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混合包芯线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051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芯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混合包芯线生产装置,包括包芯线生产结构、底架、限位架和丝杆,包芯线生产结构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底架,底架的中心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架,限位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机,第一电动机的下端驱动连接有丝杆,丝杆上螺纹连接有位移盘,位移盘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按压张紧杆,底架的侧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机,第二电动机上驱动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与安装盘的中心贯通设置。通过包芯线生产结构的设置,实现自动化包芯线生产工作。自动化包芯线生产工作。自动化包芯线生产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混合包芯线生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芯线生产
,具体说是一种智能混合包芯线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包芯线由带形钢带包卷合金粉末而成。根据粉末的不同可以分为:硅钙包芯线,硅锰钙线、硅钙钡线等。钢铁工业中包芯线可以更加有效的在炼钢或铸造的过程中将冶炼材料加入钢水或铁水中,有效提升炼钢铸造产品的质量。
[0003]申请号:CN202310231163.X,公开了一种包芯线夹送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清理结构,方便了对外芯线表面颗粒杂质的刮除、打磨、擦拭工作,减少了外芯线表面粘附杂质时,直接利用主动轮和从动轮对外芯线进行挤压容易对外芯线表面杂质损伤的情况,提高了外芯线输送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
[0004]目前,包芯线生产装置在使用时,大多通过多组机械配合人工,从而实现包芯的生产处理,但在使用时,往往需要进行提高整体的产量,因此针对目前的包芯线生产,需要实现一体连贯生产工作,将传输、线体卷曲以及包料进行一体化的组合生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一种设备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混合包芯线生产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混合包芯线生产装置,包括包芯线生产结构,所述包芯线生产结构包括传输换向部和位于传输换向部侧端的挤压成型部,所述挤压成型部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底架,所述底架的上方设有传输收卷部。
[0007]所述挤压成型部包括底部与底架固定连接的安放传递座,所述安放传递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制通道,所述限制通道的顶部设有输料组件,所述限制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挤压变形部与挤压处理部。
[0008]所述挤压处理部包括对称设置在限制通道两侧且与安放传递座顶部纵向滑动连接的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所述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前后设置,所述第一挤压辊与第二挤压辊的顶部均设有旋转马达,所述旋转马达的顶部设有连接板。
[0009]所述第二挤压辊远离第一挤压辊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动力单元座,所述动力单元座的顶部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0010]所述动力单元座的中心驱动连接有第三挤压辊,所述第三挤压辊的中部设有检测块,所述检测块的外表面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上设有呈阵列分布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检测块的下方设有与安放传递座顶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环槽重合的部分同样设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通槽与环槽重合的部分与限制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1]带钢由传输换向部运输至安放传递座上的挤压变形部,挤压变形部将带钢挤压成“U”形,挤压成“U”形的带钢被运输到限制通道中,通过输料组件向“U”形的带钢中输入合金
粉末,再经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将内部填充有合金粉末的“U”形的带钢进行锁接,锁接后的带钢经检测块上的环槽与固定块上的通槽压实后形成包芯线,之后通过传输收卷部对包芯线进行传输收卷。
[0012]通过在通槽与环槽上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从而得以判断出包芯线的周径,若包芯线的周径过小,则控制输料组件向“U”形的带钢中输入合金粉末的速率加快,反之亦然。
[0013]优选的,所述挤压变形部包括对称设置在限制通道两侧且与安放传递座顶部转动连接的挤压变形辊,所述安放传递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限制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转动辊。
[0014]通过在限制通道两侧对称设置挤压变形辊,对称设置的挤压变形辊之间的距离小于带钢的宽度,由于转动辊与限制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挤压变形辊位于限制通道的两侧,且转动辊位于对称设置的挤压变形辊之间,从而使得带钢通过挤压变形辊后,原本平直的带钢由于受到对称设置的挤压变形辊的限制,加之转动辊的由上至下的挤压,使得原本平直的带钢被挤压变形为截面为“U”形的带钢。
[0015]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呈阵列分布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为气缸,单个所述驱动元件的伸缩端与单个旋转马达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放传递座的顶部开设有供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滑动的滑槽。
[0016]通过控制驱动元件的伸缩,使得驱动元件带动旋转马达向限制通道的中线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相互堆成的第一挤压辊或第二挤压辊之间的距离得到调整,进而得以控制包芯线锁口的锁接程度。
[0017]单个所述限制通道所对应的第一挤压辊与第二挤压辊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挤压辊与其中一个第二挤压辊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扩展块,安装有所述扩展块的第一挤压辊与第二挤压辊中心对称。
