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平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984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平台装置,其包括:外壳;电机机构安装在外壳上;转台机构包括转盘和底座,转盘可自旋地安装在底座上;传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和蜗杆支撑筒,蜗轮套接在转盘的外周,蜗杆可自旋地安装在蜗杆支撑筒内,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蜗杆与电机机构相驱动连接;背隙调节装置,蜗杆支撑筒通过若干背隙调节装置安装在外壳内;背隙调节装置包括:调节钮和弹簧;调节钮螺合连接在外壳上的螺孔内,弹簧两端分别与调节钮和蜗杆支撑筒相抵接。本申请通过调整背隙调节装置中调节钮在螺孔中的位置以使调节蜗杆支撑筒中的蜗杆与蜗轮达到良好的啮合状态,避免因蜗轮和蜗杆之间的背隙过大,转盘的旋转精度难以保证。转盘的旋转精度难以保证。转盘的旋转精度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平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旋转台
,特别是涉及旋转平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旋转台是广泛应用于精密检测、航天航空和兵器工业等领域的重要测试和仿真仪器,角位置精度是转台的核心性能指标。高精度旋转台也是光学参数精密检测系统中的重要组件,高精度旋转台所承载的组件需要与其他组件中心同高,形成完整的光路,所以使用的旋转台不仅需要精度高,还需要有比较小的整体高度。常见的旋转台主要由驱动组件、轴承、测角组件、机械组件等组成。其中驱动组件常采用的方案有电机与蜗轮蜗杆传动。
[0003]然而,蜗轮蜗杆驱动的旋转台由于会因长时间工作导致蜗轮和蜗杆之间松动或磨损,蜗轮和蜗杆间的背隙变大进而导致难以获得较高精度的角位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蜗轮蜗杆驱动的旋转台由于背隙过大的原因导致难以获得较高精度的角位移的问题,提供一种旋转平台装置。
[0005]一种旋转平台装置,其包括:
[0006]外壳;
[0007]电机机构,其安装在所述外壳上;
[0008]转台机构,其包括转盘和底座,所述转盘可自旋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0009]传动机构,其包括:蜗轮、蜗杆和蜗杆支撑筒,所述蜗轮套接在所述转盘的外周,所述蜗杆可自旋地安装在所述蜗杆支撑筒内,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机构相驱动连接;
[0010]背隙调节装置,所述蜗杆支撑筒通过若干所述背隙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背隙调节装置包括:调节钮和弹簧;所述调节钮螺合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的螺孔内,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钮和蜗杆支撑筒相抵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钮具有外螺纹,所述螺孔的内壁具有内螺纹,所述调节钮与所述螺孔相螺合,旋转所述调节钮以调节所述调节钮在所述螺孔内的深浅。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钮远离所述弹簧的端部具有内六角孔。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钮朝向所述弹簧的端部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容纳部分所述弹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杆支撑筒在所述背隙调节装置相对应位置设有限位槽,所述弹簧部分容纳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弹簧的端部与所述限位槽槽底相抵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杆支撑筒在竖直方向上至少与两对所述背隙调节装置相连接,每一对所述背隙调节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蜗杆支撑筒的上下两侧,且每一对所述背隙调节装置的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杆支撑筒远离所述蜗轮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背隙调
节装置,设置在所述蜗杆远离所述蜗轮一侧的所述背隙调节装置的轴线延伸方向朝向所述蜗轮。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盘包括盘装的台面以及筒状的筒身,所述台面上设有与所述台面同轴设置的环形光栅尺。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盘通过转台轴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杆支撑筒靠近所述蜗轮的一面具有窗口,所述蜗杆的螺旋齿穿过所述窗口与所述蜗轮的外齿相啮合。
[0020]上述旋转平台装置通过调整背隙调节装置中调节钮在螺孔中的位置以蜗杆支撑筒中的蜗杆与蜗轮达到良好的啮合状态,避免因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蜗轮、蜗杆之间松动或零件磨损,进而导致蜗轮和蜗杆之间的背隙变大,转盘的旋转精度难以保证。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出的旋转平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出的旋转平台装置拆去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出的旋转平台装置中转盘的剖视图;
[0024]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出的旋转平台装置中轴承座的部分透视图;
[0025]图5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出的旋转平台装置中蜗杆组件的剖视图;
[0026]图中:11

转盘;111

光栅尺;12

底座;13

转台轴承;21

外壳;22

蜗杆;221

螺旋齿;222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223

深沟球轴承;23

蜗杆支撑筒;231

限位槽;24

蜗轮;30

驱动机构;31

轴连接器;40

背隙调节装置;41

调节钮;42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装置包括:外壳;电机机构,其安装在所述外壳上;转台机构,其包括转盘和底座,所述转盘可自旋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传动机构,其包括:蜗轮、蜗杆和蜗杆支撑筒,所述蜗轮套接在所述转盘的外周,所述蜗杆可自旋地安装在所述蜗杆支撑筒内,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机构相驱动连接;背隙调节装置,所述蜗杆支撑筒通过若干所述背隙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背隙调节装置包括:调节钮和弹簧;所述调节钮与所述外壳上的螺孔相螺合连接,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钮和所述蜗杆支撑筒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钮具有外螺纹,所述螺孔的内壁具有内螺纹,所述调节钮与所述螺孔相螺合,旋转所述调节钮以调节所述调节钮在所述螺孔内的深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钮远离所述弹簧的端部具有内六角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钮朝向所述弹簧的端部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容纳部分所述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瑞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