修复液充分混合;
[0023](4)将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板结土壤覆盖一层厚度为5

10cm的有机覆盖物;
[0024](5)保持所述有机覆盖物湿润,并定期检测所述板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直至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
[0025]优选的,所述在步骤(5)中,所述预期的修复效果是指:
[0026]所述板结土壤的pH值降低到6.0

8.0之间;
[0027]所述板结土壤的电导率降低到2.0dS/m以下;
[0028]所述板结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到15mg/kg以上、150mg/kg以上、120mg/kg以上和20g/kg以上;
[0029]所述板结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提高到10^7CFU/g以上、10^6CFU/g以上和10^5CFU/g以上。
[0030]优选的,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0031](1)将所述生物炭和腐殖酸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与水按1:15的比例混合均匀,将所述碱性物质和微量元素溶解于水中,制成修复液;
[0032](2)将所述修复液均匀地喷洒在所需修复的酸性板结土壤表面,每亩用量为80kg;
[0033](3)将所需修复的酸性板结土壤进行深耕松土处理,使其与所述修复液充分混合;
[0034](4)将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酸性板结土壤覆盖一层厚度为5

10cm的有机覆盖物;
[0035](5)保持所述有机覆盖物湿润,并定期检测所述酸性板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直至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
[0036]优选的,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0037](1)将所述生物炭和腐殖酸按1:2.5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与水按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将所述碱性物质和微量元素溶解于水中,制成修复液;
[0038](2)将所述修复液均匀地喷洒在所需修复的碱性板结土壤表面,每亩用量为100kg;
[0039](3)将所需修复的碱性板结土壤进行深耕松土处理,使其与所述修复液充分混合;
[0040](4)将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碱性板结土壤覆盖一层厚度为5

10cm的有机覆盖物,如稻草、秸秆;
[0041](5)保持所述有机覆盖物湿润,并定期检测所述碱性板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直至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
[00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43]1、本专利技术的板结土壤修复剂能够有效地改善板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减少其生物有效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和活性,增强植物的生长和抗逆性;
[00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炭和腐殖酸的板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修复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生物炭:10—50份;腐殖酸:5—25份;氮磷钾复合肥:5—15份;活性微生物菌剂:1—5份;辅助材料:余量;碱性物质和微量元素:1—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炭和腐殖酸的板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是由玉米秸秆、葵花秸秆或其他农林废弃物在厌氧条件下进行高温热解而得到的固体碳材料,其比表面积为300

600 m2/g,pH值为6.5

8.5,阳离子交换容量为50

100 mmol/100 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炭和腐殖酸的板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殖酸是由动植物残体、粪便或其他有机废弃物经过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一类具有复杂结构和多种功能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含碳量为40%

60%,含氮量为2%

4%,含硫量为1%

3%,含钾量为4%

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炭和腐殖酸的板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磷钾复合肥是由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或其他无机盐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提供植物生长所需主要营养元素的化肥,其含氮量为15%

25%,含磷量为10%

20%,含钾量为10%

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炭和腐殖酸的板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微生物菌剂是由固氮菌、溶磷菌、产酸菌或其他有益土壤微生物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能够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和促进植物生长的生物制剂,其菌数为108‑
10
10 CFU/g。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炭和腐殖酸的板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材料是由膨润土、沸石、珍珠岩或其他具有良好保水保肥性能的无机矿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能够增加土壤中空隙和通透性的材料。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结土壤修复剂对板结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 将所述板结土壤修复剂与水按1:10

20的比例混合均匀,将所述碱性物质和微量元素溶解于水中,然后与所述生物炭和腐殖酸混合均匀,制成修复液;(2) 将所述修复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波刘俊陈小桃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