[0018]通过在第一挤压辊与第二挤压辊的顶部设置扩展块,从而在装好合金粉末的“U”形带钢通过第一挤压辊时,第一挤压辊上的扩展块对“U”形带钢的一侧进行挤压,在其经过第二挤压辊时,第二挤压辊上的扩展块对“U”形带钢的另一侧进行挤压,从而完成包芯线的初始锁接。
[0019]优选的,所述输料组件包括与安放传递座顶部固定连接的对接定位框,所述对接定位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输料仓,所述输料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阀,所述出料阀位于限制通道的正上方。
[0020]根据检测块与固定块上的压力检测组件,检测出的包芯线周径控制出料阀的开口大小,从而可以控制输料仓的出料速度,进而使得“U”形带钢中的合金粉末量得到控制,从而在第一挤压辊与第二挤压辊对“U”形带钢的两侧端进行锁接的过程中,控制包芯线的周径大小。
[0021]优选的,所述传输换向部包括所述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呈错位设置的第一传递轮与第二传递轮,所述支撑底座的中心固定安装有第三电动机,所述第三电动机右侧驱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中心固定连接有对接活动架,所述对接活动架的上端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换向调节辊,所述对接活动架的上端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换向调节辊。
[0022]所述支撑底座远离第三电动机的一侧设有动力座,所述动力座的上端驱动连接有
疏导盘与承载盘,所述疏导盘与承载盘贯通连接。
[0023]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靠近第一传递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护架,所述护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六电动机,所述第六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位杆架,所述转位杆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适配插架。
[0024]通过控制第六电动机进行工作,第六电动机驱动转位杆架在护架上进行转动,护架帮助转位杆架进行限位,由于转位杆架的转动,带动适配插架跟随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包芯线原片能够通过适配插架进行角度的变化,由纵向传递改变为横向传递。
[0025]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靠近安放传递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五电动机,所述第五电动机的中心驱动连接有第二连辊,所述支撑底座靠近第五电动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安放架,所述定位安放架的中心固定安装有第四电动机,所述第四电动机的中心驱动连接有第一连辊。
[0026]优选的,所述传输收卷部包括与底架中部固定连接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的下端驱动连接有丝杆,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混合包芯线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芯线生产结构,所述包芯线生产结构包括传输换向部和位于传输换向部侧端的挤压成型部,所述挤压成型部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底架,所述底架的上方设有传输收卷部;所述挤压成型部包括底部与底架固定连接的安放传递座,所述安放传递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制通道,所述限制通道的顶部设有输料组件,所述限制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挤压变形部与挤压处理部;所述挤压处理部包括对称设置在限制通道两侧且与安放传递座顶部纵向滑动连接的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所述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前后设置,所述第一挤压辊与第二挤压辊的顶部均设有旋转马达,所述旋转马达的顶部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二挤压辊远离第一挤压辊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动力单元座,所述动力单元座的顶部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动力单元座的中心驱动连接有第三挤压辊,所述第三挤压辊的中部设有检测块,所述检测块的外表面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上设有呈阵列分布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检测块的下方设有与安放传递座顶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环槽重合的部分同样设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通槽与环槽重合的部分与限制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混合包芯线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变形部包括对称设置在限制通道两侧且与安放传递座顶部转动连接的挤压变形辊,所述安放传递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限制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转动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混合包芯线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呈阵列分布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为气缸,单个所述驱动元件的伸缩端与单个旋转马达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放传递座的顶部开设有供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滑动的滑槽;单个所述限制通道所对应的第一挤压辊与第二挤压辊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挤压辊与其中一个第二挤压辊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扩展块,安装有所述扩展块的第一挤压辊与第二挤压辊中心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混合包芯线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组件包括与安放传递座顶部固定连接的对接定位框,所述对接定位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输料仓,所述输料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阀,所述出料阀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成功王昱方张黎明张小雨李占涛王帅领
申请(专利权)人: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