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一种电缆外皮用自动压平装置,包括主体、底座和外壳,所述上压辊两侧通过轴承与主体转动相连,所述下压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主体转动相连,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通过皮带转动相连。该电缆外皮用自动压平装置,通过连接外接电源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会带动转动轮转动,转动轮上的销轴会推动按压杆做圆周运动,推动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按压杆,圆周运动的推动杆会带动按压杆以及两侧的支撑架上下运动,传送带带动电缆外皮向前运行,运行过程中被上下运动的压平板在横向上压成平整,利用横向的压平板再次将压完后的电缆外皮进行二次压平,最终使得电缆外皮用自动压平装置压平的效果得到提升。到提升。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外皮用自动压平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检测
,具体为一种电缆外皮用自动压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可靠,需要对电缆进行综合性能检测,电缆外皮检测是电缆综合性能检测中重要的一项检测项目。电缆外皮检测需要按照检测设备的样件要求先对电缆外皮进行检测样件制样,一般先将电缆外皮剥离,再将剥离得到的圆形或半圆形的电缆外皮压平,之后再将压平后的电缆外皮进行剪切得到检测样件。
[0003]例如授权公告号“CN215073837U”名为一种电缆外皮检测用自动压平装置,虽然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底板下方,双向丝杆穿过底板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第一齿轮分别与上压辊和双向丝杆连接,第二齿轮分别与下压辊和双向丝杆连接,提高电缆外皮制样加工的效率及精度,但依然存在,现有的电缆外皮检测用自动压平装置,由于仅仅采用了电机带动两个压辊来对电缆的外皮进行挤压,但是市面上的电缆外皮橡胶材质普遍韧性较好,所以在经过压辊之后在横截面上被压平,但是在电缆本身依旧沿着压辊的方向产生弯曲,最终导致电缆外皮检测用自动压平装置,压平后的电缆压平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是为了解决现有电缆外皮检测用自动压平装置存在压平效果差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缆外皮用自动压平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外皮用自动压平装置,包括主体、底座和外壳,所述主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外壳,所述主体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方,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辊压装置,所述辊压装置包括第一电机、上压辊和下压辊,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主体的外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主体的外壁,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上压辊,所述上压辊两侧通过轴承与主体转动相连,所述下压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主体转动相连,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通过皮带转动相连。
[0006]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电缆处理装置;
[0007]所述电缆处理装置包括进料孔、加热圈和控制器;
[0008]所述进料孔固定开设在外壳的一侧,所述进料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加热圈,多个所述加热圈的内部设有软化腔,所述软化腔的后侧固定连通有送料通道,所述送料通道与上压辊活动相连,所述外壳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加热圈和第一电机电性相连。
[0009]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侧设有平压装置;
[0010]所述平压装置包括第二电机、转动轮和压平板;
[0011]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主体的外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主体的外壁,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一侧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按压
杆的端部与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平板,所述主体的内部安装有压平架,所述压平板与压平架相对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一端与上压辊活动相连,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与出料孔活动相连,所述出料孔固定开设在主体的外壁上。
[0013]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按压杆和支撑架滑动相连,所述主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观察窗。
[001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缆外皮用自动压平装置,有益效果在于:该电缆外皮用自动压平装置,通过连接外接电源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会带动转动轮转动,转动轮上的销轴会推动按压杆做圆周运动,推动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按压杆,圆周运动的推动杆会带动按压杆以及两侧的支撑架上下运动,按压杆以及两侧的支撑架会带动压平板向下运动,待上压辊与下压辊将电缆外皮压平后被送入到传送带上,传送带带动电缆外皮向前运行,运行过程中被上下运动的压平板在横向上压成平整,利用横向的压平板再次将压完后的电缆外皮进行二次压平,最终使得电缆外皮用自动压平装置压平的效果得到提升。
[0015]利用进料孔内部放入电缆的外皮然后连接外接电源启动加热圈,加热圈在控制器的调节下发出可以软化电缆外皮的热量即可,然后软化后的电缆外皮通过送料通道进入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进行压平,利用加热手段使电缆外皮受热软化,方便后续的压平操作,使得电缆外皮用自动压平装置压平电缆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正面剖视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A部位放大剖视图;
[0020]图5为图2中B部位放大剖视图。
[0021]图中:1、主体,2、底座,3、辊压装置,31、第一电机,32、上压辊,33、皮带,34、下压辊,4、电缆处理装置,41、进料孔,42、加热圈,43、送料通道,44、软化腔,45、控制器,5、平压装置,51、第二电机,52、转动轮,53、推动杆,54、按压杆,55、支撑架,56、压平板,57、压平架,6、分隔板,7、出料孔,8、外壳,9、传送带,10、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请参阅图1
‑
5,一种电缆外皮用自动压平装置,包括主体1、底座2和外壳8,主体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外壳8,主体1固定安装在底座2的上方,主体1的内部设有辊压装置3,辊压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31、上压辊32和下压辊34,第一电机31固定安装在主体1的外侧,在选用第一电机31和第二电机51时,可以采用能够符合使用要求的电机型号即可,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贯穿主体1的外壁,且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上压辊32,将电缆外皮送入上压辊32与下压辊34之间,连接外接电源启动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带动上压辊32转动,上压辊32通过皮带带动下压辊34同时转动,两个转动的压辊将电缆外皮在横截面上被压平,上压辊32两侧通过轴承与主体1转动相连,下压辊34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主体1转动相连,上
压辊32与下压辊34之间通过皮带33转动相连,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分隔板6,分隔板6采用与主体1相同材质即可用于将驱动平压板56与传送带9分开,分隔板6与按压杆54和支撑架55滑动相连,主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观察窗10,观察窗10采用钢化玻璃制成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对压平过程进行观测。
[0024]请参阅图1
‑
3和图5,外壳8的内部设有电缆处理装置4,电缆处理装置4包括进料孔41、加热圈42和控制器45,进料孔41固定开设在外壳8的一侧,进料孔4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加热圈42,进料孔41内部放入电缆的外皮然后连接外接电源启动加热圈42,加热圈42在控制器45的调节下发出可以软化电缆外皮的热量即可,多个加热圈42的内部设有软化腔44,软化腔44的后侧固定连通有送料通道43,然后软化后的电缆外皮通过送料通道43进入上压辊32与下压辊34之间进行压平,送料通道43与上压辊32活动相连,外壳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45,控制器45与加热圈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外皮用自动压平装置,包括主体(1)、底座(2)和外壳(8),所述主体(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外壳(8),所述主体(1)固定安装在底座(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辊压装置(3),所述辊压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31)、上压辊(32)和下压辊(34),所述第一电机(31)固定安装在主体(1)的外侧,所述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贯穿主体(1)的外壁,且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上压辊(32),所述上压辊(32)两侧通过轴承与主体(1)转动相连,所述下压辊(34)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主体(1)转动相连,所述上压辊(32)与下压辊(34)之间通过皮带(33)转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外皮用自动压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8)的内部设有电缆处理装置(4);所述电缆处理装置(4)包括进料孔(41)、加热圈(42)和控制器(45);所述进料孔(41)固定开设在外壳(8)的一侧,所述进料孔(4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加热圈(42),多个所述加热圈(42)的内部设有软化腔(44),所述软化腔(44)的后侧固定连通有送料通道(43),所述送料通道(43)与上压辊(32)活动相连,所述外壳(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45),所述控制器(45)与加热圈(42)和第一电机(31)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祥,范友柱,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胶州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