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换能器可调节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17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脉换能器可调节夹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前侧设有弧形套、魔术贴、动脉换能器,所述底座后侧设有T型槽体、T型滑道、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紧固板,所述T型槽体内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底部,所述第二弧形板固定设置底座上;通过魔术贴及弧形套,可进一步增加对动脉换能器的保护效果以及固定效果,从而使动能换能器形成更为可靠的固定定位效果;通过第一弧形板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靠近第二弧形板,可将底座固定安装在任意管架上,医护人员推动第一弧形板向外侧移动后,将底座靠近管架,松开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自动贴合管架,完成安装。完成安装。完成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换能器可调节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动脉换能器可调节夹具。

技术介绍

[0002]创伤性监测需要利用一条导管放进动脉或静脉血管内,然后将血管导管与换能器相接,后者可将压力转成电信号,并显示在监护仪器上,从而可以指导治疗、判断疗效及预后、协助医生结合动脉血压变化和中心静脉压变化及时判断病人病情、配合更好的治疗。动脉血压监测的插管部位一般位于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处。连接换能器后应与患者右心房为同一水平,相当于平卧时腋中线与第四肋间交界处。
[0003]由于现有技术通常使用结构较为简单的固定器或使用胶布固定,因此在使用时不方便随时调节高度,且固定后容易出现松动等问题,从而存在连接不牢固、易松散以及胶布撕扯易对患者皮肤造成伤害等情况;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随着患者手臂的移动或是翻身等动作时,换能器容易发生滑动平移,从而影响监测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动脉换能器可调节夹具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动脉换能器可调节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前侧设有弧形套、魔术贴、动脉换能器,所述魔术贴的母贴及子贴分别位于弧形套的左右两侧;所述动脉换能器位于弧形套内;所述底座后侧设有T型槽体、T型滑道、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紧固板,所述T型滑道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T型槽体的前后两侧,所述T型滑道内设有T型滑块,所述第一弧形板连接T型滑块;所述T型槽体内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通过连接块连接第一弧形板底部,所述第二弧形板固定设置底座上且位于第一弧形板对立面;所述第一弧形板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球体,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第一弧形板的厚度且球体可在通孔内转动;所述紧固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紧固杆,所述紧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第一弧形板。
[0006]优选的,所述魔术贴的数量为两个。
[0007]优选的,所述弧形套为硅胶材质。
[0008]优选的,所述紧固板的弧度与第一弧形板弧度相同。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紧固板内侧均设有防滑垫。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魔术贴及弧形套,可进一步增加对动脉换能器的保护效果以及固定效果,从而使动能换能器形成更为可靠的固定定位效果。
[0011]2.通过第一弧形板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靠近第二弧形板,可将底座固定安装在任意管架上,通过防滑垫,可增加底座的安装稳定性,且安装方便,医护人员推动第一弧形板向外侧移动后,将底座靠近管架,松开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自动贴
合管架,完成安装;需要调整底座高度时,旋拧紧固杆,使紧固板远离球体,球体即可转动,医护人员手持底座,挤压压缩弹簧,使管架贴合球体并远离第二弧形板,在球体转动的配合下,完成底座的高度调整,使用比较方便,且患者在移动或者翻动身体时,也不会触碰到该动脉换能器,能够使监测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底座,2.弧形套,3.魔术贴,4.动脉换能器,5.T型槽体,6.T型滑道,7.第一弧形板,8.第二弧形板,9.紧固板,10.T型滑块,11.压缩弹簧,12.连接块,13.球体,14.紧固杆,15.轴承,16.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参照图1

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动脉换能器可调节夹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前侧设有弧形套2、魔术贴3、动脉换能器4,所述魔术贴3的母贴及子贴分别位于弧形套2的左右两侧;所述动脉换能器4位于弧形套2内;所述底座1后侧设有T型槽体5、T型滑道6、第一弧形板7、第二弧形板8、紧固板9,所述T型滑道6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T型槽体5的前后两侧,所述T型滑道6内设有T型滑块10,所述第一弧形板7连接T型滑块10,T型滑块10可对第一弧形板7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避免第一弧形板7出现其他方向的移动,造成底座1不能稳定的安装在管架上;所述T型槽体5内设有压缩弹簧11,所述压缩弹簧11通过连接块12连接第一弧形板7底部,所述第二弧形板8固定设置底座1上且位于第一弧形板7对立面;所述第一弧形板7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球体13,所述球体13的直径大于第一弧形板7的厚度且球体13可在通孔内转动,紧固板9贴合球体13时,可使球体13固定无法转动,进而可配合第二弧形板8将底座1安装在管架上;所述紧固板9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紧固杆14,所述紧固杆14的一端通过轴承15连接第一弧形板7,通过旋拧紧固杆14,可使紧固板9靠近或远离第一弧形板7。
[0018]所述魔术贴3的数量为两个,增加动能转换器4的固定稳定性,同时通过魔术贴也可以控制松紧,避免导致固定过紧,进而影响动脉换能器的正常运行;所述弧形套2为硅胶材质,降低与动能转换器4产生磕碰的力度;所述紧固板9的弧度与第一弧形板7弧度相同,确保紧固板9与球体13可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弧形板8、紧固板9内侧均设有防滑垫16,增加防滑效果。
[0019]本技术使用时,通过魔术贴3及弧形套2固定动脉换能器4,通过第一弧形板7
在压缩弹簧11的作用下靠近第二弧形板8,可将底座1固定安装在任意管架上,通过防滑垫16,可增加底座1的安装稳定性,且安装方便,医护人员推动第一弧形板7向外侧移动后,将底座1靠近管架,松开第一弧形板7,第一弧形板7在压缩弹簧11的作用下自动贴合管架,完成安装;需要调整底座1高度时,旋拧紧固杆14,使紧固板9远离球体13,球体13即可转动,医护人员手持底座1,挤压压缩弹簧11,使管架贴合球体13并远离第二弧形板8,在球体13转动的配合下,完成底座1的高度调整,使用比较方便。
[002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换能器可调节夹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侧设有弧形套(2)、魔术贴(3)、动脉换能器(4),所述魔术贴(3)的母贴及子贴分别位于弧形套(2)的左右两侧;所述动脉换能器(4)位于弧形套(2)内;所述底座(1)后侧设有T型槽体(5)、T型滑道(6)、第一弧形板(7)、第二弧形板(8)、紧固板(9),所述T型滑道(6)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T型槽体(5)的前后两侧,所述T型滑道(6)内设有T型滑块(10),所述第一弧形板(7)连接T型滑块(10),所述T型槽体(5)内设有压缩弹簧(11),所述压缩弹簧(11)通过连接块(12)连接第一弧形板(7)底部,所述第二弧形板(8)固定设置底座(1)上且位于第一弧形板(7)对立面;所述第一弧形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